APP下载

朱裕华:连接中意的“摆渡人”

2018-07-18余亚如

华人时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总商会中意摆渡人

余亚如

从意大利到中国,再从中国到意大利,朱裕华的时间总是游走在东西两个世界;法拉利中国俱乐部主席、中意交流协会主席、意大利江苏总商会会长等,他有很多名头加身,却始终是中意两国之间忠实的“摆渡人”。这些年来,他的身份没变,航向没变。

载往中国的“艺术品”

“那个穿着法拉利白衬衫,围着法拉利围巾,大衣说不定也是法拉利系列的男人,就是朱主席。”工作人员这样向记者介绍着这次的采访对象———法拉利中国俱乐部主席朱裕华。

当他一路风风火火地向记者走近的时候,记者还发现了在远处没法看清的小细节———他的黑色大衣上还别了两枚小小的法拉利徽章,徽章的黄底上有一匹扬起马蹄,准备一跃而起的黑色骏马。

“我非常崇拜法拉利,包括对他的创始人。”朱裕华直截了当地表达了自己对法拉利的狂热喜爱,“恩佐·法拉利原本只是一个普通的工匠,后来经过努力,生产出了世界上最牛的跑车。”

也许这些赫然醒目的服饰,并非只是装饰品。一定程度上来说,法拉利精神早就和朱裕华融为一体,成为其性格的组成部分。毕竟,1984年朱裕华还是在表兄的中餐馆里打工的小跑堂,经过多年的努力,到1998年他已经买到了属于自己的法拉利车———Testa Rossa系列。

“220码、250码、280码……还能开得再快一點吗?”直到20年后的今天,朱裕华依然能清晰地想起刚拿到车时的喜悦。他驾着车,飞快地在高速公路上驰骋,车外的风从耳侧呼啸而过,穿过头顶,快意人生!

“你看,我也是受到了法拉利精神的鼓舞。”朱裕华狡黠一笑。不光是点燃自己,为了点燃更多的人,“摆渡人”朱裕华,还努力将这个意大利国宝从亚平宁半岛,运载到中国,以促进中国汽车工业的腾飞。

“法拉利一直都在引领科技潮流,他们有着在业界数一数二的科技水平,以及令人景仰的工匠精神。”朱裕华收起了反扣在大腿上的右手,然后直起了微微前倾的后背,向记者介绍起了法拉利的花园车间。花园车间被称为“意大利最佳工作环境”,并被赞以“建筑史上的胜利”这一美誉。

晴朗天气里,自然光缓缓透过法拉利引擎工厂的玻璃屋顶,倾洒到室内,厂房中央的树林,一片郁郁葱葱,工人们可以在绿荫下工作。除了“高颜值”,这一设计还独具匠心。因为自然光不仅能提高环保效率,还能让工人看得更清楚;树木不仅能提高员工的舒适度,还有助于打造引擎生产所需的湿度与空气质量。

“你看,当我们国家在搞花园式工厂的时候,人家已经在做花园车间了,他们总是走在我们前面。”朱裕华止不住称赞。为此,在2019年北京举办的世界园艺博览会中,朱裕华就准备把法拉利的花园车间引入到中国,以供观摩学习。

“你觉得法拉利是什么?赛车?跑车?奢侈品?”朱裕华努了努嘴,并看向了记者,“法拉利还是艺术品。”

将法拉利引入中国,这位连接中意的“摆渡人”琢磨着将这一瑰宝“载往”中国。实际上,为了得到法拉利集团的授权,朱裕华费了不少功夫,可谓使尽浑身解数。

自不必说跑了多少路,花了多少钱,单单是跟法拉利俱乐部总裁蒙特泽莫洛就见了三次面,还请了意大利参众两院的有关议员及圣马里洛共和国的王室成员,可以说是动用了自己在意大利的所有人脉。

由于中国政府对社团组织的管理和审批比较严格,朱裕华又特别修订了俱乐部的规章、制度。“这是全球唯一一个‘特别规章的法拉利俱乐部,以便与中国法律更加融合。”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时至今日,那个刚买了新车,在高速路上飞奔的朱裕华已经达成所愿。2005年朱裕华成功筹划建立了法拉利中国俱乐部,标志着法拉利这一国际著名品牌正式落户中国。2006年7月27日,朱裕华又代表法拉利中国俱乐部签署了入股法拉利集团的协议书,成为法拉利的股东之一。

迎来送往的“生意经”

上海意宛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上海意城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上海意吉商务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意虹国际旅行社董事长,黄山友好旅行社董事长,上海米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副董事长……

单凭这些头衔,不仅能一窥朱裕华非凡的经商才能,还能瞥见中意两国民间交流的影子。实际上,生意已经成了朱裕华往返两岸的“小船”,迎来送往之间,越来越多的人,登上这艘船,游走于中意两国之间。

翻开旧日历,可以发现,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朱裕华的生意就已经“启航”。那时的朱裕华虽然还在当跑堂,但是凭着连接中意两国的猪鬃生产商,就已经赚得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相当于150万欧元。

这是一天中午,“噔噔噔……”一阵紧促的脚步声后,跑堂从背后把正在睡大觉的朱裕华推醒,“快别睡了,楼下来了几个客人,啥菜也没点,说要找个意文、中文讲得都比较好的人帮忙。”跑堂喘着粗气。

朱裕华匆忙下楼,看到几个西装革履的客人围坐在一张方桌前,不住地打量着自己。“我们想从中国进口猪毛,这次来是想找个人接洽。”客人们简单说明来意。

原来,这几个人是意大利刷子工厂的老板。经过多方打听,他们得知,中国的猪漫山遍野乱跑,为了御寒,猪毛长得又长又好,相比之下,在温室里长大的意大利猪的猪毛又短又软。为了提高刷子质量,这几个商人与中国青岛的一家进出口公司取得了联系,但是谈了三个多月,生意也没做成,所以这几个商人约莫着应该是语言不通所致。

朱裕华决定帮这个忙,第二天就跟着他们到刷子厂去了。不过,打电话到青岛后,朱裕华帮这几位商人纠正了病因:原来生意没做成根本不是语言上的问题,而是因为当时正处上世纪80年代,外汇还没有信用证制度,中国的公司怕发货收不到钱。于是,朱裕华当机立断,在其中做了担保人,成功促成了好几笔生意,赚得盆满钵满。

此后,除了猪鬃,朱裕华又做了几项生意。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不断积累财富,也不断思索着如何促进中意交流,履行社会责任。“中国的威尼斯商人”,很多媒体借莎士比亚笔下的安东尼奥形象,来赞美朱裕华的心肠仁慈、热心为善。

确实,就拿朱裕华当年做的家具生意来说,他的确将赚钱和履行社会责任两方面揉捏得很好。

那是在1998年,中国楼市划时代的标志降临———中央宣布取消福利分房,全面开启住宅商品化的时代。此后,房地产越催越旺,中国的家具行业也迎来了繁荣的市场空间,朱裕华敏锐地嗅到了这丝商机。

不过,朱裕华做的家具并没那么简单,相比普通家具,他生产的是经过严格检验的欧洲“环保”家具。“中国人自古就很讲究食补,可是为什么没有欧洲人长寿呢?”朱裕华象征性地用手指了指面前的桌子,“原因就在这里,中国人经常采用会散发有毒气体的劣质家具。”

就这样,凭着优质的产品质量,朱裕华的家具生意越做越大,最好的时候,在上海开了三十多家门店。

自己的生意做起来了,朱裕华还在想着另一件在朋友们看来很“傻”的事———把蛋糕分给大家一起吃。他想创造机会,让家具业的同行们到意大利学习,促进中国家具业的提升,同时努力让世界看到“中国制造”。

“那可不行,你把我们的经验都学去了,我们怎么赚钱?”起初,事情并没有朱裕华想象的那么简单。许多意大利企业一听说中国的同行要来参观,就不住地摇头、摆手,生怕一不留神,自己的设计精华就在中国的家具市场遍地开花。

为此,朱裕华不断努力,积极沟通,最终,意大利的家具企业才同意敞开大门。中国的企业家们,不仅认真参观了意大利当地颇有知名度的几家家具企业,还跟当地的企业家、设计师共同探讨了典型的經验、做法。“经过学习之后”,朱裕华说,“当时很多同行真的进步很快,家具款式、制作工艺、或者发展眼光都有了一定程度的飞跃。”

斗转星移,现在的朱裕华对自己的工作又有了新的认识。“实际上目前的工作已经发展到了文化阶段,赚不赚钱已经不重要了。”朱裕华坦言。

就拿他的旅行社生意为例,刚开始,朱裕华是来者不拒,只要是想去中国旅游的意大利人,不管有多少钱,是什么身份,朱裕华照单全收。后来则是组织成功的企业家、商人去中国了解情况、寻找商机。如今,朱裕华的旅游生意越做越大,旅行社工作也演变成了一定形式上的“招商引资”,只有有了明确的投资意向,才会成为朱裕华的意向客户。

“钱包来了”,很多商人见到朱裕华,都会这样打趣。随着朱裕华社会地位的提升,在意大利威尼斯地区,凡是想同中国做生意的商人,都会找到朱裕华,想进入意大利的中国商人也乐于跟他合作。“我一来,他们就有钱赚了。”朱裕华笑着说出了这个外号的来历。

显然,现在朱裕华不仅成了中意商人的“钱袋子”,也成了两国招商引资的桥梁和纽带,为中意两国的发展,输送一个又一个“经济细胞”。

官方交流的“洋码头”

打开朱裕华的微信页面,无论是哪一块内容,都跟中意交流密不可分。

比如顶部的封面部分,就是他与儿子的一张自拍。镜头里,朱裕华的头发向右梳理齐整,憨厚的笑容使得上嘴唇呈月牙形,整个人精神十足。1984年前往意大利打拼的朱裕华,早已娶了意大利太太,现在一家三口,幸福美满。

事实上,要较起真来,朱裕华和妻子的缘分还得归功于自己的父亲哩!那个在上海管乐器厂工作的男人,不仅经常接触小号、萨克斯、长笛、箜篌等乐器,还亲自担任了厂里的乐队指挥。家里成摞摆放整齐的五线谱上,写满了意大利文,渐快的、渐慢的,渐强的、渐弱的……

俄罗斯著名作家契诃夫曾发表过评价:同朋友讲话,要用英语,因为英语活泼;同上帝讲话,要用西班牙语,因为西班牙语庄重;同敌人讲话,要用德语,因为德语激烈;同女孩讲话,要用意大利语,因为意大利语优美。“意大利文就是音乐”,朱裕华儿时对意大利文的印象有异曲同工之妙。

大学时期,朱裕华如愿选择了意大利文学作为主修专业,毕业后,认为“年轻就要闯世界”的他,不出意外地前往意大利,拉开了邂逅的序幕。

视线往下移,照片下方,一排灰色字体的个性签名赫然醒目:“努力促进中意及中欧在各个领域的民间友好交流与合作”。事实上,鉴于在构建中意民间友好关系上做出的突出贡献,朱裕华还被意大利前总统贝尔蒂尼称为“中意民间友好大使”。

对此称号,朱裕华确实不虚此名。因为就连他在当跑堂的时候,报个菜名都能顺带着把中国的传统文化介绍一遍。

比如,当客人一字一顿地说出“春卷”二字时,朱裕华就开始介绍了:“春卷是中国人在春节时吃的。今天你们那么多朋友坐在一起,就像过节一样开心,春卷是一定要点的!”

点菜点到桂鱼,朱裕华又开始“放大招”:“取名桂鱼,一是因为它的鱼鳞色彩斑斓,五颜六色,二是取其珍贵之意。以前,中国的渔民捕捞到桂鱼,自己都不敢吃,而是煮熟、烹好,毕恭毕敬地端给村里的长者享用。今天来到这里的你们,都是贵人。”

说到北京烤鸭,也是一样,北京的长城、故宫、历史文化,都会被他挨个介绍个遍。客人们都说朱裕华是意大利最厉害的跑堂。店里的中国同事则打趣说,朱裕华比一口气报着“蒸羊羔儿、蒸熊掌、蒸鹿尾儿,烧花鸭、烧雏鸡”菜名的相声演员还要厉害。

再往下看,朱裕华朋友圈的主体部分则清晰记录了他在中意两国的大地上奔走的痕迹。2018年2月1日的朋友圈写道:“感谢领导对意大利江西总商会工作的鼓励和支持”;2018年1月22日的朋友圈写道:“2018年欧盟-中国旅游年”在意大利威尼斯启动,将给旅欧华商带来无限商机”;2018年1月5日的朋友圈,附带了几张照片,上面有自己在京林禅寺和其他人的合照、大熊猫在吃竹笋的特写,以及宣介会剪影,旁边附文:“江苏溧阳好地方!”。

实际上,朱裕华一直在努力建立中意交流的官方联络组织。这其中,2017年11月成立的意大利江苏总商会,就是朱裕华历经努力结成的硕果。

“每次江苏省的领导到意大利考察访问,出来接待的都是浙江侨团,我有点看不下去。”朱裕华这样向记者介绍着组织成立江苏总商会的初衷。现在,意大利江苏总商会成立,朱裕华也作为不二人选,担任了商会会长。

有了这个官方平台,旅意的江苏人就有了停靠的“码头”。“意大利江苏总商会向家乡人民拜年”、“2018年1月5日,波司登意大利CEO徐旭栋董事长拜访意大利江苏总商会朱裕华会长”、“意大利江苏总商会举办中意企业家迎新活动”、“意大利江苏总商会在米兰总部举行‘叙乡情·迎圣诞联谊活动”……一系列的活动映照着朱裕华的用心。

1992年,朱裕华在意大利创办意中交流协会;2017年,他又连续发起成立了意大利江西总商会、意大利江苏总商会,现在意大利徽商总会也在含苞待放中。朱裕华这个连接中意的“摆渡人”,不断地建造着中意交流的“码头”,为两国的友谊添砖加瓦。

猜你喜欢

总商会中意摆渡人
曲中意 (外一章)
《囍》
题兰
做自己的摆渡人
摆渡
丝绸之路国际总商会落户陕西
中美关系正处于承前启后的关键时刻
张嘉佳《摆渡人》定档12.23
摆 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