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地经营权流转前后农户感受效用对比分析
——以关中地区为例

2018-07-18斌,孙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农地效用福利

郭 斌,孙 夏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管理学院,陕西西安 710055)

近年来在以转包、出租、互换为主的多种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以下简称为“农地流转”)形式的推动下,农地流转市场发展迅速,将土地流转出去的农户不断增加,但大部分地区农地流转依旧参与率较低,农业模式依然凸显出传统农业土地细碎化、劳动力密集等特点,导致农业生产成本高、农业生产收益低[1]。而农地流转可以实现土地的规模化经营[2],通过农业机械化和农业资本深化的方式引导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农业向现代劳动节约型农业转变,增加农户收入[3]。农地流转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业生产规模细碎化的问题,促进农业生产向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转变。

农户作为农地流转中的主体,农地流转后农户面临着生活方式、收入来源、工作环境等各方面的变化,农户对农地流转所引起变化的主观感受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而效用是建立在人的主观感受基础上的度量,最能反映个人真实的感受,西方经济学的效用研究认为,幸福感是效用的子集,在当今全球政府都在提倡幸福感建设的大环境下,研究农地流转前后农户的感受效用变化有着重要意义[4]。

行为经济学家卡尼曼提出了效用概念二分法,效用可以被分为决策效用和感受效用,其中决策效用指某一选择相对于其他选择的重要程度,对应于新古典经济学强调的效用的欲求含义;感受效用指某一选择带来的快乐体验,对应于古典经济学偏重的效用的快乐含义[5]。二者共同构成了效用内涵的整体,但并不必然存在一致性,可能会出现决策效用和感受效用发生分离的现象。决策效用注重绝对变化引起的效用,感受效用强调相对变化带来的效用体验。当前关于农地流转中农户效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户的决策效用方面,用现实中观察到的指标变化构建福利函数以测度福利变化[6],但是通过福利变化并不能得到人们从客观现实中真实感受到的效用,主要是由于忽视了农地流转前后的相对变化所引起的效用变化,我国农民通常是风险规避型,追求的是实实在在能让其自身客观真实感受到的效用,因此,对于农地流转后农民的感受效用须要深入研究[5]。

1 相关研究综述

农地流转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但同时引起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在这一过程中农户的福利效用变化引起了政府的高度关注,国内关于农地流转农户福利及效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2个方面,一方面是在农地城市流转及集中居住后农户福利的影响因素、分配及流转前后对比方面的研究,典型的如吴群等利用经济分析方法探讨土地征收利用过程中的福利与效率损失,并指出土地的市场化配置是减少福利损失的有效方式[7]。高进云等通过实证研究表明,家庭经济状况、社会保障功能、环境功能损坏是影响农地城市流转后农民福利获得的主要因素[8]。伽红凯等从农户家庭经济状况、居住条件、居住环境、社会保障、社区活动、社会机会等农户福利的功能性活动指标出发,测度了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集中居住前后农户福利的变化[9]。王珊等从组织生产、经济收入、健康与休闲、社会保障、居住条件与环境、社会参与、子女教育、社会公平等农户的功能性活动指标出发,测度了农地流转前后农户福利变化[10]。另一方面是在农地流转中福利效用变化的研究,如李庆海等认为,只要是在自愿基础上进行的租赁,无论是租出土地还是租入土地,都会增加农户效用,提高农户福利水平[11]。王首元等在前景理论与期望效用理论的基础上,采用形式明确的效用函数,将绝对量和变化量都作为效用的变量而提出新的效用理论——比例效用理论,并利用测算模型对农村居民效用进行了实证检验[12]。游和远等支持农户的农地流转可能无法给农户带来全部福利改善的观点,现实中农地流转对农户福利的效应集中在收入增加方面,而对农户健康和保障的改善却没带来应有的正面效应,对农户的社会联系影响则同时存在着正负2种效应[13]。陈飞等发现租入和租出土地均有利于提升农户收入并降低贫困发生率,但福利效应在不同家庭组之间具有显著的差异;土地租入户的净收入效应依次来源于耕地规模扩大、技术效率提高、中间投入增加,租出户的净收入效应主要来源于非农收入增加,部分来源于土地租金[14]。

综上所述,目前学术界普遍对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行为持肯定态度。对农地流转前后农户福利变化研究成果较为丰硕,但总的来看还存在以下不足:第一,从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角度以农户感受效用为研究对象的文献较少,这一部分农民将农地经营权流转出去,他们的主观感受效用是值得整个社会关注的事情,尤其是其流转后感受效用变化[15];第二,当前直接测度感受效用的方法是在测度效用的过程中采用自评幸福感作为感受效用代理指标,但很难保证自评幸福感问卷的可靠性、有效性、一致性、可比性,容易产生误差。因此,本研究将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与农户感受效用结合起来,确定农地经营权流转后农户的感受型变量;通过农户的感受效用在农地经营权流转前后的对比,运用比例效用理论对居民的效用变化值进行测算。对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政策建议,以期提高农户的感受效用,促进农地流转市场的建立。

2 研究方法与模型构建

2.1 研究方法

2.1.1 指标体系构建 感受效用是通过比较得到的主观感受,强调相对变化与绝对变化的结合,在评价一个指标时,不应只重视指标的绝对值,更应重视指标的相对值。不同的人由于主观感受不同,对相同的变化往往感受效用也是不同的。当前的研究认为,感受效用取决于个体状况、亲情状况、经济状况、职业状况、社会状况等,因此,参照国内外关于效用的指标设置,按照感受效用的定义,选择农地流转可能引起农户效用变化的11个指标构建农户农地流转后感受效用指标体系[16],如图1所示。

2.1.2 研究方法与数据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实地问卷调研,问卷编制好以后根据同行专家的意见进行修改,修改后的问卷提升了涵盖研究主题的程度,同时提高了问卷的效度,选取陕西省西安市流转程度较高的农户先进行试调研,得到问卷的可信度为0.823,通过了信度检验。考虑到农户外出务工的实际情况,将正式调研时间定为2017年1月,此时临近春节,农户大多已经回乡。笔者所在课题组在关中地区挑选了多个土地流转程度较高且被长期追踪调查的村庄,通过入户和入田的形式对参与农地流转的农户进行面对面问卷访谈,整个问卷内包括农户基本信息、土地流转情况、流转前后各指标评分表。本次调研对49个村落进行了详细地走访调查,其中西安市17个村、咸阳市7个村、宝鸡市7个村、渭南市8个村、铜川市6个村、杨凌示范区4个村,共发放307份问卷,回收296份,回收率为96.42%,其中有效问卷为284份,有效率为95.95%,并对有效问卷的农户基本特征进行统计(表1)。

表1 数据的基本统计特征描述

针对当前自评幸福感作为感受效用的代理指标来量化感受效用的不足,利用比例效用理论来完善感受效用的测度,以期提高测度的信度和效度。比例效用理论是在综合了期望效用理论和前景效用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期望效用理论认为,人的效用取决于拥有资源的最终量,前景效用理论认为,人的效用取决于拥有资源的变化量,2种效用理论各有利弊,但都没有明确的效用函数形式,而比例效用理论认为,人的效用取决于拥有资源的幸福感变化量和拥有资源的幸福感最终量的比值之和,比例效用理论具有明确的效用函数,把资源的变化量和资源的绝对量都作为效用的变量,且具备无量纲、可计算的优点[16]。采用自评幸福感对各项指标进行流转前后的幸福感评价,各指标分别采用幸福感五分法进行评分,分数越高表示农户对当前指标的现状越满足,设流转前对指标i的评分为mi,流转前的评分为该指标的幸福感初始量;流转后对指标i的评分为Mi,流转后的评分为该指标的幸福感最终量,流转后与流转前的评分差值Mi-mi为该项指标的幸福感变化量,变化量和最终量的比值为比例效用量Xi,即Xi=(Mi-mi)/Mi。Xi>0,表示变量i所引起的效用增加;Xi<0,表示变量i所引起的效用降低。

当初始量为1,最终量分别为2、3、4、5时,比例效用量分别为0.50、0.67、0.75、0.80,当初始量为5,最终量分别为4、3、2、1时,比例效用量分别为-0.25、-0.67、-1.50、-4.00,可见比例效用理论符合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同时当损失和收益相同时,损失引起的效用变化幅度大于收益引起的效用变化幅度,符合损失敏感效应。因此,本研究将农户农地流转后的感受效用分为11个指标,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探索各指标比例效用量对农户感受效用的影响程度[17],选用比例效用理论对流转前后农户感受效用变化进行测度。

2.2 模型构建

2.2.1 变量的定义 在本研究中,将农地流转后农户的感受效用作为因变量,研究其影响因素,在问卷设计中,将因变量的结果设为5个选项:流转后感受效用降低很多为“1”,流转后感受效用降低一点为“2”,流转后感受效用不变为“3”,流转后农户感受效用增加一点为“4”,流转后农户感受效用增加很多为“5”。自变量为综合效用理论和农户的实际状况选取的11个农户感受效用影响因素(表2)。个体状况方面考察农户流转前后工作强度变化引起的效用变化,劳动时间指农户每年工作的时长,闲暇时间指农户每年闲暇的时长;亲情状况方面考察农户流转前后的情感变化引起的效用变化,人际关系指农户与亲人朋友的联系频率,家庭关系指家人相处的时间;经济状况方面考察农户流转前后的生活水平变化所引起的效用变化,家庭收入为家庭年收入,家庭支出为家庭年支出,恩格尔系数为当年食物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例;职业状况方面考察农户流转前后的工作情况变动所引起的效用变化,工作稳定性指更换工作的频率,报酬公平性指对劳动付出的工资回报的满意程度,就业地点为农户对工作地点的空间距离的满意程度;社会状况考察流转前后社会保障变化所引起的效用变化,社会保障为农户对社会保障程度的满意度。

2.2.2 模型的建立 假设劳动时间、闲暇时间等11个因素均对农地流转后农户的感受效用产生影响,建立农户感受效用的经济计量模型,则农户感受效用回归方程可以表示为

Y=β0+β1X1+β2X2+…+β11X11。

Logistic回归分析主要应用于对虚拟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在序次回归中,通过将因变量(y)中取值小于或等于某一序次的各类型的累计概率与取值大于该序次的各类型的累积概率进行比较得到的,对包含J个类别的序次变量回归中,假定各相邻类别序次值之间都有一个潜在分界值,那么共有(J-1)个分界值mj(j=1,2,3,…,J-1),因此对于一个包括5个等级的因变量,可以构建4个对数发生比,其中tj是各个序次门槛与回归截距的组合物,可以将其理解为混合截距;这些发生比的对数形式与自变量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3 结果与分析

3.1 回归结果

由表3可知,在284个有效案例中,有3.9%的农户认为农地流转后感受效用降低很多,15.8%的农户认为感受效用降低一点,39.8%的农户认为感受效用不变,38.4%的农户认为感受效用增加一点,2.1%的农户认为感受效用增加很多。

模型拟合信息(表4)中,卡方检验的Sig值远小于0.01,最终模型显著成立。由于Pearson统计量和偏差统计量对空单元格都非常敏感,而本研究中变量比例效用量为0时导致大量空单元格的出现,以致这2个统计量的检验结果不可信。

表3 案例处理摘要

表4 模拟拟合信息

由表5可知,从卡方检验的显著性水平来看,家庭关系、家庭支出、社会保障的Sig值均小于0.05,对感受效用具有显著影响,而家庭收入的Sig值小于0.01,对感受效用的影响表现为极显著,其他因素均对农户感受效用有正向影响,说明任一因素比例效用量增加,农户的感受效用都会增加。

3.2 感受效用测算

根据回归结果求得的各因素边际影响值,可以求得各因素的感受效用增加发生比,将数据统计得出的关中地区284户农户各因素平均比例效用量代入公式,可计算出农地流转后农户感受效用值为Y=e0.066X1+e0.124X2+e0.249X3+e0.569X4+e2.299X5+e0.730X6+e0.263X7+e0.525X8+e0.237X9+e0.092X10+e0.974X11,通过测算得出农地流转后关中地区农户的感受效用值Y=1.45,表示农地流转后农户感受效用相对农地流转前提高1.45倍。由表6可知,农地流转后,农户对劳动时间、人际关系、家庭关系、就业地点的幸福感降低,比例效用量为负值,引起的感受效用降低,其中家庭关系引起的感受效用减少值最大,而对家庭收入带来的感受效用增加值最大,然后依次是社会保障、工作稳定性、报酬公平性、家庭支出、恩格尔系数、闲暇时间。

表5 参数估计值

表6 农地流转后感受型变量的边际效用

4 结论与政策建议

农地流转对于提高农地利用效率、解放农村劳动力有着重要意义,在这个过程中不能忽视作为流转主体农户的感受效用,本研究利用比例效用理论对关中地区农地流转后农户感受效用进行测度,结果显示,通过农地流转,农户的感受效用提高1.45倍,流转后,农户对于劳动时间、人际关系、家庭关系、就业地点的感受效用降低,主要是因为农地流转农户工作时间变长、家庭朋友相处时间变短、就业地点变远导致劳动时间、人际关系、家庭关系、就业地点的比例效用量为负值。家庭收入、社会保障、工作稳定性、家庭支出、报酬公平性、恩格尔系数、闲暇时间的感受效用增加,各指标对于感受效用的边际影响值从大到小依次为家庭收入、社会保障、工作稳定性、报酬公平性、家庭支出、恩格尔系数、闲暇时间、劳动时间、人际关系、就业地点、家庭关系。主要是因为各变量的比例效用量为正值,家庭支出的明显增长提高了农户的消费水平,使得农户对家庭支出的增加和物价上升引起的恩格尔系数上升的感受并没有呈现负向的比例效用量,通过分析农地流转前后农户效用的差异,为提高农户感受效用,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第一,政府应对农户进行就业培训,同时提供就业信息。问卷显示,约89%农户的学历在初中及初中以下,83.1%的农户不具备专业技能,生存技能长期以务农为主,入城务工主要从事重劳力稀缺的行业。因此政府通过组织就业培训机构,可以帮助农户从事一些收入相对较高的技能性工作,提高家庭收入,从而提高感受效用。

第二,社会保障对农户感受效用有显著影响。在农地流转后社会保障接替土地成为农户生活的基本保障,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低保等多种社会保障形式发挥着重要作用,政府应当确保农地流转后的农户均享有基本的社会保障,同时进一步完善农地流转后居民社会保障体系。

第三,农地流转后,亲情状况带来的感受效用值降低较为明显,主要原因在于家庭相处时间明显减少,村集体组织应该与农地流入的企业或大户商议最大程度雇佣本村劳动力,以减少外出务工时人际关系、家庭关系、工作地点所引起的效用下降。村集体组织在条件允许下应积极成立村办企业,结合当地特色发展特色产业,创造工作岗位,提高农地流转后农户的感受效用。

第四,农户对生活支出和恩格尔系数的感受效用较为明显。随着农地流转后农户的进城务工,物价的上涨,农户的支出也相应上涨,恩格尔系数上升。物价是国家宏观调控与市场综合的结果,政府应当采取适当措施降低农户的支出压力,比如增加对农户的转移支付,增加农户的各种补贴,以提高农户的感受效用。

猜你喜欢

农地效用福利
小学美术课堂板书的四种效用
小田变大田破解农地零碎化
那时候福利好,别看挣几十块钱,也没觉得紧巴巴的
纳米硫酸钡及其对聚合物的改性效用
SZEGÖ KERNEL FOR HARDY SPACE OF MATRIX FUNCTIONS∗
当前农地出租趋势的实证分析
清明雨
几种常见叶面肥在大蒜田效用试验
玉米田不同控释肥料效用研讨
中国农地产权制度向何处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