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逍遥游》和《离骚》看庄屈之异同及原因

2018-07-18许建霞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山西晋中038000

名作欣赏 2018年23期
关键词:逍遥游寓言屈原

⊙许建霞 [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山西 晋中 038000]

“风格”一词最早出现在汉魏时期。如《世说新语·德行》评论李元礼“风格秀整,高自标持”,此处“风格”用来品人,而非品文。而最早引入“风格”一词来评论文学作品的是刘勰《文心雕龙·仪对》中“及陆机断议,亦有锋颖,而腴辞弗翦,颇累文骨,亦各有美,风格存焉”的表述。此后风格便常用来指作家的创作特色。而影响文学作品风格的因素大体有:时代特征、地域文明、民族文化、作家本人的个性等。

庄子与屈原都是战国时期的文学巨匠。庄子的作品富于幻想,文笔诡谲,屈原的作品充满神幻色彩,情感激荡。二者都具有浓郁的奇幻浪漫色彩,所以庄屈的作品风格很相近。《逍遥游》是最能体现庄子思想与作品风格的篇目之一,全文充满奇特的想象与奇幻的色彩,语言挥洒自如,行文汪洋恣肆,采用寓言的形式和生动的比喻手法,阐述了“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逍遥之境。而《离骚》则是屈原的代表作品之一,全篇洋溢着浓郁的神话色彩,语言瑰丽,想象奇特,用激情跌宕的笔锋,抨击黑暗现实,变现“美政”理想,抒发至死不渝的爱国精神。对比这两篇经典代表作品,以下见大,足以探究庄屈作品风格的异同和形成的原因。

一、庄屈作品风格之相同及原因

1.奇特的想象世界

对比《逍遥游》与《离骚》不难发现,庄子与屈原的作品中都洋溢着浓郁的奇幻色彩:或是虚构的寓言世界,或是变幻莫测的神话世界,都对比出现实世界的黑暗与不堪,表达了作者对污浊世界的厌恶与排斥。

《逍遥游》中庄子通过寓言的形式,勾勒出神奇的童话世界,鸟兽虫鱼能开口说话。如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除去会开口讲话的鸟虫,庄子这篇文中还谈论到五百岁为春秋的冥灵,八千岁为春秋的大椿,还有神话传说中的彭祖。

《离骚》也构筑了神奇玄幻的神话世界,如第六段中:“驷玉虬以桀鹥兮,溘埃风余上征。朝发轫於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鸾皇为余先戒兮,雷师告余以未具。”屈原充分调动大胆奇特的想象力,上天入地,驰骋幻想,为读者描绘了瑰丽神奇的神话世界:玉龙和神鸟的车驾,诸神为随从的仪仗,上叩天阍,下求佚女,一切都充满了神奇的玄幻色彩。如此瑰丽奇特的想象力令人叹服。

2.抨击现实追求理想

在《逍遥游》中,庄子通过寓言故事的形式,批判那些“小知”“小年”,讽刺“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的四种人,“其自视也亦若此矣”,故而嘲笑他们是井底之蛙,在自己认知有限的世界里洋洋自得。庄子还通过宋荣子与列子表达了那种无拘无束,精神和肉体都得到自由的逍遥之境。故而《逍遥游》中编织的令无数人欣羡的逍遥之境,正是庄子追求自由,追求理想的表现。

《离骚》则是充满了对污浊世界的痛恨之情。他抨击现实社会,谴责统治者耽于享乐,不仅不励精图治,而且善恶不分,忠奸不辨。他洁身自好,不肯与黑暗的现实同流合污,最终只能“荃不揆查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齌怒;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他对腐朽势力的贪婪、嫉妒、荏弱,都做了大胆的揭露和批判,追求“美政”。

3.崇尚人格的高洁之美

庄屈都崇尚人格的高洁之美,表达保持高洁人格的美好愿望。

庄子认为天下沉浊,社会太黑暗:“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他不为金钱所惑,不为高官显位动心,不愿与统治者合作,藐视那些骗取高官厚禄的小人。《逍遥游》中他不仅主张“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还称赞隐居高人许由,那位姑射山上的神人,更是庄子最理想人格的化身。

《离骚》中屈原塑造了人格高洁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他执着地坚持自己的美政理想,虽然屡次遭受打击,却仍然毫不动摇。司马迁在《屈平贾生列传》中评价他:“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白爵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这几句话正是《离骚》中屈原抒情形象的概括。

庄屈之所以风格有相同之处,庄骚并称,并非是偶然,主要可概括为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1.生活时代相近。庄子与屈原所处的时代相近,庄子约生活在公元前369—前286年,屈原约为公元前340—前278年,所以他们面对同样的社会现实:诸国之间的兼并战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人民无法安居乐业。相同的社会环境中,使他们都痛恨现实,崇尚理想。

2.文化氛围相似。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受儒家文化影响的屈原自然是痛心疾首,渴望重新构造和谐的文化;而庄子受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影响,也是反对世风日下的社会现实,追求道家蓝图中那种自由无争的社会氛围,因此他们都抨击黑暗,呼吁理想社会的到来。

3.地域文明相似。庄子是宋国人,生活在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受殷商文化的影响,而屈原则是楚国人,受到巫楚文化的熏陶。然两种文化都重视祭祀。殷商文化最重要的特色就是占卜祭祀,而巫楚文化也具有浓郁的鬼神与巫术色彩,所以两人的作品都充满了奇幻色彩。

二、庄屈作品风格之异及原因

1.传情达意的手法不同

庄子寓理于“三言”之中。他在《庄子·寓言》中提到:“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可见庄子作品中最常见的手法是寓言,通过寓言的形式生动形象地表达哲理。如《逍遥游》中会说话的鸟虫,非常形象地阐明了“小知不如大知”。另外,庄子的作品中充斥着大量的比喻,生动而鲜活,如“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庄子通过比喻和夸张的艺术手法,勾勒出姑射山神人鲜活的艺术形象。

而《离骚》中最显著的艺术手法却是“比兴”。屈原的作品中充斥着大量的“香草美人”。东汉王逸说:“《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喻。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虬龙鸾凤以托君子,飘风云霓以为小人。”

2.采用的文体不同

庄子的作品是散文,代表着诸子散文的最高成就。他所运用的奇特的想象力,编造的荒诞不经的寓言故事,是为了说理。《逍遥游》中对于鲲鹏的传说,对于大瓢的谈论,都是为了表达“自由”的哲学理念。

而屈原的作品则是采用诗歌的文体形式。他借助瑰丽的想象,构造了浪漫的神话世界,为了抒发他的理想、不幸和激愤。《离骚》全篇采用“比兴”手法,引入了大量的香草美人和神话传说,构造奇幻的神话世界,是为了抒情,抒发他的“美政”思想,表现了他洁身自好、宁死不与恶人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3.审美特征不同

庄子崇尚自然美,他笔下的自然之境超然物外。他强调道法自然:他认为美丽是顺其自然;他同时强调美的相对性,美丑是相对的。因而庄子笔下的毛嫱、西施等绝世美人,反而成了“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的怪物。因此说庄子的作品中常常表现出异常独特的审美观。

屈原向往美政,是人性的真善美折射成的政治理想,因为他爱憎分明,所以作品中的美丑观念也是泾渭分明的,如《离骚》中总用香草比喻忠贞,用恶禽比作谗佞。故而王兴祖先生在《楚辞补注》的附录中说:“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虬龙鸾凤以托君子,飘风云霓以为小人。”

三、结语

庄子的散文是先秦时期散文成就最高的,鲁迅称赞:“著书十余万言,大抵寓言,人物土地,皆空言无事实,而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庄子的散文更是开创了浪漫主义散文的先河,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又深远的影响。而屈原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开创者,无论是李白天马行空的想象,李贺的“鬼才”,还是李商隐缠绵中的瑰丽,都是对屈原这种抒情手法的继承和发展。而他的爱国思想感情和高洁品格,鼓舞了无数后来者。鲁迅赞赏为:“逸响伟辞,卓绝一世”。

总之,庄子与屈原是我国战国时期文学的两大巨擘,作为诸子散文的巅峰之作与骚体诗歌的发轫,他们为后世文学的发展做出卓越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伯行.唐宋八大家文钞[M].北京:中华书局,2010.

[2]刘勰.增订文心雕龙校注[M].黄叔琳注,李详补注,杨明照校注拾遗.北京:中华书局,2000.

[3]王先谦.庄子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1987.

[4]王兴祖.楚辞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

[5]司马迁.史记[M].韩兆琦评注.长沙:岳麓书社,1988.

猜你喜欢

逍遥游寓言屈原
寓言
成长的寓言
时装寓言
《读屈原〈天问〉之一》
屈原及其《离骚》(外三则)
屈原诗·天问
《逍遥游》中“而”字的用法与读音
庄子的人生境界探析
大鱼海棠——中国动画的逍遥游
宋荣子:《逍遥游》中不应被忽视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