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方法
2018-07-17时笑宇
时笑宇
【摘要】小学一年级学生刚从幼儿园进入到小学,会产生很多不适应的情况。由于年龄相对较小,身心发展不完善,学习数学具有一定的难度,针对于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育,教师要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本文主要探讨了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策略,以期能提高教师的数学教学水平。
【关键词】小学一年级 数学教学 意识 情境 生活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3-0152-01
前言
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开朗,自控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数学有一定的困难,为了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小学一年级学生的特点
一年级小学生刚刚开始正式学习,他们很容易对学校的新事物产生好奇心,他们的学习兴趣不是由于学习产生的,而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一年级小学生对很多事物都有浓厚的兴趣,但没有兴趣重心。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逐渐稳定。学生的兴趣来得很快,但消失得也快。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兴趣的持续时间的增加,它们最终达到稳定状态,孩子的好奇心也在逐渐增加,甚至可以进行科学的创新。数学学科不同于其他的学科,数学学科抽象性和逻辑性较强,知识面广泛,与生活知识有较大的关联性。这些特点不符合小学一年级的心理特点。数学知识抽象与学生形象思维存在一定的矛盾,数学知识是合乎逻辑的,学生对事物的理解通常是简单而直接的。另外,数学知识面广,一年级学生的生活知识比较狭窄,这就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二、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的策略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只有营造生动,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尊重学生,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学习动力。一年级的孩子天真、调皮,注意力不集中,教师不能严加管束,要尊重他们的发展特点,开展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创造良好的课堂的氛围,在实践中开展应用数学,以至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以及责任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律和自觉守法意识。通过练习,学生的能力也得到提高,知道如何变得更有活力,找到技巧,享受解决问题的成就感,教师通过多种活动展开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竞争能力、自理能力以及沟通能力,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探索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启发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来思考和解决问题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这个阶段,我们一年级的小学数学课本中,练习的设计都有公开的答案。因此,教育工作者有必要抓住这个机会,鼓励学生多思考问题,激发他们的主动意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提前告诉学生一道题有多种答案,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开动了脑筋,即使有些回答是错误的,老师仍要给予鼓励,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鼓励学生勇于思考,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通过实际生活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利用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来教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己编写数学应用题,例如去超市购买东西,去商店购买铅笔等生活知识编写成简单的数学问题。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让学生发现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一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一年级学生开朗活泼,注意力分散,容易产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往往一节课开始的时候,一些仍然在讲话,打闹,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开展一些课前小游戏,让学生迅速安静,快速地进入到学习状态,遇到学生在课堂上讲话的情况,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的表达自己的意见,这就要求教师更多地培养和引导学生。
(五)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
教师的榜样力量是无穷的,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充满了对新老师的好奇心和向往。老师的一言一行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老师应该注重自己的言行,特别是在上课的同时,也要严格要求自己。板书要书写规范,绘图要使用尺子或三角板来调节图形,不能随手涂鸦;批改作业时,应该加上评论和日期,教师的教学习惯和态度将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三、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数学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将生活中的知识融入教学,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提高数学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屈佳芬.数学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教育探索,2015(01):41-43.
[2]王新波.小学數学教学如何实现教学创新[J].中国校外教育,2014(29):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