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归因理论,探讨提高中职英语学业水平之方法
2018-07-17周虹程程
周虹 程程
【摘要】英语课程是“提升中职学生职业素养,具有正确价值观和良好的终身学习的合格公民”的文化基础课。但现在的中职学生英语学业水平还存在很多问题。本文依据归因理论,就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对英语教学现状归因,从而找出阻碍中职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维持或激发的真正原因。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帮助学生设计个性化的学习目标,提升学生认知自我能力,形成正确归因,引导他们以职业发展确立人生目标,确信“我努力、我能够”,树立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正确人生观。
【关键词】归因理论 归因偏差 认知自我 学习目标 职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3-0104-02
多年来,中职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不佳一直是中等职业学校和任课教师的心结。2015年,上海市教委对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数学、英语和信息技术4门公共基础课的课程标准进行全面修订,并在2016年秋举行全市中职学生4门学科学业水平考试。如何提高中职学生的英语学业水平,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之前,笔者总是从教的角度思考如何让课堂更贴近学生,也尝试用各种技术手段变化教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但是这种“有趣新奇”只能抓住学生一时的注意力,并不能使学生长期维持学习兴趣,所以未能真正实现“把课堂还给学生”的主动学习景象。
去年,笔者在“上海教师教育管理平台”上报名参加了蔡丹教授的《儿童学习状况评估与指导》课程,他谈到:在中职学生的这个年龄段里,抓“学生注意力”的方法已经不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身体各机能已经成熟,他们对“注意力”有把控的能力,所以吸引“注意力”不应是教师解决教学矛盾、提高教学效果的办法。教师可以通过解决学生的“归因”问题,激发学生成功学习动机,最终解决教学矛盾。这个观点给笔者很好的启示。笔者再次审视学生的学习现状及现状成因,深切体会到“死气沉沉”的课堂与学生的归因存在很大的关联,因此,笔者决定从教学双方归因出发,研究探索引导学生产生英语学习的成就预期和积极努力的英语学习动机的方法。
一、教学双方的归因
1.何謂归因
归因就是个体根据外在的信息和线索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或内在状态原因进行分析和解释的过程。归因理论是由社会心理学家海德在《人际关系心理学》中首先提出,之后又有多位学者对理论进行了丰富,其中韦纳及其团队的“成就归因理论”成为教育心理学中的重要理论。他提出:“人们的归因是受人的个性差异和成败经验等影响;人对前次成就的归因将会影响到他对下一次成就行为的期望、情绪和努力程度等;个人的期望、情绪和努力程度对成就行为有很大的影响。”我们不难发现正确归因对人们的成就行为有很大影响。这个理论对教育教学具有指导性的意义。
2.学生的归因
笔者曾多次召集班级中的英语学困生座谈,了解学生对自己英语成绩差的归因:现在的英语学习困境的成因是“自己懒,不愿意背单词”、“随着年级升高,英语的词汇量大和语法概念难辨析”;至于某次英语考试成绩不佳,成因是 “我没复习”或“时间太紧,来不及做”。在问及“是否有记忆障碍和阅读障碍”时,学生都否认自己缺乏学习能力。学生们认为,目前自己英语学习状况是多年来慢慢累积形成的,若要提高英语成绩很难,没有信心提高英语学业水平。
3.教师的归因
在讨论中职英语教学困境时,几乎所有教师都会以“学生基础差、学习习惯差”作为归因。在平时的教学中,当某次考试之后,教师在分析试卷时常说:这道题曾在教材的某章节或某次课上讲过,大家忘记了;或说这个点大家掌握得不好。教师还会说,考试时应当注意时间分配,先把自己会的容易的题目做掉,有时间再解难题等等。
从教学双方归因来看:学生对自己的英语成绩和学习行为的归因是消极的,对自己未来英语学习的预见是悲观的,这个归因使学生对自己英语学习需要的努力无法评估和信心;教师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归因是理想化的,它不能给学生带来再努力学习的期望。而且教师的这种归因忽视了考试和学习环境对学生的作用,因此造成教师与学生观点分歧,更会激化师生矛盾。显然,教学双方的归因都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更不利于英语学业水平的提高。
二、韦纳归因理论的阐述及教学双方归因偏差剖析
1.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中各因素与个人成败之间的影响
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是研究成功学习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具体观点如下表所示:
归因对学习动机的影响可以从稳定性和控制性这两个维度进行观测。稳定性表示:学生对今后成功和失败的预期;控制性则表示:学生今后的努力程度。总体来说:当学生把自己的成功或失败归因于稳定的因素,如能力和任务的难度,那么他们可能会对今后的类似任务做出同样的成功或失败的估计;如果他们将结果归因于不稳定的因素,如努力、运气等,以后遇到类似任务时,预期结果将有所改变。由此可见,若要学生成功学习,就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若要拥有学习兴趣,就必须要有成功学习的经验,再有成功学习的期望;只要有了成功的经验和期望,学习才会不懈地努力。
2.教学双方的归因偏差
在上文中,我们已经提到学生将英语学不好、考不好归因为“不努力”或“任务难”,又或是“没复习”等原因。而这些学生平时的具体行为是:对英语学习采取“回避、退缩”,没有英语学习动机。究其原因是,在经历了多次失败之后,学生们得出了“低能力低成就”的认识,他们的内心归因是“能力不足”。也因为害怕承认“能力差”,他们就以“不复习、不努力”来保护自尊心,这种防御性归因阻碍了学生继续努力的劲头,和尝试成功的期望。
与此同时,教师的客观归因也没能给予学生成功期望。所以,教师的归因应站在学生的角度,体会考试情境,用更贴近学生的心情去领悟“试题难度”和“时间不够”,更应从激发学习动机的角度进行归因。真正帮助学生吸取失败经验,找到成功学习的途径。
三、归因纠偏,重塑提高英语学业水平的信心
1.帮助学生认知自我能力,获得正确归因依托
笔者是从能力入手,帮助学生探寻自己的英语学习能力,获得正确归因的依托。首先是摸底。笔者设计了有口头笔头测试、课堂问答、课前课后作业、朗读、翻译、师生座谈交流、再有学生入学的中考成绩等系列的多方位的摸底,力争多角度考量学生的英语学习基础和语言学习能力,以及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认知学习能力和家庭教育资源。通过摸底,师生双方建立好感和信任,学生更了解自己专业和职业发展与英语学科的关系。
与此同时,教师要做的是“搭脚手架”,增补教材辅助学生循序渐进地提高英语学业水平。根据学生的中考成绩分析,进入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有50%到60%没有达到英语单科合格线。而目前所用的英语教材是对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巩固与拓展,教材设定的语言知识的难度和语言能力的要求高于大部分中职学生,因此增补教材是教师的重要备课内容,即在学生实际水平与教学设定水平之间搭建更易学习的平臺,从而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和课堂教学的需要。笔者采取了多知识点、多技能、多语料和多形式的随时补缺办法。设计有课堂学习、课前课后的碎片学习,用融洽的合作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感知和记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增长和巩固基本知识和技能。当然,还有定期或不定期的学习小结和随堂测试,用真实的各项数据帮助学生看到自己的能力,体会到各项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夯实和提高,从而坚定英语学习的信心,更有意识地“努力”提高英语学习能力。
2.帮助学生设置适当的学习目标,收获“努力”的成果
当学生一旦看到努力学习会提高成绩时,学生就会乐意花功夫在这门学科上,积极主动的课堂学习就能顺利开展,是教学双方乐见的教学成果。那么,如何让学生品尝“努力”的成功呢?笔者认为,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应抓住学生刚刚进入中职学习,还有“新环境新面貌”的积极情绪,尽早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尽快让他们投入努力学习的情绪和氛围中,同学间的良好学习环境更有利于英语学业水平的整体提高。笔者的具体方法就是为每一位学生制订个人学习目标。
由于中职学生中英语学科成绩差者较多,笔者认为与学生进行开诚布公的交谈很有必要,既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也可以了解学生的个人困惑。座谈时,教师拿出一份“中等职业学校英语学业水平考试”的真题,让学生试着做一下,并要求学生划出不能正确解答的试题;再从课程标准中找出这些试题的对应知识点以及要求;再帮助学生在教材中确认这些知识点所在的单元。最后,结合本学期教材中每个单元的学习目标、所涉及的知识点,帮助每一位学生按单元列出各自不同阶段的学习需要、学习打算,以及需要老师或同学帮助的地方。学生学习目标的设置,首先给教师“搭脚手架”提供切实的备课依据。教师根据学生需要进行补充教材的梳理,编写多样的适切的练习方式。其次,学生的学习目标也是教师关注和检查学生学习的依据。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拨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进度,帮助学生学会用拆繁求简、知识迁移、演绎操练等学习方法。再者,在每个节点,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进行总结:列出自己已完成的任务,还需要努力的任务,标注出自己所做的努力,以及外援(同学和老师)的帮助。最后,再制定下一个学习目标,把未完成的任务也列入其中。在一次次设置目标、检验目标的过程中,学生看到自己每一个具体目标的实现,感知到自己能力的增长,拥有了正确评估自己的能力和学好英语课的信心,使“我需要更努力”成为英语学习的归因。
3.帮助学生了解专业发展的需要,坚定继续努力的决心
从历年的中等职业学校的录取分数线来看,中职学校的学生至少有50%学生的文化课有单科或多科是不及格的(没有达到中考及格线),所以半数以上的中职学生是抱有“文化课学不好,就学好一门技能”的想法进入职业学校的。多年的教学经验也告诉我们,对于中职学生,若要他们学好文化课并长久努力的学习,不能只一味强调文化课的需求与作用,还要把文化课与他们专业和自身发展的需求相关联,才能真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持久动力。
这里有个真实案例:多年前,有个制造专业的学生以中考英语成绩79分(考卷满分150分)进入我校。在参加几次实操训练之后,他就特别喜欢这个专业,觉得自己在专业上很有灵感,因此他有了要考取高职进一步深造、今后要成为优秀数控车床技术员的想法。他意识到,英语学科可能会阻碍他这个理想的实现,因此他除了英语课堂学习特别认真外,还主动找同学帮助,有问题就问同学或与同学一起来问老师,最后他在“三校生”高考中,以英语达83分(考卷满分100)的成绩,顺利升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高职学院。这个案例告诉我们:一旦学生热爱自己的专业,想在自己的专业上有更大的提升,那么学生就会给自己定目标,并不懈努力实现目标。因此,教师应让学生尽早了解自己的专业,喜爱自己的专业,确立人生目标。教师还应该尽力把英语学习与学生的人生目标和职业发展目标关联起来,使得英语学习变得真实而有意义,以此强化和持续学生的“努力”劲头,使学生树立“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正确人生观。
参考文献:
[1]蔡丹主讲“儿童学习状况评估与指导”,上海市教师教育管理平台(十三五) 2017年春
[2]孙时进主编“心理学概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