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13岁健康人群脊髓灰质炎抗体水平监测分析

2018-07-17李亚

健康大视野 2018年6期
关键词:脊髓灰质炎抗体

李亚

【摘要】目的:就近年来1~13儿童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接种后的免疫水平进行分析。方法:对1~13岁3个年龄组共计527人进行脊髓灰质炎疫苗抗体水平监测。结果:共检测脊髓灰质炎抗体阳性495例,脊髓灰质炎抗体阳性率为94%。不同年龄组健康人群脊灰Ⅰ、Ⅱ、Ⅲ型抗体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人群脊髓灰质炎抗体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免疫史人群抗体水平比较,其中免疫史不详的有175例,抗体阳性151例,阳性率为863%,免疫史齐全的有352例,抗体阳性341例,阳性率为(969%),不同免疫史人群抗体阳性率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13岁健康人群已形成了对脊灰的免疫屏障,有效地阻断了脊灰野病毒的传播。

【关键词】 脊髓灰质炎;抗体;健康人群

【中图分类号】R5124

【文献标志码】

B【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6-219-01

引文

脊髓灰質炎是由脊灰病毒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儿童健康、致残率高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人群对该病普遍有易感性,感染后能产生对同型病毒的持久免疫力,全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都选择接种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PV)来控制脊灰的流行,而脊灰抗体水平的高低是直接影响脊灰病毒在人群传播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了更好地维持我国的无脊灰状态,完善脊灰疫苗免疫策略,于2016-8对某县健康人群脊灰抗体水平进行了监测,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检测对象将2016年采集的527份血清分为3个年龄组,Ⅰ(1~3岁),Ⅱ(4~6岁),Ⅲ(7~13岁),其中1~3年龄组有264例,4~6岁年龄组有195例,7~13岁年龄组有68例,将3组健康人群作为主要监测对象。

12采集样本采集每个调查对象的静脉血1mL,3000r/min离心10min分离血清,移至血清管,将其冷藏在零下20℃处待检。

13检测方法采用微量细胞中和实验检测血清样本脊髓灰质炎中和抗体,血清从1:4~1:1,024作倍比稀释,抗体滴度≥1∶4为阳性。脊髓灰质炎减毒、标准血清以及HEP2细胞均都是由某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实验室提供的。

14统计分析对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总共采集血清527份,1~13岁健康人群为主要检测对象,其中有256例为女性,271例为男性,检测出脊髓灰质炎抗体阳性的有495例,其抗体阳性率为94%。

21不同性别人群抗体阳性水平本次检测中女性对象有256例,其中有241例为脊灰抗体阳性,男性对象有271例,有261例为脊灰抗体阳性,脊髓灰质炎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4%和963%。不同性别脊灰抗体阳性率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

22不同免疫史人群抗体阳性水平检测对象共527例,其中有175例免疫史不详,151例抗体阳性,352例免疫齐全,341例抗体阳性,脊髓灰质炎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63%和969%,不同免疫史人群抗体阳性率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不同年龄组人群抗体阳性水平不同年龄组脊髓灰质炎抗体水平高低不一,其中抗体水平最低的是Ⅰ型,其次是Ⅲ型,最高的是Ⅱ型,Ⅰ、Ⅱ、Ⅲ型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3%、966%和983%。不同年龄组健康人群脊灰Ⅰ、Ⅱ、Ⅲ型抗体阳性率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我国自纳入OPV以来,迄今为止以非常成功的减少了脊髓灰质炎的发病率,1995年之后就未发现本土野毒株感染病例。对健康人群进行血清脊灰中和抗体监测是脊灰疫苗接种效果和人群免疫水平客观评价的重要手段,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出免疫水平的状况,对于常规免疫和强化免疫活动的管理和实施来说,其具有一定指导作用的。健康人群中脊灰病毒抗体滴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脊灰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本次监测结果表明,受监测健康人群中脊灰Ⅰ、Ⅱ、Ⅲ型中和抗体阳性率均在90%以上,监测结果与国内及省内一些报道较为接近。表明在对1~13岁健康人群实施OPV常规免疫的基础上,开展强化免疫和查漏补种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有效地阻断了脊灰野病毒的传播,对脊灰病毒形成有效的免疫屏障,为维持无脊灰状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不同年龄组脊灰抗体水平调查结果显示,3个型别抗体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在有效的保护范围内,能对脊灰野病毒输入形成有效的免疫屏障。不同性别之间脊灰中和抗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不同性别人群获得免疫的机会是均等的,对疫苗的免疫效果以及各种传染病的自然感染率也相近。3型别中1~3年龄组的抗体阳性率较低,这可能是由于在小年龄组儿童的依从性不高,在服用脊髓灰质炎疫苗后会出现呕吐现象,导致产生不理想的免疫效果。根据国家常规免疫程序来说,4~7岁年龄组的儿童其抗体阳性相对来说是较高,因这个阶段的儿童其依从性较高,同时所参加的脊灰疫苗强化免疫活动的次数也较多。而1~3岁年龄组的儿童正在处于基础免疫阶段,所以想较其他两组儿童其抗体阳性率是普遍较低的。

总之,我国想要维持无脊灰状态,就会面临着许多的考验和挑战。由于脊灰野病毒本土流行国家均分布在我国周边地区,所以脊灰野病毒穿入我国的可能性就很大。因此,需严格执行国家脊灰疫苗免疫程序的规定,确保脊灰疫苗的接种率及接种质量,加强管理疫苗冷链系统以达到有效消灭脊灰野病毒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勇,严冬梅,赵月萍1例疫苗相关麻痹脊髓灰质炎的免疫缺陷患者持续排出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J].中国计划免疫,2017,12(3):161—167

[2]任为,史婧,何国玲甘肃省2003~05年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效价锥形抽样检测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6,3:138—139

[3]王华庆,陈丽娟,郭欣,等2004年全国计划免疫审评不同免疫覆盖率县的儿童脊髓灰质炎中和抗体水平调查[J].中国计划免疫,2006,12(6):454-458

猜你喜欢

脊髓灰质炎抗体
单克隆抗体在新型冠状病毒和其他人冠状病毒中的研究进展
世卫组织宣布非洲根除脊髓灰质炎病毒
2017年北京市海淀区270名健康者Ⅰ型和Ⅲ型脊髓灰质炎中和抗体监测
抗BP5-KLH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全球首个Sabin 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获批上市
乙肝抗体从哪儿来
Galectin-7多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不同酶标抗体稀释液对酶标抗体稳定性的影响
Gly-HC1/EDTA放散法用于HDN抗体放散试验的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