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晚期肺癌患者放化疗疗效及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2018-07-17王宇奇

健康大视野 2018年6期
关键词: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放化疗

王宇奇

【摘要】目的:对比两种放化疗方式对晚期肺癌患者的疗效,探究放化疗晚期肺癌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本院治疗的晚期肺癌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实验组患者采用同步放化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序贯放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检测两组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分别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年龄、性别等9个因素与患者医院感染的关系,确定危险因素。结果:实验组有效率为64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400%(P<005)。实验组不同病理类型、不同TNM分期的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的医院感染率为2400%(24/100),最主要感染部位为呼吸道[5000%(12/2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发生医院感染与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陪护感染、白细胞、血清白蛋白及抗菌药物使用有显著相关性(P<005)。Logistic分析结果表明使用抗菌药物(OR=2769)、住院时间>2个月(OR=2704)、侵入性操作(OR=2630)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相较于序贯放化疗,同步放化疗对晚期肺癌的近期疗效更佳;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侵入性操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可降低晚期肺癌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几率。

【关键词】 晚期肺癌患者;放化疗;医院感染;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R249【文献标志码】

B【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6-210-0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月~2017年4月于本院治疗的肺癌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排除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及合并其他恶性肿瘤的患者。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实验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42~79岁,平均年龄(6127±985)岁;病理分型:鳞癌29例,腺癌21例;临床分期:ⅢA期22例,ⅢB期28例。对照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41~80岁,平均年龄(6341±1162)岁;病理分型:鳞癌28例,腺癌22例;临床分期:ⅢA期20例,ⅢB期3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根据临床症状、病原学检查及放射性的诊断结果判断患者是否发生感染。

12方法实验组采用同步放化疗治疗,TP方案与肺内原发病灶和区域淋巴结的6MVeX放疗同时进行。TP方案:每周给予患者40mg多西他赛+40mg顺铂;放疗:20Gy/次,5次/周。对照组采用序贯放化疗治疗。先采用TP方案治疗4个周期,多西他赛和顺铂的剂量均为75mg·m-2,d1、d8,将75mg·m-2顺铂分为3d给药,3周为1个治疗周期。治疗4个周期后,对患者肺内原发病灶和区域淋巴结实施6MVeX放疗,放疗剂量与实验组相同。细菌鉴定:采集放化疗患者的痰液或呼吸道的分泌物进行细菌检测,采用VITEK(AMS120型)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Biomerieux,France)进行病原菌鉴定。

13疗效评定参照WHO实体瘤客观疗效标准(RECIST)[7]进行近期疗效评价,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和进展(PD)。客观有效率(ORR)=(CR+PR)/总例数×100%。

14相关影响因素筛选相关影响因素包括性别、年龄、住院时间、病程、侵入性操作、陪护感染、白细胞、血清白蛋白、抗菌药物使用。各因素的变量分别为:年龄(<60岁、≥60岁)、住院时间(<1个月、1~-2个月、>2个月)、病程(<1年、1~5年、>5年)、侵入性操作(有、无)、陪护感染(有、无)、白细胞(≤15×109L-1、>15×109L-1)、血清白蛋白(≤30g·L-1、>30g·L-1)、抗菌药物使用(有、无)。

1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单因素卡方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相关危险因素,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比较两组治疗期间无退出或死亡患者。实验组OR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组内鳞癌与腺癌的OR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ⅢA期患者的ORR显著高于ⅢB期(P<005)。实验组不同病理类型、不同TNM分期的ORR均显著高于相应的对照组(P<005)(表1)。

22患者感染部位构成100例患者中有24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2400%,主要感染部位为呼吸道12例(5000%)、胃肠道4例(1667%)、口腔黏膜3例(1250%)、泌尿道2例(833%)、皮肤2例(833%)、血液1例(417%)。

23影响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患者医院感染与性别、年龄、病程无显著相关性(P>005),而与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陪护感染、白细胞、血清白蛋白及抗菌药物使用显著相关(P<005)。

24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住院时间>2个月、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使用是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其中危险度最高的因素是抗菌药物使用(OR=2769),其次是住院时间>2个月(OR=2704),危险度最低的是侵入性操作(OR=2630)(表2)。

3讨论

放化疗联合是目前晚期肺癌的主要治疗方式。本研究发现同步放化疗的近期疗效优于序贯放化疗,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这可能是由于同步化疗的治疗方式对于远处或发生病变的病灶治疗及时。接受放射治疗的患者会出现肿瘤体积变小、血流供应改善的情况,从而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此时辅以化疗可有效控制其增殖速度,最终体现为同步放化疗的疗效优势。

尽管放化疗对晚期肺癌患者具有一定疗效,但也导致了患者免疫功能降低,从而诱发医院感染,严重时可致患者死亡。在寻找有效的治疗方式的同时,治疗造成的感染等不良后果也不容忽视。本研究发现,接受放化疗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4%,显著高于一般或肿瘤专科医院(5%),此结果是基于晚期肺癌患者病情较重,且放化疗损伤机体免疫系统,因而对病原菌的抵御能力显著下降。同时临床观察到不同感染部位的患者表现出不同的症状,如呼吸道感染多表现为低热不退、咳痰等症状,腸道感染表现为腹泻、腹痛等症状,这些特异性症状可以作为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早期诊断的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相较于序贯放化疗,同步放化疗对晚期肺癌的近期疗效更佳。晚期肺癌放化疗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提示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侵入性操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可降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几率。

参考文献

[1]刘联斌,黄刚,郭守俊,谢传华,廖仪文,周小娟.晚期肺癌患者化疗后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和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22):5105-5108

[2]林伟,陈素秀,张文熠.晚期肺癌患者化疗后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13):2987-2990

[3]梁培强.吸烟对肺癌合并肺炎患者呼吸道病原学的影响[D].石河子大学,2017

[4]林洁.晚期肺癌死亡原因分析[J].中外医疗,2017,36(11):98-100

猜你喜欢

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放化疗
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等等再看”能否成为主流?
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与保健指导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分析
高危宫颈癌术后同步放化疗与单纯放疗的随机对照研究
肝内胆管癌行全身放化疗后缓解一例
晚期NSCLC同步放化疗和EGFR-TKI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