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技术在普外科急腹症手术中的应用

2018-07-17蒋作锋

健康大视野 2018年6期
关键词:普外科应用效果

蒋作锋

【摘要】目的:对腹腔镜技术在普外科急腹症手术中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我院选择2015年3月-2017年3月接收的80例普外科急腹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法平均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0人。其中,对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剖腹技术进行探查,对实验组患者采用腹腔镜检查,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伤口的感染率以及患者术后住院时间等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在实验组中,患者术中出血量减少、手术时间有明显的缩短,术后伤口感染率较低,且患者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相比较对照组差异显著,P值<005,因而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在普外科急腹症患者治疗中采用腹腔镜探查技术,能够显著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伤口感染的发生概率,加快患者病情的恢复,治疗效果显著,因而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腹腔镜技术;普外科;急腹症手术;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58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6-208-01

前言

急腹症是普外科中一种常见的腹部疾病,是最常见的急重症之一,其主要是由于患者腹腔内各脏器疾病而引起的,患者多表现为急性腹痛,然而该疾病在临床中具有发病迅速、临床表现负责等特点,很多患者在发病初期并没有明显的特征,因而容易被患者忽视,从而加重了病情,为后期治疗增加了难度,且若不及时对症治疗,严重时还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因而需要对患者及时进行诊断并治疗[1]。现阶段,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腹腔镜技术逐渐发展起来,并在临床中取得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应用在普外科急腹症的诊断与治疗中,应用效果显著。对于急腹症的早期诊断,使用腹腔镜技术相比较传统的剖腹探查具有明显的优势,既能够快速进行诊断,而且对患者造成的伤口较小,术后出现腹腔感染的几率较小,临床应用效果显著[2]。对此,本研究选择了80例普外科急腹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探究腹腔镜技术应用于急腹症手术中的临床效果,其具体结果如下。

一、资料和方法

1选择对象我院选择2015年3月-2017年3月普外科接收的80例急腹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将所有患者随机平均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0人。在对照组中,女性患者19例,男性患者21例,患者年龄在20-6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岁;病程在6-71小时之间,平均病程为30小时。在实验组中,女性患者20人,男性患者20人,患者年龄在22-6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岁,病程在6-70小时之间,平均病程为29小时。对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剖腹探查技术,对实验组患者采用腹腔镜检查。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通过体格检查(主要有生化、血常规、腹部B超、腹腔穿刺检查、血尿淀粉酶、胸部MR、CT等)、辅助检查等,确定为急腹症[3]。排除标准:将具有宫外孕破裂出血、卵巢囊肿蒂扭转、妇科炎症、急性化脓性盆腔炎以及有腔镜禁忌症的患者给与排除。急腹症主要包括急性消化道穿孔、急性阑尾炎、慢性阑尾炎、粘连性肠梗阻以及急性当囊炎胆石症等。在本研究中,急性胆囊炎胆石症患者2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25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25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10例。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没有发现显著差异,因而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2采用方法对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剖腹探查,对实验组患者采用腹腔镜技术进行手术治疗[4]。在对患者进行腹腔镜手术前,需要对患者的并情感进行全面评估,将具有腹腔镜禁忌症以及手术风险较大的患者排除。在采用腹腔镜明确诊断之后,需要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若腹腔镜下难以完成治疗可以采用中转开腹手术进行。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同时在术前对患者进行抗感染和补液[5]。在手术过程中,首先要建立人工气腹,然后将腹腔镜从患者脐下缘插入,观察患者胆囊、肝脏以及胃等部位是否出现积液或病变,然后依据患者的实际病变位置选择其他操作孔。在建立操作孔之后,若患者腹腔中有血液或积液,需要将其吸净,然后进行探查。对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实行肠粘连松懈术,对急性阑尾炎患者实行阑尾切除术,对急性胆囊炎胆石症患者采用胆囊切除术,对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进行穿孔修补加腹腔引流,若患者出现肠管坏死等情况,需要将坏死的部分切除[6]。

3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伤口感染情况、疾病恢复情况、住院时间等进行观察和统计。

4统计学方法通过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统计,用正负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用%表示计数资料,同时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当P值<005时,表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两组患者都能够进行确诊,其中,肠粘连患者1例、阑尾炎2例和消化道穿孔患者1例需要进行中转开腹,其余都能够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实验组患者在手术之后4天内均能下床走动,术后没有出现消化道损伤、单管胆道损伤以及腹腔出血等并发症。在实验组中,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切口感染率、住院时间等指标评分中要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值<005,因而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如表1所示:

三、讨论

急腹症患者多表现为急性腹痛,大多数患者可以通过相应的体格检查、病史查询以及辅助检查等对该疾病进行明确的诊断,然而少部分患者症状并不明显,在临床诊断中存在一定的困难[7]。传统的治疗方式会给患者带来很多痛苦,且容易延误诊断和治疗,而腹腔镜技术具有视野开阔、伤口小、术后并发症少、病情恢复快等优点,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腹腔镜技术在普外科急腹症中应用效果较为明显,对急腹症疾病的确诊率较高,且能够减轻患者的痛苦,避免不必要的伤口感染。腹腔镜技术能够在对患者进行早期诊断的同时进行相应的微创治疗,如胆囊切除、阑尾切除、溃疡穿孔修补以及肠粘连解除等手术的应用,对于女性育龄患者、高龄急腹症患者以及肥胖症患者,采用腹腔镜技术诊断和治疗的效果较高,能够及时采用针对性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为患者避免了不必要的伤害。此外,腹腔镜技术在闭合性腹部损伤中的应用效果也较为显著,其能够对患者腹腔内的脏器损伤以及损伤程度进行确定并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便于对开腹手术切口进行选择[8]。然而该技术也有一定的缺陷,腹腔镜通常只能对患者脏器表面病变进行观察,医生不能用手触摸,容易将后位器官、腹腔见以及腹内脏器的损伤遗漏,对患者造成不利的影响,但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腹腔镜技术将会越来越完善,仍可作为首选的诊疗手段。在本次研究中,通过采用腹腔镜技术,实验组患者相比较对照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患者术后发生感染的概率大大降低,病情恢复快,P值<005,因而具有统计学意义。综上,在普外科急腹症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采用腹腔镜技术,能够明显提高诊断的精确性和治疗的有效性,有利于患者的预后,因而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含拓.腹腔镜技术在外科急腹症诊疗中的应用[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5,03:335-336

[2]郭二伟.腹腔镜在普外急腹症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88-89

[3]苏耀荣.腹腔镜在普外科急腹症诊断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临床与实践,2014,11:55-57

[4]王宇.腹腔镜在普外科急腹症诊断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大家健康,2016,05:114-115

[5]李宏伟.观察腹腔镜在普外科急腹症诊治中的应用效果[J].经验交流,2016,16:214-215

[6]贾得军.腹腔镜在普外科急腹症诊治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13:115

[7]龙生.腹腔镜在普外科急腹症诊治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4,15:30-31

[8]胡毅,等.腹腔镜在非创伤性急腹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中国实用医药,2012,7(20):12-13

猜你喜欢

普外科应用效果
手术中个性化心理护理在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中的应用
健脾扶正汤在晚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
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卵巢癌的临床观察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的临床应用分析
两种深静脉置管方法在普外科静脉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普外科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干预对照研究
浅谈普外科中引流管的医学临床应用
Seminar教学法在普外科教学中的应用
人性化护理在普外科护理中的应用
无陪护护理在普外科病区的应用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