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设备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2018-07-17王敏
王敏
摘 要:多媒体设备是科技进步的重要产物,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将多媒体设备与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结合。以多媒体设备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的意义为出发点,就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设备提出了有关策略,希望对教师有效使用多媒体设备能够有所帮助。
关键词:多媒体设备;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
一、多媒体设备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就让学生出现被动接受知识的问题,这样不仅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将多媒体设备作为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途径能够有效改善这样的问题。多媒体设备能够给学生带来强烈的感官刺激,同时能够将教学内容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样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提高学生的直观认识能力。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使用多媒体设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
2.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有效性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教学内容过于单一的问题,这样不仅会影响学生的认识能力,还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教师教学的有效性。出现这样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将情境内容渗透到教学活动当中,从而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但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积极使用多媒体设备能够有效地改善这样的问题。多媒体设备能够为学生展示图片和视频内容,这样不仅能够丰富教师的教学内容,还能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教学内容。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应该将多媒体设备与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结合,从而提高教师教学的有
效性。
二、多媒体设备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的策略
1.利用多媒体设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向我们阐述了兴趣的重要性,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使用多媒体设备,将多媒体设备与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结合,从而实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在开展高中历史教学的时候应该充分使用多媒体设备。例如教师在教学《秦朝中央制度的形成》的时候就可以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秦朝的视频。然后,教师对学生说:“下面请同学们认真观看视频中的内容,在观看之后说一说秦朝在发展的过程中都有哪些特点。”学生认真观看视频中的内容,观看之后,学生就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积极的讨论,有的学生说:“秦朝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统治机构;同时官位不世袭,实行俸禄制度,由皇帝任免;官职有明确分工,既互相配合,又相互牵制。”还有的学生说:“重法轻礼,厉行‘法治。在先秦法家‘法治原则的指导下,秦政权放弃‘礼治思想,坚持‘明法度,定律令,通过焚书坑儒、统一思想、以吏为师、以法为教等手段,确立了君主专制集权的法律制度与独裁统治,使秦律具有重法轻礼、厉行‘法治的鲜明特征。”这样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教师开展的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观看视频的方式充分使用多媒体设备,这样不仅能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还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身对知识的认识能力。
2.利用多媒体设备,归纳总结知识点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使用多媒体设备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学生归纳总结有关知识点,从而实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目的。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在开展高中历史教学的时候应该积极使用多媒体设备,将多媒体设备作为归纳总结知识点的重要途径。例如,教师在教学《古希腊的民主政治》的时候就可以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首先教师对学生说:“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老师在多媒体中给出的内容,对古希腊民主政治的知识进行总结。”然后,教师在多媒体设备上播放地理位置几个大字,学生一积极回答说:“希腊是三洲的要冲,所以它吸收了亚非文明;山岭沟壑的地形使它呈現小国寡民的特点;海岸港湾使其海外贸易频繁,这些就促成了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平等互利的思想观念和开放探索的民族精神,这些都是利于民主政治的重要因素。”教师又向学生播放公民两个大字,学生二积极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公民指的是本城邦的成年男子;他们是主体阶层,是核心力量,同时具有参政素质高和集体荣誉感强的特点,生活在城邦中的公民共同营造了古希腊民主政治。”这样学生有效地巩固了对知识的认识。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利用多媒体设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进行巩固的方式,将多媒体设备与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结合,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许明华.多媒体环境下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析论[J].理论观察,2014(2).
[2]韩盼.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亚太教育,2015(23).
?誗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