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系统化护理对急诊静脉输液不良反应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观察

2018-07-17李艳艳

健康大视野 2018年6期
关键词:系统护理护理满意度不良反应

李艳艳

【摘要】目的:观察系统化护理对急诊静脉输液不良反应、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急诊在2016年3月~2017年9月收治142例静脉输液患者,以患者入院时间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71例。实验组实施系统化护理,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实验组和参照组护理效果实行观察。结果:实验组、参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04%、1831%,前者明显低于后者,P<005。两组护理满意度评分实行对比,实验组具有明显的优势,P<005。结论:系统化护理应用于急诊静脉输液中,对于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均具有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 系统护理;急诊静脉输液;不良反应;护理满意度;影响

【中图分类号】R322.1+23

【文献标志码】

B【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6-172-01

急诊静脉输液,为医院急诊主要的工作,为快速、高效的治疗方法。需要注意的是,静脉输液为侵入性操作,急诊患者就诊病症非常复杂,涉及的药物较多,为此容易发生不良反应情况[1]。当前,医疗事业的良好发展下,对于临床医护人员的操作水平,有着较高的要求。所以,本次研究将急诊静脉输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系统化护理为基础,以常规护理作为参照,对比不同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结合急诊静脉输液患者入院时间,将我院2016年3月~2017年9月收治142例静脉输液患者,分为实验组、参照组,每组均为71例。试验前,所有急诊静脈输液患者均知情,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愿意配合医护人员开展临床工作,将精神障碍者、恶性肿瘤者排除。实验组中男、女各占6338%(45/71)、3662%(26/71);病例采选年龄段在6~72岁区间,平均(396±34)岁。其中,上呼吸道感染者、肺炎者、支气管炎者、肠炎者、其他病症者各30例、15例、12例、9例、5例。参照组中男、女各占6056%(43/71)、3944%(28/71);病例采选年龄段在8~71岁区间,平均(395±33)岁。包括上呼吸道感染者、肺炎者、支气管炎者、肠炎者、其他病症者各31例、17例、10例、8例、5例。所有病例一般资料,均经统计学软件加以分析及处理,结果显示统计学意义不突出,P>005。

12方法

121参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收到输液通知后,引领患者进入输液室,为其安排床位/座位,介绍静脉输液相关知识、注意事项等。

122实验组接受系统化护理,系统化健康教育,结合患者年龄、文化程度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主要对患者病症情况进行分析,告知其治疗方法、预后等。同时,可在医院输液室、专栏位置,张贴一些常见病防治、护理的方法,从而帮助患者树立治疗的自信。

系统化心理疏导,急诊静脉输液患者多会出现不良心理情绪,为此需主动和患者沟通,以支持、鼓励性语言沟通,以便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使其能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顺利开展护理工作。

系统化输液护理,输液前征求患者的意见,选择最安全的输液穿刺位置。实际穿刺过程中,主动和患者沟通,旨在转移患者注意力,保证一次完成穿刺。此外,应严格控制输液的速度、剂量、时间。

系统化护理巡视,针对存在输液不适者,严格观察患者注射位置皮肤情况、输液管内液体流动速度,以及针头是否脱落等。完成输液后将针头拔除,采用无菌棉签按压穿刺点,从而控制出血量、减轻穿刺疼痛症状。然后,告知急诊静脉输液患者输液后,按压穿刺位置5min,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

13观察指标

131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护理满意度评分。

132采用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量表,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评分,分数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呈正比。

14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中,两组急诊静脉输液患者的临床全部数据,均以统计学软件SPSS220处理分析,计数资料、组间对比分利用n、±、%的形式表示,经t、x2加以统计学检验处理。临床统计学数据对比呈现P<005时,则可代表实验组、参照组患者临床数据对比,存在对比的价值。

2结果

21两组护理满意度评分的对比护理后,实验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833±239)分,参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7653±111)分,前者明显优于后者P<005,t=697067。

2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对比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实行对比,对比差异性突出,P<005,详见下表。

3讨论

急诊患者具有发病急、病情严重的特点,若是没有在最佳时机诊治,会对患者的生存质量构成严重威胁[2]。静脉输液给药速度较快,病情疗效较佳,不会对患者的机体构成较大影响,故此当前被广泛应用于急诊治疗中。需要注意事项,因静脉输液具有侵入性特征,为此医护人员操作不当/患者不配合治疗,均会引发不良反应情况[3—4]。针对于此,医护人员需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操作水平、沟通技巧等,以此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5]。本次研究,实施了系统化护理,这一护理模式属于综合护理模式,可结合患者具体状况制定护理方案,通过健康教育、心理护理、输液护理、护理巡视等,开展系统化护理工作,护理效果较好。

总而言之,急诊静脉输液患者护理中,采用系统化护理,能够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护理服务,从而提高其护理满意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刘林.系统化护理干预对门急诊静脉输液患者的影响[J].当代临床医刊,2017,30(3):3074-3075

[2]洪冬妮,郭丽贞.系统化护理干预对门急诊静脉输液患者的影响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12):1489-1490

[3]付莉霞.护理管理干预对门急诊静脉输液质量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5):912-913

[4]倪晓燕,高怡青.急诊小儿静脉输液室静脉穿刺的护理[J].医疗装备,2017,30(1):192-193

[5]周梅.对在急诊科进行静脉输液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的效果探讨[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20):227-228

猜你喜欢

系统护理护理满意度不良反应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全程优质护理对食管癌患者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分析
系统护理在32例肾性水肿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系统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