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炎琥宁与α—干扰素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8-07-17张光玲

健康大视野 2018年6期
关键词:干扰素

张光玲

【摘要】目的:分析注射用炎琥宁与α-干扰素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8例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9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注射用炎琥宁联合α-INF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α-INF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痊愈31例,有效1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96%;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痊愈21例,有效19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163%。可见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x2=14551,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出现头痛1例,血小板减少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8%,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出现头痛2例,寒战1例,乏力3例,恶心1例,血小板减少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33%。可见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x2=8188,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采用注射用炎琥宁联合α-INF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炎琥宁注射液;α-干扰素;小儿上呼吸道感染

【中图分类号】R373.1

【文献标志码】

B【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6-050-01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infantile common cold)也被简称为上感,是一种由病毒和细菌引起的上呼吸道炎症。一般的上感会导致患者出现流涕、鼻塞、打喷嚏、咽喉痛等症状,可引起小儿发热、全身乏力,如不及时加以治疗可能诱发中耳炎、喉炎、支气管炎、肺炎等并发症[1]。本研究旨在探讨炎琥宁注射液与α-INF治疗小儿上感的临床疗效,取得了一定成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98例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9例。观察组男29例,女20例,年龄1~11岁,平均年龄(62±52)岁;对照组男28例,女21例,年龄1~12岁,平均年龄(63±53)岁。所有患者(家属)对此次临床试验知情同意,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α-INF(天津华立达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10970077)治疗,用法为肌肉注射,用量为50000U/kg,1次/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联合炎琥宁注射液(哈药集团三精加滨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1253)治疗,用法为肌肉注射,用量为20~40mg/次,1~2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7d。

13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及头痛、寒战、乏力、关节痛、血小板减少、恶心等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临床疗效分为康复: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有一定好转但未治愈;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任何好转甚至加重。

14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资料均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研究,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率(%)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x±s)。若P<005,则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痊愈31例,有效1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96%;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痊愈21例,有效19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163%。可见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x2=14551,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出现头痛1例,血小板减少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8%,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出现头痛2例,寒战1例,乏力3例,恶心1例,血小板减少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33%。可见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x2=8188,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上感是一种多发的呼吸道炎症,一般春秋季发病率较高,发病时间较急,一般采取抗感染药物及抗生素治疗。

α-INF(重组人干扰素α2b)是一种无色的透明液体,其具有广谱抗病毒、抑制細胞增长和提高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在临床上一般用于治疗急慢性肝炎,但通过研究发现其良好的抗病毒性在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上仍具有显著效果[2]。需要注意的是α-INF的无色透明性状,一旦在使用时发现有沉淀存在需要及时进行更换[3]。炎琥宁注射液由穿心莲提取物制成,对细菌毒素引起的发热症状具有极强的改善作用,同时在医学应用中有关其不良反应的报道极少,小概率出现皮疹等过敏反应。需要注意的是炎琥宁注射液不宜与酸碱性药物、氨基糖苷类药物及喹诺酮类药物联合应用,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4]。如在使用过程中患者出现过敏性休克症状应立刻停止用药并进行急救处理,炎琥宁注射液应密闭存储于阴凉干燥处,如使用前发现药物性状改变则应及时进行更换。在本研究中,选取了98例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并进行治疗,通过结果可见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更值得关注的是其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几率极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可见α-INF与炎琥宁注射液联合应用可以提高治疗的安全性,与王来香的研究基本一致[5]。

综上所述,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采用α-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注射液治疗临床疗效显著,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卫红.注射用炎琥宁与α-干扰素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6,12(15):151-152

[2]杜燕,DUYan.探讨炎琥宁联合α干扰素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6):93-94

[3]蒋萍丽.炎琥宁与α-干扰素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比较及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的影响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32):25-25

[4]孙玉芹.注射用炎琥宁与α-干扰素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比较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7):198-198

[5]王来香.注射用炎琥宁与α-干扰素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疗效对比[J].中国疗养医学,2016,25(4):420-421

猜你喜欢

干扰素
Ⅰ型干扰素抗HIV作用的研究进展▲
干扰素调节因子1对舌鳞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
Y-干扰素体外释放试验在艾滋病并发结核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2015年四川省4个县牛结核菌素γ-干扰素ELISA检测报告
α-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
雾化吸入γ干扰素对免疫低下肺炎的疗效观察
干扰素α-1b治疗成人麻疹疗效初步观察
肝靶向干扰素对小鼠免疫毒性的初步研究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HBeAg血清学转换预测指标价值比较
恩替卡韦治疗干扰素失败的慢性乙型肝炎72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