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2018-07-17赵莹
赵莹
内容摘要:小组合作是中小学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对学生学习能力与学习热情的提高具有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小组合作来改善枯燥无味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能主动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以此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质量与学习效果。本文具体分析了小组合作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些不足,并就此提出几点小建议,以期能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小组合作 小学语文 语文教师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组合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传统单一的理论教学模式,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并真切享受到了课堂的魅力,这对于教学效果的提高具有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进一步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与价值,不断丰富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内容,让学生能主动去学习、思考、探究,挖掘知识背后的含义,从而不断提高学习的效果,最终促进了个人的全面良好发展。
一.小组合作在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小组合作具有诸多优势与优点,对学生学习能力与学习效果的提高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但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仍存在着许多显而易见的缺陷,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1.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相对较为保守,认为小组合作不仅会耽误教学的进度,还会降低教学的整体效果,主要是因为教师觉得小组合作这种教学方式过于吵闹,学生也可能会利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时间来聊天,说一些与课堂内容无关的事情,从而取得适得其反的学习效果[1]。因此,部分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教学的过程中,可能会严格限定学生讨论的时间、讨论的内容以及说话的分贝等等,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除此之外,教师所设计的学习任务可能缺乏相应的合理性,导致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无法参与到教学当中来,从而进一步降低了其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
2.小组合作学习行为出现被动化
小学合作学习应当是一种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式,学生也乐于参与到小组合作当中来,并在教学的引导下进行学习、探究,从而收获更多的知识,这是一种相对较为理想的状态。然而,在现实生活当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推行却遇到了不少的阻碍,如部分学生在小学讨论当中习惯以自我为中心,总是打断别人,限制了其他人发表意见与看法的机会;部分学生可能会觉得这种讨论方式太过于无聊,不愿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从而导致小组合作学习收效甚微[2]。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无法对学生进行适当、合理的引导,从而导致学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该怎么说,学习仍处于被动的地位,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得到不到有效的发挥。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具体运用路径
1.利用小组合作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一般而言,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均习惯采用传统的理论教学法进行教学,此种教学模式过于死板与枯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感到无聊乏味,对教师所讲的内容提不起任何兴趣,由此导致其学习效果迟迟得不到提高[3]。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学生对教师有一种敬畏感,不想也不敢问问题,从而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迟迟得不到提高。由此可见,在新的教育背景下,教师想要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与价值,则必须要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以此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如学习到《燕子》这篇课文时,由于燕子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一种动物,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会感到有太大难度。首先,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要求小组内部讨论一下燕子的外形,并尝试着用优美的语言来描述一下燕子的外形,此时,学生便会议论纷纷,并说出自己想象中的燕子的形态,如尾巴似剪刀、羽毛黑白相间等等。为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教师可以参与到小组的讨论当中,并询问学生一些比较有趣的问题,如“你们说燕子为什么要家安在住宅区内呢?”、“为什么人们会吃鸽子、鹌鹑等鸟类,但是却不会吃燕子呢?”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便被勾起,并主动去思考、探究。对于学生并不算完满的回答,教师应给予表扬,并鼓励其通过查找资料来寻找答案,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除此之外,对于学生的课堂提问,教师不应该敷衍了事,即便是看似毫无逻辑、毫无道理的提问,教师也应保持足够的耐心,循循善诱,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从而让师生之间的关系變得更为和谐。
2.利用小组合作提高学生表达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一种古老而又新鲜的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然而,部分教师会担心学生利用小学合作学习的机会聊天,其实不然,对于小学生而言,其一天当中能够认真听课的也许只是几个小时,如若教师讲课的方式太过于枯燥无味,学生认真听课的时间可能会更短[4]。由此可见,理论式教学法同样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既是如此,教师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来更新学生的学习体验,让其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与价值,从而让学生能主动去表达、乐于去表达,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表达能力。
如学习到《美丽的南沙群岛》这篇课文时,教师要求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说说自己想象中的南沙群岛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并用优美的语言表述出来,以期能逐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此时,学生便会议论纷纷,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并尝试着采用比喻、拟人以及其它的修辞手法来展现南沙群岛的美景。又如学习到《春联》这篇课文时,由于学生过年的时候都会贴春联,对春联也有一定的了解与认识,教师可要求小组内部写一副对仗工整的对联,对联的主题可以自己定,此时,学生便会积极主动进行讨论,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行创作,从而使得课堂教学氛围变得格外活跃。久而久之,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会越来越强,对文字也会越来越敏感,学习效果自然也会得到不断的提高。
3.利用小组合作增强学生的协作意识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学生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形成一种偏见,即认为自己学习上的敌人是身边同班、同年级的学生,在开展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学生总会有意识地保留自己的看法或者见解,防止其他学生在学习上超过自己,这是一种误解[5]。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不能够灌输学生这么强烈而明确的目标意识,还应当利用小组合作来来增强学生的协作意识,让其能主动与其他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见解与感受,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从而实现共同进步。
如学习到《云雀的心愿》这篇课文时,由于这篇课文主要强调的是环保的重要性,文章的结尾也并未说明沙漠已经变成绿洲,只是说沙漠变绿洲成为了云雀的心愿,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发挥自身的想象力为这篇文章想一个完美的结局,“云雀与小伙伴通过努力将沙漠变成了一个绿洲,这个绿洲是什么样的?”由此,学生便会主动进行讨论,为文章续上一个完美的结局。但由于低年级学生语言组织能力相对较差,教师可要求其分组合作进行完成任务,像编故事一样编一个好的结局。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便开始意识到合作学习的乐趣与价值,并越来越喜欢这种共同合作的学习方式,最终促进个人语文素养的不断提高。
三.结语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不应固步自封、不求进取,而应主动创新教学模式,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从而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并不断提高学生的想象力与语言表达能力。久而久之,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与热情会越来越高,并开始主动去学习思考,从而不断提升个人的综合能力与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杭冬梅.基于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践探索[J].教育,2016(07):228.
[2]胡欢.有关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学周刊,2016(05):184.
[3]张志华.基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思考与探讨[J].教育科学:引文版,2017(02):81.
[4]李芙艳.未来教室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以学生为主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09):55.
[5]丁红生.“合”而有“作”方能共赢——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的几條原则[J].教育视界,2017(18):66-67.
(作者单位:江苏省沛城街道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