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找出“肌溶解”的真凶

2018-07-17向波

人人健康 2018年6期
关键词:陈女士肌红蛋白横纹肌

向波

进入初夏,开始霸屏朋友圈的“网红”美食,无疑当属小龙虾。一盆香气扑鼻的麻辣小龙虾实在是让人忍不住要大快朵颐,特别是再来一瓶冰镇啤酒,别提多逍遥自在了。可殊不知,如此美味,吃不好,吃不对,也会“惹疾上身”。近日,一则关于因食用小龙虾而患病的新闻,就让不少龙虾爱好者着实惊出了一身冷汗。

夏季来临,陈女士和朋友小聚。为表诚意,特意点了两大盆小龙虾。哪知大饱口福后的第二天,陈女士即出现全身酸痛、低热乏力等不适,特别是肩、腰部、大腿处酸痛难受。以为是受凉感冒,陈女士忍痛自己吃了点感冒药。那曾想到了第三天,陈女士的不适症状持续加重。除了疼痛以外,全身多处还出现了一些无痛的椭圆形皮下结节。于是,陈女士赶紧到医院检查。门诊医生在详细检查并询问病史后,初步确认与食用小龙蝦有关。进一步生化检查显示,血中肌酶升高,确诊为“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所幸陈女士的肾功能没有受损,经过对症治疗,才慢慢得以康复痊愈。专家介绍,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容易引起的机体生化紊乱和器官功能的损伤。严重的可以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闻知此信息后,很多吃货都惊讶不已,看来,以后再喜欢的东西也还是适可而止吧。那么,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到底是个什么“鬼”?为何食用低脂肪、高蛋白、营养丰富的小龙虾能引起这种重疾?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是否只跟吃小龙虾有关?本期“观察”就让我们—起来找出导致横纹肌溶解的“真凶”。

吃出来的“肌溶解”症

小龙虾肉味鲜美,是很多人钟爱的夏日美食。然而,吃小龙虾后患上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报道近年来常见于报端,再加上网络和食客间流传着对于小龙虾的种种说法,比如小龙虾喜欢污水,专门吃垃圾,重金属超标,洗虾粉会导致横纹肌溶解征……让不少热衷这一美食的“吃货们”有了几分胆怯。

“横纹肌溶解征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横纹肌细胞受损、溶解。从而使肌细胞膜的完整性发生改变,肌细胞内容物(包括肌酸激酶、肌红蛋白、磷酸盐、钾和尿酸等)释放进入细胞外液及血液循环,而引起肌痛、肌无力等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严重者可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及代谢紊乱,甚至死亡。”本刊医学顾问、肾病科专家介绍,简单而言,横纹肌溶解就是指肌肉缺氧,使得肌细胞内的成分,比如肌酸激酶、肌红蛋白等跑到细胞外,进入血循环,首先毒害的便是肾脏,严重地引起肾衰竭。

今年34岁的胡女士,去年就曾突然患上过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据她介绍,去年8月的一天夜里,她和朋友宵夜时吃了小龙虾,吃完就回去睡觉了。次日早上7点左右,她感到颈肩、四肢酸痛,一翻身更难受,还有一点心慌,几乎走不了路。随后,她被送到医院急诊科就诊。入院检查显示,她的肌红蛋白为3000多(正常人是50以内),超过仪器所能检测的上限,另一项肌酸激酶检测值已经达到了11623(正常人不超过140)。

大夫问她得知,发病前吃过两斤小龙虾,没有其他病史。结合肌红蛋白和肌酸激酶的检测值,大夫综合判断,这位女士得的是“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明确病因后,医院随后为胡女士进行了补液、碱化尿液等方面的针对性治疗。住了4天医院,她的肌红蛋白值才降到了90多,肌酸激酶降到了7000多,情况明显好转。胡女士告诉记者,自己爱吃小龙虾,平时吃了都没事,但那次患上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真不知道怎么回事,反正现在她不敢吃了。

胡女士以及最近报出的陈女士经历,并不是孤例。近年来,各地医院收治的因吃小龙虾而突患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患者不在少数。这些患者普遍有3个共同点:第一,女性;第二,发病前均大量食用过小龙虾;第三,都是晚上吃的。那么,吃小龙虾和患上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有医学上的因果关系吗?

“就目前国内研究来看,并无结论证实吃小龙虾会直接导致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是不是因小龙虾有重金属,不干净,目前也没有定论。”本刊医学顾问、病理学专家介绍,小龙虾属水产品,但并非只有小龙虾会引发横纹肌溶解征。根据2000年美国发表的题目为《哈夫病,从波罗的海到美国海岸》的研究报告显示,多种水产品可能引发横纹肌溶解征,包括不少淡水鱼类。不过,从上述病例可以看出,患者发病前都大量吃过小龙虾,因此提醒吃小龙虾不要过量,尤其是晚上。

这种病还有其他诱因

事实上,2010年南京等地曾出现过大量横纹肌溶解征病例。此后,人们总是习惯性将此病的诱因指向小龙虾。但其实,导致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不仅仅与吃小龙虾或其他水产品有关,还有其他原因。

“横纹肌的病因非常复杂。”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专家介绍,小龙虾让很多人认识了“横纹肌溶解征”这一病,但实际上,目前小龙虾本身与该病的关系并不明确。一般来说,肌肉溶解主要是由于挤压、外伤、剧烈运动等因素造成肌肉损伤引起的。另外,创伤、全身性痉挛、代谢紊乱、药物不良反应、毒虫咬伤或者毒物中毒等也会引起。临床上就曾遇到过一些因过度运动而导致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患者。“横纹肌溶解征在临床并不多见,即便是我们看到的小龙虾疑似致病案例,总数量也不高。横纹肌溶解征较常发生于肌肉受到大力撞击、长时压迫、或是过度使用之后。比如,有病人醉酒不醒,整个人一直保持一个姿势,使背部和足跟部的血管长时间受到压迫和挤压,就会导致横纹肌溶解并引起急性肾衰。还有汶川大地震时,相当一部分伤员从废墟压迫中抢救出来后死亡,就与挤压所致的横纹肌溶解征密切相关。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临床常表现为肌肉的疼痛、压痛、肿胀及无力等,亦可有发热、全身乏力等炎症反应的表现,尿液呈茶色或红葡萄酒色。当急性肾衰竭病情较重时,可见少尿、无尿等表现。”

正如专家所说,49岁的郭先生就是因为过度运动后突然患上横纹肌溶解症。今年4月份,郭先生因反复发作意识障碍伴有四肢抽搐来院抢救,在治疗过程中发现其双髋及双下肢大面积青紫、肿胀,局部压痛明显。经询问得知,郭先生在发病前两天曾经在半小时内连续深蹲200个,随后感到腰背部及双下肢酸痛,自服了止痛片后没有缓解,就在当地医院进行针灸治疗,谁知道两天后,他需要住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

从郭先生的经历不难看出,除了小龙虾等食源性疾病会导致横纹肌溶解以外,还有过度运动。那么,该如何判断运动是否过度呢?专家介绍,运动后如果出现头晕、呼吸困难、定向力障碍、精神恍惚、心脏跳动快和脱水,同时,如果你出现容易激动或抑郁、睡眠质量下降、精神萎靡、嗜睡并伴有体重下降、食欲降低和频繁的疾病时,那么也代表你运动过度了,这个时候应密切观察自己的小便,如果小便成茶色就要警惕横纹肌溶解征了。

这样享用小龙虾更安心

鉴于有多例因过量食用小龙虾导致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病例,而当前又正值小龙虾的消费旺季,那么该怎样享用小龙虾才能让人更安心?

【买人工养殖的】

最好购买人工养殖的小龙虾。不要在街头流动摊点购买小龙虾,不要自行到江边或河沟捕捞野生龙虾进食,也不要购买非养殖的龙虾。

【确保彻底洗净】

烹饪前需先将小龙虾洗净。可将买来的小龙虾放在干净水体中养殖,不断换洗,直到水体较为清澈为止。

【确保完全熟透】

千萬不要生吃或食用未熟的小龙虾,需确保其完全熟透。可先用油炸再清炒,水煮也应保证煮10分钟以上,达到高温消毒效果。

【不吃头部,不吃死虾】

根据媒体报道,烹调后的小龙虾如有浓烈腥味,虾体散开发直,肉体松软无弹性,颜色变暗且壳身有较多的黏性物质,很可能是死虾。

【每次进食有度】

一次进食大量小龙虾可能存在诱发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风险。小龙虾是高蛋白、低脂肪食物,含有丰富的嘌呤核苷酸,多吃会诱发痛风,如果再搭配啤酒更容易导致尿酸陕速增高。过敏体质的人尽量不要吃小龙虾。

另外,专业人士还提供了一些辨别小龙虾好坏的方法。

【看外壳】如果表面颜色很深,并且发暗,说明虾的质量不好。

【看腹部】如果有发黑发暗或者有油泥,不要食用。

【看虾头】扒开虾头部分,如果里面是黑的,说明烹调前虾就死了,不建议食用。

如何避免因运动引起这种病

突然高强度运动也可致横纹肌溶解,所以为了避免患上横纹肌溶解综合征,运动中也要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循序渐进:尤其是从来不运动的人和体质较弱者,从运动时间、强度、耐热能力等各方面都要一步步进行。

2.避免高温环境下运动:阳光直射、炎热潮湿的夏季中午进行大运动量训练,会增加横纹肌溶解征出现的风险,运动者应了解在炎热或湿热环境下过度运动可以对机体组织、器官产生损伤,不可勉强完成超量运动负荷。若出现身体不适应及时就诊治疗,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3.感冒、发烧时避免高强度运动:体内高热更容易肌溶解。

4.多饮水:运动前、中、后,都需补充足够的水、电解质及维生素,鼓励少量多次饮水,让水冲淡尿液,及时把肾中的肌红蛋白排出体外,防止积攒在肾脏造成损伤。

猜你喜欢

陈女士肌红蛋白横纹肌
请允许我 细细地回忆她
缺血修饰白蛋白和肌红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价值
请允许我细细地回忆她
床旁即时检测仪用于野外军训检测尿液肌红蛋白的应用研究
成人肺原发性横纹肌肉瘤2例CT表现
血尿的梦魇 横纹肌溶解
申请退款变“贷款”女子险被骗1万
鼻前庭胚胎横纹肌肉瘤1例
老年重度低血钾致横纹肌溶解症1例
牛心氧合肌红蛋白的分离纯化及氧化稳定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