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金融实践与创新研究

2018-07-17袁娟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8年15期
关键词:绿色信贷改革路径绿色金融

袁娟

[提要] 绿色金融可助力绿色实体经济的发展,江门市高新科技产业、生态农业、新能源及节能减排等绿色产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绿色金融的有力支持。在此基础上,根据相关案例提出可供借鑒的绿色金融创新优化路径。

关键词:绿色金融;绿色信贷;改革路径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8年5月4日

绿色金融又称为可持续金融,是指金融部门支持环境改善,在投融资过程中充分考虑环境影响,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建筑等项目提供金融服务,从而引导社会资源的流动,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2017年6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浙江、江西、广东、贵州、新疆等5省(区)建设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江门作为广东省一个地级市,发展绿色金融,积极探索绿色金融改革路径实践意义重大。

一、绿色投资项目界定

要引导绿色投资,履行社会责任,首先要明确的问题就是绿色投资项目的内涵。绿色投资项目指的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方向,在温室气体的减排、资源节约、生态保护等方面的环境效益明显的投资项目。如果对产业进行绿色投资,全社会可以形成绿色农业、绿色工业及绿色服务业三大绿色产业投资项目。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在2015年编制了《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纳入了6大类(分别是节能、污染防治、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清洁交通、清洁能源、生态保护及适应气候变化)和31小类项目,为绿色金融支持项目提供了借鉴。

二、江门市绿色金融典型案例

江门依托独特的侨乡之城地理位置,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西南沿海,西联粤西地区,东联珠三角,是在广东省内粤东地区的枢纽。江门市在“坚持生态优先,践行绿色发展”的引领下,贯彻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措施,通过督促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指导企业低碳发展、加快培育节能环保产业等措施,企业加快发展绿色制造、LED绿色光源产业、轨道交通产业及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项目均取得了长足发展。基于绿色相关产业的集聚效应,2018年4月,江门高新区又吸引了来自广州、深圳、东莞等市的22家智能制造、新材料、信息技术产业企业集体投资。这些项目纷纷落户江门,一方面凸现了江门优越的绿色项目投资和营商环境,另一方面也让“江门制造”的竞争力更为强大。

(一)高新技术产业融资。江门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江海区)是江门市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其中有节能LED、电子信息、清洁交通等绿色项目,相继获得“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国家火炬计划江门半导体照明特色产业基地”、“省市共建广东(江门)汽车零部件产业专业园”等称号。高新区先后引进了科恒实业、德尔福、优美科集团等项目,新材料、新能源产业链基本形成。这些产业是绿色金融与产业、科技的结合:江门融和农商银行专门为高新区企业研发了“融资直通车”、科技“政银保”合作贷款;建设银行江门分行为科技企业办理贴息贷款;工商银行“网贷通”、小企业构建贷款、“政银保”业务等产品加大了信贷支持力度,让相关企业更便捷、更高效地获得资金支持。随着金融服务一条街,企业信用评级体系的建立,江门高新区基本形成了金融创新综合试验区,为企业上市、重要产业园区的建设提供了基础保障。

(二)“陈皮金融”等生态农业信贷。作为江门生态农业的一大亮点和标杆,陈皮产业已经形成集柑橘种苗繁育、果品生产、陈皮深加工等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为了解决融资难的问题,江门市通过政府、银行、保险的三方合作方式以农业“政银保”项目连续两年向陈皮村发放银行贷款共计700万元;邮储银行推出了创新式的无抵押“葵乡惠农贷”农业合作贷款服务,为柑普茶协会的50多家商户制定了综合性的金融服务方案;2017年10月,农行江门分行运用互联网技术,通过批量导入授信白名单,实现了系统自动审批、客户便捷用贷,将“陈皮贷”升级为“新会陈皮e贷”,以便为陈皮产业经营者提供更加快捷、高效的贷款服务;工商银行、邮储银行等也相继推出陈皮产业链专项贷款。“陈皮金融”为新会柑橘种苗的繁育、柑普茶的制作加工以及陈皮相关产业提供了资金保障,推动了江门特色产业的发展与升级。

另外,新会农商银行为配合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大力推广“林盈宝”贷款,促进林业的发展,截至2017年12月,林权抵押贷款余额2,107万元;为推动海洋捕捞业的转型升级,还针对崖门镇渔民推出了“富渔贷”,为渔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截至2017年12月,富渔贷款余额960万元。

(三)新能源、节能减排项目贷款。围绕市政府的绿色发展规划,各金融机构加大对江门节能减排、循环经济、低碳经济行业的信贷支持力度。自2013年以来,人行江门中支与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牵头单位把全市环保企业奖励信息和违法信息纳入小微企业信用信息综合管理系统,有效推动了环保行业的诚信激励失信惩戒的氛围。江门广发行引导业务部门对符合国家节能减排及土地、环保要求的企业、项目、新型产业给予优惠利率及减免担保条件,先后对4个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一家净水设备生产企业、台山市6个水库修建项目发放贷款。江门交行重视低碳金融,积极扶持能耗较高的企业进行技术改造;严格控制对高污染、高耗能行业的授信,并且率先在个人汽车贷款中引入了尾气排放标准。江门中行将环境因素列位信贷准入的重要要素,为台山核电、中广核川岛风力发电、双水电厂等企业提供了授信支持。

三、绿色金融改革优化路径

金融是经济的血液,绿色金融可以有效发挥对绿色经济的引导、杠杆、支撑作用。然而在实践中依然存在如绿色信贷标准不统一、绿色金融产品单一、产融对接平台需完善等问题,为进一步释放绿色金融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优化:

(一)统一绿色信贷标准,充分发挥引导功能。在当前以银行业为主导的金融体系下,绿色信贷是绿色金融最为重要的环节,绿色金融首先要发挥绿色信贷的引导功能。

1、加大绿色信贷信息公开力度。2012年,银监会在《银行业金融机构绩效考评监管指引》中要求银行应设置社会责任类指标,考评其在支持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业务,并对绿色信贷相关情况在社会责任里予以披露。在绿色环保行业,针对一些成熟的环保技术,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中国银行业环境记录2014》指出,只有对银行绿色信贷信息充分披露,才能让银行业接受公众监督。虽然越来越多的企业对绿色信贷贷款情况进行披露,但是对于存在污染行为的项目与企业,银行披露并未详细。因此,应加强对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信息披露力度,提升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法律强制性;规范环境信息披露的内容和方式,设置具体披露标准,将绿色信贷相关数据在披露中体现出来,并与商业银行的考评相结合,切实履行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

2、统一绿色信贷标准。首先,各信贷金融机构应完善企业和项目的绿色评级体系,鼓励将企业和项目的环境效益纳入已有评级体系,将绿色评级体系与征信系统相结合,建立系统科学、统一的绿色评级体系。其次,立足于国家的环保法律、产业政策等实施准入标准,实行环保信贷政策。对涉及“高污染、高耗能”的行业,执行严格的授信准入政策;限制与淘汰规模小、技术更新能力差、环保成本承受能力低的企业;择优适度扶持具有低资源消耗、低污染、低排放和技术更新能力强的企业;加大对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的支持力度,重点支持节能服务行业。再次,细化绿色项目评定标准,完善绿色项目界定方法。针对市场中缺乏统一标准、银行自己划分绿色信贷标准的情况,政府及银行监管部门应出台更完善的信贷统计标准,明确各类环保节能项目及服务的信贷统计范畴。最后,完善绿色金融风险补偿机制,应建立统一问责制,明确各部门在绿色信贷方面的分工,绿色信贷执行情况直接与员工工资、奖金及评先挂钩。

3、创新绿色信贷产品。绿色信贷可以根据项目实际情况,进行信贷创新。如江门市的“陈皮金融”、“林盈宝”、“富渔贷”等绿色信贷产品,根据实际中经营主体缺乏有效抵押物,贷款门槛高、利息负担重的融资难和融资慢的问题,创造性地提供资金扶持绿色产业的发展。绿色信贷可充分发挥政府相关部门、银行、保险等的深度合作和互利共赢,为科技型的企业及轻资产的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同时,商业银行在风险可控基础上,可适当简化绿色信贷产品的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

(二)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丰富绿色金融产品体系。中国绿色经济市场资金需求巨大。“十三五”期间我国绿色产业每年至少需要投入2万亿元以上,有关数据显示,近5年大气治理需求约为1.7万亿元,除了政府财政资金可提供其中的10%~15%以外,金融渠道将成为资金缺口的重要支撑者。在“一带一路”的绿色发展改革中,绿色金融将会成为金融机构新的增长点,而绿色金融体系涵盖了各类金融业态,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推动绿色金融改革创新首先要丰富绿色金融产品体系。

1、绿色证券。除了信贷之外,证券业与绿色产业可以结合起来,一是绿色股票,二是绿色债券。绿色股票指的是推动节能环保公司直接上市融资,筹集长期发展资金。而绿色债券成本相对较低,期限长,是支持绿色项目比较好的融资渠道。我国绿色债券从2016年正式启动,每年发行量居全球前列。证券市场可以引导机构投资者和中小投资者将资金投向绿色领域。

2、绿色基金。绿色基金在绿色金融中同样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绿色基金是指专项投资基金,可用于节能减排、低碳经济、环境优化改造项目的发展。绿色基金的资金来源最广泛,可汇集政府、机构及闲散社会资金。中央及地方政府可以设立国家或区域性的绿色发展基金,企业也可积极创设绿色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基金带动绿色投融资。

3、绿色保险。绿色保险主要从风险管理角度出发,为高污染高风险的企业增加一层防护罩。环境污染责任险、农业巨灾险都是风险缓释产品,这些产品可以解决单靠财政补贴的现状,将企业获取信贷资质与投保环境污染责任险相挂钩将进一步推进企业对环境污染的管理,有助于企業向绿色转型。

推进多层次绿色资本市场,建设完善金融创新服务体系,动员更多的社会资金涌入到绿色项目中,是进一步推动绿色金融与绿色产业融合的重要手段。环保领域ppp模式、碳排放权配额回购、碳资产托管、环保产业指数、绿色债券指数等前沿产品的涌现,不断完善了绿色金融产品体系,将以源源不断的动力以助推实体经济的绿色发展。以广州为例,广州有100多家绿色机构进驻广州金融街,基本形成了绿色银行、基金、信托为一体的绿色金融产业链与生态圈,为绿色项目的发展提供了重要金融支持。

(三)搭建绿色产融对接平台,建立互动沟通渠道。绿色金融改革创新需要探索建立部门协作与信息共享、风险分担机制。搭建绿色产融对接平台,即围绕新能源、新材料、低碳环保等绿色产业的融资需求,建立相关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加强与产业园区、重点企业、绿色农业之间的信息共享,完整绿色企业与项目的信息库,形成直接沟通渠道。通过“银行+平台+项目”三方的合作模式,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服务中心、科技企业融资服务平台、“绿色环保板”等产融对接平台能够有力地衔接绿色项目与金融资源,达到互利共赢、提升对接效率的效果。另外,建立产融对接平台需要政府的有利支持,要充分发挥财政税收政策及环境保护政策的协同效应,结合第三方评估中介机构的服务,建立健全绿色项目的评价标准,才能为绿色金融的发展提供良好发挥的土壤。

主要参考文献:

[1]叶俊,程栋,徐康康.绿色金融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研究及路径分析——以浙江省衢州市为例[J].绿色中国,2017(20).

[2]邱亿通.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探索绿色金融“广州模式”[J].清华金融评论,2017(10).

[3]所晓磊.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的路径选择[J].金融发展研究,2016(11).

猜你喜欢

绿色信贷改革路径绿色金融
新常态下发展绿色金融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国际绿色债券的发展趋势及我国应对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