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种除草剂混配在燕麦田的应用效果研究

2018-07-17苟智强赵桂琴柴继宽许兴泽

草原与草坪 2018年3期
关键词:单剂混配二氯

苟智强,刘 欢,赵桂琴,柴继宽,许兴泽,曾 亮

(甘肃农业大学 草业学院/草业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甘肃省草业工程实验室/中-美草地畜牧业 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甘肃 兰州 730070)

燕麦是一个适应性强、产量较高的粮、饲兼用作物[1]。近年来,由于其在饲草中的独特优势,使得燕麦产业迅速发展[2-3]。随着燕麦的大规模生产种植,由于其在不同地区耕作方式的不同,有些地区燕麦田杂草危害严重,人工除草的成本较大,使得燕麦生产投入产出比较低,效益不佳[4-5]。因此,化学除草剂成为防除田间杂草的主要手段。长期使用单一的化学除草剂使得农田杂草种群演替加快,抗性杂草发展迅速并对连作或轮作的后茬作物存在一定的危害,应用效果逐年降低[6-8]。除草剂混配使用具有增强防除效果,扩大杀草谱,降低用药量等特点[9]。播后苗前施用47%氯吡·丙·异可湿性粉剂,可有效防除稻茬麦田中抗性菵草、日本看麦娘、硬草、牛繁缕等恶性杂草,还可有效抑制早熟禾等禾本科杂草,大大拓展了杀草谱;15%炔草酸与苯磺隆或异丙隆混配可兼除小麦田中禾本科和阔叶杂草[10-11];35%氰氟草酯·醚磺隆(氰氟草酯和醚磺隆混配制剂)对稻田杂草具有较好的防除效果[12]。目前,混配除草剂在燕麦田应用的报道较少。为此,通过对两种除草剂进行混配使用,研究其在燕麦田的应用效果,以期为燕麦规模化生产提供除草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设在甘肃中部兰州市东郊榆中县的良种繁殖场,试验地海拔1 730 m,年平均气温6.7℃,年降水量350 mm,无霜期120 d[13],土壤有机质为8.67g/kg,pH为7.72,前茬为胡麻。

1.2 供试材料

参试燕麦品种为白燕2号,由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提供,供试除草剂来源及用量见表1。

1.3 试验设计

选取2种除草剂(均为苗期茎叶处理剂)及其混配制剂(表1),每个处理3次重复,另设两组对照,即清水对照CK1,人工除草CK2。燕麦于2016年3月使用播种机条播(播种量为150 kg/hm2),随机区组排列;小区之间设隔离带,带宽1 m,小区面积20 m2(5 m×4 m )。

将除草剂的设计用量按450 kg/hm2兑水,于燕麦3、4叶期用YS-16C 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均匀喷雾,喷药当天天气晴朗无风。

表1 供试除草剂及用量

1.4 安全性调查

药后不定期观察燕麦生长情况,如有药害,记录药害症状及后期的恢复情况。参照文献[14]的作物药害分级标准对药害进行分级(表2)。

表2 药害分级标准

1.5 防效调查

在燕麦施药前1 d和施药后15 d每小区采用对角线3点取样调查杂草株数(杂草按种单独调查记录),药后30 d采用同样方法调查杂草株数和鲜重(地上部分鲜重),计算株防效和鲜重防效。

株防效(%) = (对照区株数-施药区株数)/对照区株数×100%

鲜重防效(%) = (对照区鲜重-施药区鲜重)/对照区鲜重×100%

1.6 燕麦产量调查

干草、粒籽产量在灌浆期取样,每小区3个1 m样段齐地刈割,3次重复,称鲜草重,然后在室内将鲜草样在105℃下杀青30 min,再在80℃条件下烘干至恒重,称干草重,并计算干草产量。成熟期全区脱粒后测定粒籽产量。

1.7 数据分析

利用Excel 2007进行数据录入,SPSS 19.0进行Ducan多重比较方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燕麦田杂草种类调查

通过施药前对燕麦田的杂草调查(表3),结果显示:试验地主要杂草共10种8科10属,其中,十字花科和藜科杂草各两种均占杂草总数的20%,禾本科、蓼科、茜草科、旋花科、罂粟科、紫草科杂草各1种,各占10%。

2.2 除草剂对燕麦的药害调查

在喷施除草剂后定期观测各处理对燕麦生长发育的影响,发现从燕麦苗期至灌浆期各处理均未出现明显的药害情况,燕麦生长良好。

表3 燕麦田常见杂草种类

2.3 除草剂混配对燕麦田杂草的防除效果

2.3.1 施药后15 d除草剂处理对杂草的株防效比较 不同除草剂处理后15 d,杂草株防效存在显著差异,混配处理(T3~T6)中,T3、T4的株防效显著高于单剂处理,T4处理的防效最高为86.23%,比两种单剂处理(T1和T2)分别高出23.92%和25.37%,比人工除草的防效高出13.77%;除草剂混配处理的防效随除草剂浓度的减小而降低,T6的防效最差,仅为55.79%(图1)。

图1 除草剂处理15 d的杂草株防效Fig.1 Effect of herbicide treatments on weed control (15 days after treatment)

2.3.2 施药后30 d除草剂处理对杂草的防效分析 施药后30 d,各处理间杂草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也具有明显差异(图2),防效变化规律与药后15 d的相似。除草剂混配处理T3和T4的株防效分别为72.80%和71.55%,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防效最差的T1为53.31%。同样,药后30 d ,T3和T4的杂草鲜重防效也显著高于T1和T2,但与人工除草CK1的差异不显著(P>0.05),T4处理的杂草鲜重防效最高,为98.81%;最低为T1,比T4低50.36%。

图2 除草剂处理30 d杂草防效Fig.2 Effect of herbicide treatments on weed control (30 days after treatment)

2.4 不同除草剂混配处理对燕麦产量的影响

除草剂混配对燕麦干草和籽粒产量都产生了显著影响。各处理间燕麦干草产量差异显著(P<0.05),混配处理T3~T6的干草产量显著高于单剂处理及对照,其中T4燕麦干草产量最高,达到10 404 kg/hm2,比人工除草CK1增产16.44%,比不除草CK2增产19.82%;单剂T2的干草产量最低,为7972.67 kg/hm2,与人工除草相比减产10.77%。单剂T1的干草产量显著低于混配处理的T4,但是与T3、T5差异不大。

除草剂处理对燕麦籽粒产量的影响趋势与干草不同。籽粒产量以混配处理的T6处理最高,为2 564.27 kg/hm2,其次为人工除草CK1(2 054.26 kg/hm2)(表4)。其余除草剂处理与对照相比,籽粒产量均明显降低,单剂处理T1的籽粒产量最低,仅为956.26 kg/hm2,比CK2减产48.8%;混配处理T6比CK2增产37.4%。

表4 不同除草剂处理下的燕麦干草产量和籽粒

注:同列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榆中县燕麦田杂草多以繁殖力强、适应性广、危害较大的灰绿藜、鹤虱、卷茎蓼、猪殃殃和稗草等一年生杂草为主,不仅危害燕麦,还对后茬作物有潜在的威胁,杀草防除很有必要。但由于杂草自身分布不均匀,出苗期不一致,有时很难一次彻底消灭[15-16]。

不同除草剂的化学结构不同,其作用靶标也不同,因而杀草谱也不尽相同。二氯喹啉酸属喹啉羧酸类激素型除草剂,可有效防除稗草等禾本科杂草[17];40%二甲·辛酰溴乳油是二甲四氯钠盐和辛酰溴苯腈的混配制剂,前者属苯氧乙酸类激素型选择性除草剂,而后者为触杀型选择性除草剂,二者均能有效防除麦田阔叶杂草,二者复配后形成的立清除草效果更好[18]。此次研究为了进一步加大杀草谱,又将其与二氯喹啉酸混配,以期在防除阔叶杂草的同时有效控制禾本科杂草。结果显示,和两个单剂相比,适宜比例混配后除草剂对杂草的控制作用进一步加强,T3和T4在施药后15、30 d的防效显著高于单剂处理,兼具防除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的双重作用。

不同除草剂混配后的除草效果不仅与除草剂的种类有关,而且也受混配的比例及剂量的影响。研究表明,苄嘧磺隆和二甲四氯钠以1∶1.4的混配处理对香附子的防效最佳[19],五氟磺草胺与二氯喹啉酸以1∶4、1∶16、1∶32 和1∶48的比例混配对防除稻田杂草均有效果,但以1∶4混配防效最佳[19];除草剂混配比例不当,不仅不能提高防效,还会对农作物造成药害,增加土壤化学残留。嘧啶肟草醚与氰氟草酯在1∶2~1∶10均可有效防除稻田杂草,但高剂量对水稻株高和鲜重有抑制作用[20]。试验中40%二甲·辛酰溴乳油和50%二氯喹啉酸以1∶0.2的比例混配效果最好,药后15 d 的株防效达到86.23%,药后30 d的株防效为72.8%,鲜重防效达到98.81%,显著高于两个单剂的除草效果。

杂草是导致作物减产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田间杂草占据部分空间,与作物在阳光,水肥等方面存在竞争[21];再加上特定杂草的化感作用使草害严重的田块减产更为严重[22],当田间杂草密度达到50株/m2以上时可造成麦类作物减产25%~40%[23];除草剂对杂草危害严重的作物有明显的稳产增产作用。小麦田施用15%顶尖或6.9%骠马与20%氯氟吡氧乙酸后增产率可达45%~55%,当施用它们的混配制剂后,增产率可达150%[24]。此次研究中50%二氯喹啉酸单独使用时,对燕麦干草产量无明显影响,但显著降低了籽粒产量;单独使用40%二甲·辛酰溴乳油时,燕麦干草产量和籽粒产量均较对照有所降低。但当二者混配使用时,适宜的比例下燕麦干草增产16%以上(T4),籽粒增产24%以上(T6),充分体现了除草剂混配的优势。另外,高浓度的混配可提高除草效果,但并不利于增产。研究中50%二氯喹啉酸和40%二甲·辛酰溴乳油的最高浓度混配(T3)下除草效果与50%二氯喹啉酸减半的T4处理并无明显差异,防效均为最高,但其增产效果不及后者,尤其是种子产量。燕麦干草和种子增产情况对除草剂混配组合的反应不同,干草增产最大的是T4组合,种子增产最高的是T6组合。

4 结论

(1)二甲·辛酰溴乳油和二氯喹啉酸混配制剂在较低浓度范围内对燕麦安全,可应用于大田生产。

(2)适宜的混配比例可显著提高除草剂对杂草的防效。40%二甲·辛酰溴乳油1 400 mL/hm2+50%二氯喹啉酸可湿性粉剂225 g/hm2混配组合在燕麦田除草效果最优。

(3)适宜的除草剂混配比例有利于燕麦增产,但干草和种子增产对除草剂混配的反应不同。进行燕麦干草生产时,以40%二甲·辛酰溴乳油1 400 mL/hm2+50%二氯喹啉酸225 g/hm2混配增产效果最佳;进行种子生产时,40%二甲·辛酰溴乳油700 mL/hm2+50%二氯喹啉酸225 g/hm2混配增产效果最大。

猜你喜欢

单剂混配二氯
联合用药防治扶桑绵粉蚧田间药效评价
一种提高化工煤混配合格率的方法
无人机喷洒农药 农药混配顺序
不同剂型布地奈德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离子液体/纤维素混配固定相分离性能研究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检测血液中的1,2-二氯丙烷
回收制备二氯二氨合钯(Ⅱ)前驱体材料的工艺研究
内含双二氯均三嗪基团的真丝织物抗皱剂的合成
混二氯硝基苯氯化制备1,2,4-/1,2,3-三氯苯
农药混配制剂得到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