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图在医学科技期刊内容传播中的应用及思考
2018-07-17包雅琳姜永茂
■史 强 包雅琳 姜永茂
1)《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编辑部,北京市东城区东四西大街42号 1007102)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北京市东城区东四西大街42号 100710
在数字化出版与传播日趋流行的环境下,各种新媒体技术手段不断涌现,其中,信息图(Infographics)快速发展并得到广泛应用。信息图是由英文的信息(Information)和图(Graphics)两个单词合成而来,它以一种快速易懂的方式向受众传达复杂信息,是数据或观点的可视化呈现[1]。随着数字化阅读时代的来临,信息图已从大众传媒界渗透至传统学术出版领域,越来越多学术期刊开始采用这一新媒介形式来传播、分享及推广期刊内容。医学数据、信息、知识往往包含大量解剖位置关系、形状色彩、立体构型、时空定位等元素,这些内在特点决定其非常适宜采用信息图这一形式来呈现。近年来,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wEnglandJournalofMedicine, NEJM)、《柳叶刀》(TheLancet)、《英国医学杂志》(BritishMedicalJournal, BMJ)等为代表的医学科技期刊信息图内容开发力度不断增大,并通过网站及各种社会化媒体工具进行推广,有效地提高了学术信息的传播效果。
沈冠东[2]从美学原理与应用实践角度对国外著名科技期刊传统意义上的插图进行分析,认为国内期刊应重视插图的绘制与审美表达以及数字平台的图像传播。而探讨信息图在学术信息传播及推广中作用的研究还很少。叶枫等[3]提出使用信息图来展示水利数据,并进行了相应的探索和初步实践。董茜[4]在《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的编辑实践工作中初步尝试采用信息图进行期刊论文可视化传播,以解决学术信息传播、转化效果不佳等问题。在医学科技期刊领域,鲜有针对信息图的具体开发及制作等问题进行探讨的研究。笔者所在的《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ChineseMedicalJournal,CMJ)编辑部积极探索数字化出版转型,紧紧把握行业趋势,根据自身特点及发展需要,目前已在期刊官方网站(www.cmj.org)开辟了信息图栏目,并上线了《期刊投稿简则》《期刊简介》《数字对象标识符获取方法》等一系列信息图内容,并通过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进行有效推广。但整体而言,国内医学科技期刊在信息图内容开发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通过分析当前著名医学科技期刊信息图的表现形式、具体应用,并结合自身实践,描述其一般制作流程,为其作为一种新的媒介形式用于内容传播及推广提供借鉴。
1 信息图的特点和优势
1.1 信息图与传统图形展示的区别
传统的图形展示形式一般为辅助性说明图片、图解、内容相关照片、插图等,往往针对整体内容的局部问题而创制,需要结合上下文及相关说明才具有完整表达能力,很少单独用于知识传播、分享。同时,传统图形展示手段因其根植于平面媒体,表现手法单一,交互性、互动性、链接性均较差。此外,传统图形展示止步于信息、数据的简单复现,侧重辅助、补充说明功能,较少从人类认知特点出发,进行信息数据的重组和再设计。与传统图形展示手法相比,信息图有以下特点:(1)具备整体性、全貌性展示信息能力。信息图将某一问题所有相关数据、信息、知识进行萃取加工、深入分析、发掘、提炼、再设计,最终整体性、全貌式呈现信息。(2)从人类认知特点出发进行数据信息的重组加工和再设计。信息图利用人脑强大的图像模式识别能力,通过精心编排的图文和富有美感的形式表现内容,能让人迅速理解图片所包含的内容,且记忆深刻。有研究表明,分别通过信息图和文本方式接收新的信息,3天后,使用信息图的受试者能够记住的信息是后者的6.5倍[5]。(3)综合利用多元可视化手段,并具备强大的交互性、互动性、链接性等数字化富媒体资源属性。信息图可综合利用图形、符号、数字、文本、图表、地图、动画、视频等形式,结合互联网交互式技术手段,具备强大的表现能力。
1.2 数字化出版背景下的优势
当前数字化出版与传播环境下,信息图的诸多特点使其具有如下优势:(1)符合大众碎片化阅读习惯。当今正处于信息爆炸时代,人们每天都面临着严重的信息过载的困扰,阅读习惯也变得越来越“碎片化”,对于工作繁忙的医务工作者尤其如此[6-7],而简单易懂的信息图能极大地提高内容的显示度和阅读率。(2)满足大众对知识分享工具的需求。随着社会分工日益细化,医疗行业内外间甚至不同学科分支间的交流难度日渐增大,而信息图能够通过全貌性描绘,以及直观易懂的图示性手法,破除因知识背景差异而产生的障碍,有利于不同专业领域间的学术交流和交叉学科发展,尤其对于综合性医学科技期刊,能显著降低理解难度,改善阅读体验。(3)适应读图时代的发展趋势。人类社会已迈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在移动设备上,人们更喜欢观看图片,Pinterest、Instagram等图片分享社群已然崛起为最热门的社交网站。在医学领域,专业学术图片分享应用——Figure1自2013年发布以来,已拥有100多万具有医师资格认证的高质量用户,70%以上的北美医学生均在使用Figure1,其累计浏览量近20亿次[8]。信息图具有直观易懂、包含信息量大、形式紧凑等特点,使其成为“读图时代”下备受欢迎的内容形式。
2 信息图在医学学术信息传播中的形式及用途
2.1 主要形式
按照内容的表现形式,医学信息图可分为统计图表、时间线/流程线图、比较/对比图、说明/图解、网络关系图、地图、层级图、词语云图等。统计图表的主要表现手段为各种统计图形,如柱状图、折线图、饼图、散点图、气泡图、雷达图、同形像数组(Isotype Array)图等,辅以醒目的关键数据标注及简洁的文字说明;时间线/流程线图以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或操作的先后顺序次第呈列,每条时间线或流程线上又可标示一个或多个分支,通过信息的线状有序组织,使受众对医学事件或操作的内部时序关系有清晰认识;比较/对比图将信息分类排布,便于对其比对分析;说明/图解以图解说明或思维导图的形式,将与当前讨论的医学概念相关的各种图形、图像、文字、数据,通过自成一体的叙事技巧组成完整体系;网络关系图以某一疾病、基因等为核心生发点,通过各种关系线与其他医学概念点相连接,以描绘疾病复杂的病理机制或相关危险因素、生物体内分子信号通路网络等;地图以地理位置为信息呈现坐标,揭示疾病相关数据信息在不同地域之间的差异及变迁;层级图在金字塔式图形内依次排布各种医学概念,展示概念之间的依存、层次、等级关系;词语云图通过不同词语字体大小、颜色和位置来展示某一领域相关问题的热度、检索频次等(图1)。为达最佳效果,许多信息图往往综合使用多种形式。此外,信息图还可在静态图示基础上,结合富媒体技术,加入放大、点选等交互功能,并嵌入动画、视频等,进一步增强表现力。
图1 基于内容表现形式的信息图分类。(a)统计图表;(b)时间线/流程线图;(c)比较/对比图;(d)说明/图解;(e)网络关系图;(f)地图;(g)层级图;(h)词语云图
2.2 具体用途
(1) 摘要性展示。信息图能用较小的篇幅来传递浓缩、复杂、高密度的信息,尤其适合展示医学研究信息的摘要。调查研究表明,与单纯的文字摘要相比,医学专业人士更青睐信息图,尤其在社交媒体、在线期刊等应用情景[9]。此种摘要既可来自单篇文章抽提,也可来自多篇文章的总结提炼。如BMJ常使用信息图对重点单篇论著、指南及综述进行摘要展示,无论论著的入组、干预、结局以及组间对比信息,还是指南中针对不同情况的分步处理流程,信息图都能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地予以表现。而TheLancet则常对某一医疗政策、医学概念或疾病专题下的系列文章进行内容总结提炼,配发相应信息图,如信息图《美国健康领域及不平等性》基于5篇系列文章报道,用“图形/符号+数据+文字”方式勾勒出美国卫生系统中亟待解决的诸多不平等问题,大大提高了相关文章的关注度和影响力[10]。NEJM则在交互式信息图上富有特色:如采用交互式的信息图展示流行病学研究内容,以信息图《埃博拉疫情:截至2014年9月22日的病例和死亡》为例,该图描绘了从2014年3月22日以来大量时间记录点上包括确诊、疑似等在内的患病例数、死亡例数、所在国家等数据,选择日期后,将鼠标移至图中相应国家位置上即可查看详细资料[11]。此外,信息图的摘要性展示功能在期刊宣传方面也多有应用,其图示手法适用于多种信息的高效传播及推广。
(2) 具象化展示。信息图图示手法能弥补文字在描述具体空间位置关系上的先天不足,可用于实验及手术操作等多种需要具象化展示的内容,即便与视频等多媒体手段相比,仍有其独特优势:①可将一系列关键步骤予以定格,为读者留出思考和理解空间,再辅以文字解析,让人印象更加深刻;②通过对原始信息的加工优化,避免视频易受光线、视角、遮挡等因素干扰而效果欠佳问题;③文件体积比视频小,适用场合广,还能更容易地实现交互功能。信息图被广泛用于各种操作的展示,如BMJ一篇综述配发的信息图《医疗环境中锐器伤的处理》,将处理步骤予以图示化,在社交媒体上得到大量转发[12]。NEJM的交互式信息图《深部脑刺激用于治疗神经和神经精神障碍》,在图上点选不同病种后能够给出相应的刺激部位图示,并注明预期效果、推荐等级等信息,有的病种还嵌入临床视频资料,清晰直观,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13]。除实验及手术操作之外,信息图还常用于表现解剖结构、生理病理机制、分子结构及相互作用等多种需要具象化展示的内容。与传统插图不同,信息图包含各种数据、符号及文字,还可嵌入动画、视频,并增加交互功能,能够独立而完整地呈现丰富的信息内容。
3 信息图制作流程
图2 CMJ投稿简则信息图
根据具体内容的不同,信息图的制作步骤有所差异,以CMJ网站《投稿信息简则》信息图(图2)为实例,其内容属于期刊宣传类,具体制作步骤如下:(1)基于约6000字的读者投稿须知文本材料,结合编辑部日常工作遇到的投稿过程中高频出现的问题,进行内容提炼、再设计,确定核心信息;(2)绘制示意图草稿并就形式及内容征求多方意见,汇总后进行修改,完成设计终稿;(3)使用Adobe Illustrator(AI)、Photoshop(PS)等软件并结合网络图标素材资源,完成内容制作,再进行美术加工、终端适配,最后通过CMJ期刊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进行传播推广。
医学学术内容信息图的制作基本流程与上述实例类似,但更为复杂,一般基于论文内容进行深度加工和再创作,需要医学专家、学术编辑、美术设计人员等通力协作。其过程一般为:由论文作者签署授权文件,向期刊编辑部提供数据、图片、文本等内容作为原始材料;学术编辑根据主题,进行数据挖掘、信息重组、内容提炼等一系列编辑加工,期间还需要与论文作者及美术设计人员不断沟通,确定要表达的具体内容;美术设计人员绘制草图,继而通过AI、PS软件,以及Google Chart Tools、Piktochart等在线信息图工具完成初稿;初稿交由论文作者、学术编辑共同复核审定,有时还需同行专家参与专业学术问题的审定;再经过美化加工、终端适配,最后通过各种平台和渠道进行推广。
4 国内医学期刊使用的适用性、难点及对策
当前学术期刊的发展已进入媒介融合的新时代,学术期刊不仅要应对由传统出版向数字化转型的挑战,还面临来自其他领域的跨界竞争者不断蚕食传统学术传媒边界的压力,随着数字化阅读革命的进一步深入和普及,学术期刊亟需引入、开发符合数字化时代读者用户阅读习惯的富媒体内容资源。信息图作为一种可视化媒介形式,在传播医学信息、知识方面具有很大价值,尤其在国内移动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社交媒体应用层出不穷的背景下,非常适合国内医学科技期刊将其作为内容传播的有力工具。目前,国内许多医学科技期刊已建立网站,并开通微信公众号,但内容资源仍局限于文章电子版,很少能提供内容增值服务[14]。整体而言,国内医学科技期刊在信息图内容开发上仍有欠缺,其原因可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1)国内医学科技期刊经营小散弱的情况严重,多数不具备高度集约化、专业分工的生产经营方式,对优质内容的吸引力和开发能力均不足。在期刊经营上,缺乏敏锐的市场嗅觉,无法及时把握当前数字化发展的前沿和趋势,对各种新内容形式的重视程度不足。(2)缺乏专业的办刊人才,无论是具备内容加工整合能力的学术编辑人才,还是具备医学知识的美术设计人才,均很匮乏。以后者为例,国外设有专门学科进行相应人才的培养,如美国医学插画专业已有100多年的发展历史,培养了大量兼具医学和美术设计知识的专业人士[15],但国内尚缺乏相应专业设置,人才储备极为不足。
针对国内医学科技期刊的信息图内容开发现状,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通过融入国内大型出版集团,或采用联合、加盟等多种灵活形式,通过集团化、集约化经营模式,提高市场化运营水平和专业分工水平,从而加强对包括信息图在内的多种数字内容的开发能力,并提高对优质内容资源的吸引力。(2)在数字化出版改革日益深入,新媒体与互联网的发展日新月异的背景下,期刊经营单位应积极主动地转变思想观念,改革人才队伍结构,加强适应新出版形式的复合型编辑人才培养。(3)通过与第三方内容制作机构合作或聘请具备所需专业能力的外部兼职人员等灵活形式,迅速补齐短板,以满足当下工作中对于优质信息图内容资源的迫切需求,待进入良性发展轨道之后,再进一步加强自身能力建设,适当减少对外部资源的依赖。
5 结语
在数字化出版与传播背景下,信息图在医学科技期刊内容传播及推广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许多著名国际医学科技期刊已在广泛运用这一新的内容表现形式。CMJ编辑部在数字化出版转型过程中积极探索,紧紧把握行业趋势,从自身特点及发展需要出发,已开发一系列信息图内容,并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进行有效推广,但整体而言,国内医学科技期刊在信息图内容开发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远远落后于我国数字媒体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国内科技期刊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可通过集团化、集约化经营模式转型、加强复合型编辑人才培养、适当引入第三方合作机构等途径,逐步加强信息图内容资源的开发能力,以不断提高内容资源竞争力,促进学术影响力的提升。
作者贡献声明:
史强:提出研究方向,检索分析文献,撰写论文;
包雅琳:指导论文设计,提出修改建议,审核论文;
姜永茂:提出修改建议,论文审核把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