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化饮食伤身体
2018-07-17倪博
保健与生活 2018年12期
倪 博
累了吃点巧克力,沮丧时吃点蛋糕,郁闷时来块比萨。其实这并非是人们真的饥饿,但这种想吃东西的欲望很难克制。
偶尔沉溺于美食并无大碍,但若经常暴饮暴食,就是在拿自己的健康开玩笑。这一举动并不是改善负面情绪的好办法,人们应该正确理性地对待自己的负面情绪。健康与饮食心理学教练梅尔·威尔斯指出,解决情绪化暴食问题的关键是要想一想,除了食物之外真正的欲望究竟是什么?
威尔斯指出,忽视饥饿感,或分散对饥饿感的注意力,从而赶走食欲是明智之举。
情绪化食欲和真正的饥饿不同。情绪化食欲是一种突然产生的强烈的想立即吃东西的欲望,会产生恐慌和急迫的情绪。如果人们能冷静下来,10~15分钟这种情绪就会过去。真正的饥饿是你的胃经过几个小时后逐渐产生的感受,这种感觉不会有急迫感,也不会让人恐慌。对很多人而言,当感到孤独沮丧,被拒绝或者有紧张压力,都会不自觉地选择吃东西来对抗这种情绪。
威尔斯承认食物会让人产生舒适和被爱的感觉。人们常常用食物来试图麻痹那些负面情绪,但这种麻痹只是暂时性的。何不试试停下来,认真对待自己的情绪,诚恳地问问自己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你究竟想要试图摆脱什么情绪?
当自己疲劳或感到压力时,最好的办法是关爱自己的身体——做做瑜伽、冥想或简单的深呼吸、散步,关掉手机或者看书。偶尔的沉浸在美食中也无妨,但不能放纵自己经常性地大吃大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