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产业中公共体育文化建设策略

2018-07-17

运动 2018年1期
关键词:体育建设文化

黎 宇

(罗定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罗定 527200)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体育文化是人类发展文明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文化产业、文化事业的重要支柱。依据十九大报告中的指示,要深化对文化体制的改革,完善公共体育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城市农村双重体育文化的建设,这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点,为推进国际体育交流,增强中国体育产业能力起重要的作用。把基础的公共体育文化建设上升到国家体育发展的战略意义上,通过积极拓展体育文化,丰富现有的体育文化体系,实施惠民利民的社会公共体育建设。目前,体育文化的发展波及范围比较广泛,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影响和制约。针对这一情况,要根据新时代的要求制定相应的体育文化发展策略,为我国体育文化建设的软实力增加助力。笔者经过查阅大量资料对此问题进行剖析,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 公共体育文化建设的着力点

体育文化是通过相应的体育活动(包括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展现出来的精神意志,通过这一精神意志所呈现的文化现象。人们在进行体育活动时为实现锻炼身体素质,谋求身心愉悦,通过一些体育锻炼的手段,使身体出现形态变化。这是运动属性所展现的文化特性。平时公共体育文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无论是在校园还是在社会中,体育文化的渗透力已经超过人们的想象,影响着人们的“三观”。讲得更深入一点就是这是一种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综合。为了让其实现自身存在的价值,也为了由体育文化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笔者认为,公共体育文化建设的着力点应从以下几个层次来考虑。生活中的体育文化是囊括体育锻炼、体育竞赛及娱乐体育等层次的。人们日常都可以参与的体育活动,是提升人的身心愉悦感、增强人身体素质的必要保证。现在体育活动已经成为现代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项目,让人们养成锻炼的好习惯,一定程度上调节人类在日常生活中因为作息、饮食、情绪等带来的缺陷。帮助人类更好地适应社会。而在社会环境中营造好的公共体育文化就是推动上述优点的基础。

1.1 休闲体育

休闲体育的定义范围比较广泛,主要是人类通过自身的承受能力选择合适的技能,然后放松身体,缓解日常工作压力,使人有一种快乐的情绪。因为体育锻炼可以产生多巴胺,这是一种能让人感受到快乐的物质。通过这些休闲体育,实现人的和谐发展,同时也能增进自己的身体健康。近年来,人们生活质量提高后,针对这一方面越来越重视,很多人愿意在健身房中投入时间和精力,通过在健身房中跑步、健美或者参加一些常见的团课,如瑜伽、啦啦操、舞蹈等来实现自身对体育的需求,这些都是大众的、时尚的、具有很强趣味性的体育活动。人们可以选择的休闲体育项目种类呈现多元化,这种繁荣发展的背后凸显了社会体育文化。人们对休闲体育的热衷是公共体育文化的一种呈现形式,很多社会流行的体育文化所代表的潮流实质上是现代人尤其是现代年轻人追求新颖、时髦的心理机制,属于互相模仿并在群体中获得认同。这种追求并不是盲目的坏处,它满足人类自身的需要,也满足了社会需要。因为它的号召性强就会引导更多人加入体育活动,逐渐形成一种规范标准,最终映射出体育文化,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公共体育文化全面、多角度的发展。休闲体育的未来发展前景不可估量,它活跃在家庭、学校、社会的每个角落。我们以学校为例,加强学校体育建设是促进公共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作为特殊的社会群体必须树立正确的体育意识,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我国新课改之后,对学生的体育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并且投入大量资金,为学校增设体育器械。这为培养学生体育爱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奠定基础。学校是文化活跃的阵地,体育文化在无形中渗透进学生的思维,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

1.2 体育文化所塑造的形象

体育文化塑造的形象是公共体育文化的表现形态。我们从2个层次去考虑这一问题。(1)体育文化要帮助国家树立积极正面的体育形象,体育竞技是国际体育交流的途径,在世界上有普遍认同特征。体育竞技可以超越政治、经济及语言不通的影响,传递一种竞技精神。国际针对体育也构建了许多大型的体育交流活动。例如,奥运会、冬奥会、残运会等,参与竞技比赛的选手从语言到信仰各不相同,但通过体育竞技来传达影响力。这是展现国家形象的大舞台。例如,北京在2022年将要举办的冬奥会,这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中国通过做东道主展现中国实力,在万邦来华的情况下展示中国的综合素质,体现出中国人民的友好、中国是个负责任的大国。由此可见,公共体育文化能为国家形象的建设起很大的推动作用。(2)体育文化所塑造的形象是弘扬体育精神的载体。体育精神就是展现体育的整体面貌,在一个公平公正的赛事环境下,选手通过顽强拼搏为自己和国家争得荣誉,实现个人价值,不得不说竞技体育是体育活动中最能展现文化层次,调和人际关系的载体。例如,在里约奥运会中,中国女排经过不懈努力终于重登金牌宝座,在这背后展现的体育文化就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激发了每个中国人热情奋斗的心。因此,体育文化塑造的形象是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

2 公共体育文化建设的策略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机制,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因此笔者认为,体育文化建设的相关部门必须建立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相关的体育文化体制。

2.1 以政府为主导和社会支持相结合的体制推进体育生活文化的持续发展

国家对公共体育文化建设的管理很早就有所体现,如在2009年颁布的《全民健身条例》,国家大力支持社会团体自发举办与体育相关的社会活动,鼓励群众参与锻炼,提升自身的健康水平,提高参与度后展现出其中所倡导的体育文化。发展体育文化改革是国家倡导的,必须坚持政府为主导,同时与社会相关体育组织相结合,联合协作实现体育文化的和谐稳定发展,社会的各个阶层都要踊跃参与,身体健康是第一位的,引导全民参与锻炼,提升体育文化的内涵。

2.2 坚持和完善体育体制,推进体育形象文化的持续发展

近年来,中国的国家形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某些国家散布“中国威胁论”,使很多国家对中国的崛起产生质疑甚至责难。中国是一个高度负责任的大国,面对被扭曲的国家形象,要想在国际舞台有所扭转,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发展竞技体育就是一条重要渠道。在建国初期,就有“小球带动大球”的乒乓外交美谈,这就直接说明了体育能够促进政治交往。在历届奥运会中国的表现中可以看出,中国人所特有的拼搏精神,中国属于世界体坛的佼佼者。这是中国优秀的体育文化所衍生的体育精神。竞技体育作为一项高级的体育活动,需要有合理的规划,不能急功近利而造成形象损失。我国坚持平等、公正的竞技体育理念,不断增加我们的体育实力,通过优秀的成绩来振奋中国人,激发中国人的民族凝聚力和团结奋斗之心。用谦和的态度、不朽的实力向世界展示中国形象,活跃中国的公共体育文化。

2.3 健全公共体育文化制度

制度是政策得以实施的保障,发展公共体育文化需要在制度和法律的背景下进行。近年来,我国虽然对加强体育文化构建了不少条例制度,取得了一定约束力,但是还存在很多不容易解决的现实问题。尤其是现在社会的发展速度迅猛,让人应接不暇。我们以《全民健身条例》为例,这个条例针对现行的社会现象,提出了建议,旨在要求人们关注身体素质,加强体育锻炼。但是条例中缺乏相关评价体系,就是说没有配套的法制建设。这样条例在具体运行中就会出现操作不当、重视度不够的情况。为了促进公共体育文化的建设,需要加强法制建设,明确设置制度的目标,从长远的利益出发,加大对公共体育文化建设的投资,为发展体育文化提供坚实有力的后盾。

3 结 语

我们不难看出,公共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是时代的要求和党的十九大报告的指示。为实现更好的体育文化建设,要抓住公共体育文化的着力点,在这基础上有所作为。笔者相信,经过不断努力,我国的公共体育文化建设会有更深层次的发展空间,从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体育产业的发展。

[ 1 ] 武胜奇.体育赛事文化对城市体育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及提升路径选择[ 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9,24(6):480-483.

[ 2 ] 李娟,徐英微,曹亮,等.城市体育文化竞争力指标体系构建的初步研究[ J ].经济研究导刊,2014,23( 11):78-79.

猜你喜欢

体育建设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党的政治建设怎么抓
谁远谁近?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人大建设》建设人大的故事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