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作节水农业发展现状及推进措施
2018-07-16董玉龙
摘要:本文通过对德惠市旱作节水农业发展现状及推进措施的论述,为德惠市有效缓解水资源紧缺问题,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旱作;节水;农业;发展;措施
中图分类号: S274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8.12.025
1 德惠市基本情况
德惠市位于吉林省中北部,松辽平原腹地,幅员面积343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21万亩,是全国十大商品粮基地县之一。德惠市水田面积74.45万亩(主要分布在松花江沿岸的朝阳乡、岔路口镇、松花江镇、菜园子镇),旱田面积246万亩(主要分布在大青咀镇、夏家店街道、边岗乡、郭家镇、同太乡、天台镇、大房身镇、五台乡等十四个乡镇街)。德惠市自然条件良好,地势平坦,土质肥沃。黑土和草甸土占全市耕地的80%以上,是典型的黑土农作区,全年平均气温4.5℃,无霜期140天,全年≥10℃活动积温2825℃,全年平均降雨量520毫米,雨量主要集中在7~8月间,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资源性缺水问题突出,春旱十分严重。由于气候和人为因素,造成土地退化、水土流失和风蚀严重。同时,农业经营粗放,农业节水技术普及率低,降水利用率一般仅在45%~50%左右。
2 旱作农业发展现状
德惠市水资源来源有两种途径,一是地表水,二是地下水。全市水资源总量为4.29亿立方米(2016年统计),其中地表水资源量1.79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3.12亿立方米,2016年德惠市实际用水量为5.3045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4.7415亿立方米,工业用水0.331立方米。德惠市常年全境缺水量1.01亿立方米,缺水率为19.13%,属严重缺水县(市)。可见,农业用水占89.39%,占有相當大的比例,因此发展旱作节水农业,可有效缓解德惠市水资源紧缺问题。
近年来,德惠市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抗旱坐水种、大小垄双行休耕免耕种植、苗带深松、秋季深松、深翻及增施有机肥等技术,以提高农田土壤蓄水保墒和耕地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业效益,保护生态环境,为旱作农业发展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2016年,德惠市旱地保护性耕作面积为50万亩左右(包括免耕和秸杆覆盖还田),通过减少耕作次数,秸秆覆盖,减少水分蒸发量,达到节水目的。抗旱坐水种集开沟、浇水、施肥、播种、覆土几道工序一次性完成,亩用水量仅6吨,比喷灌亩节约用水20吨,比漫灌亩节约用水50吨。另外,通过深翻深松技术,提高土壤保水能力,也能大量节约农业用水。2017年德惠市深松深翻面积为120万亩。
3 主要推进措施
发展旱作节水农业的主攻方向是以节水培肥地力为中心,突出节约用水、科学用水。增施有机肥,推广平衡配方施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行秸杆还田,开展土壤肥力,土壤墒情调查和监测,研究开发推广作物专用肥,减少肥料浪费,减轻环境污染,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土地质量提升了,保水能力自然增强了,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大力发展深翻深松技术,继续扩大深翻深松面积。秋收后采用大型农机具进行深翻深松,达到深翻深松深度30厘米以上。深松土壤,提高农田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在2016年基础上,2017年深翻深松面积达到120万亩。
实施免耕播种秸秆覆盖栽培技术,秸秆粉碎还田或高留茬,实行机械免耕播种,做到播种、施肥、镇压一次性作业,秸秆全部或部分还田,实现覆盖保墒,同时减少耕作次数,以利于保水保肥、提高地力,预计达到60万亩左右。
完善农田抗旱基础设施、机耕道和防护林等田间配套工程建设。采取增施有机肥、生物培肥、平整土地和秸秆还田等措施,提高土壤肥力和蓄水抗旱能力,建设稳产高效旱作农田。
初步建立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加强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服务设施设备和人员配备,完善土肥实验室建设,建立墒情监测点10个,耕地质量监测点5个。发展水稻旱作技术,可节约用水量60%左右,计划发展1500亩。
有条件的地区,可应用地膜覆盖技术、应用植物抗旱剂和保水剂、选用和引进抗旱新品种等措施,达到节约用水。
充分发挥现有机电井、拦河坝等应急抗旱工程、设施的作用,对新打机电井,抓紧进行配套,对现有机电井及配套设施进行维修和养护,及时开机提水;维修拦河闸坝,拦蓄河道基流;出动运水车辆,本着能浇一亩是一亩、能保一垄是一垄的原则,优先保证高效经济作物、高产地块和处于临界状态地块用水。有条件的话一定要加强灌水抗旱,动用现有机电井、抗旱水桶、指针式喷灌设备、小白龙等灌溉设备进行灌水。
要加大旱作节水的宣传力度,使人们真正认识到水资源短缺的严重性和发展节水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高全社会的水危机意识和节水意识,使全社会都关心、重视和支持节水灌溉工作,促进旱作节水农业的快速发展。
作者简介:董玉龙,本科学历,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