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让低年级识字教学更有情趣

2018-07-16冯娟娟

创新时代 2018年6期
关键词:声旁生字识字

冯娟娟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的难点。关于低年级识字教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要让孩子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的要求。在新课程背景下,低年级识字量大,而学生的年龄小,以形象思维为主,无意注意占主导,如果教师一味地分析字形,讲解字义,会导致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收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为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汉字集形象、声音和意义三者于一体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识字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识字的教学效果。

一、创设教学情境,体验识字乐趣

认读生字的过程往往是比较枯燥的,单凭教师的讲述,学生的情绪往往是被动的,甚至是消极的,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很难对教学内容产生深刻的印象。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应把握学生心理特点,多采用形象直观的方式,以灵活新颖的教学形式,为学生创设一个个具体而又快乐的教学情境,随文识字,因字施教,从而达到随境入心、识字无形的理想效果。

譬如,教学“休”字时,可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把它想象成一个人靠在树上休息。这样将汉字与事物形象地联系起来,能让复杂、抽象的教学内容显得简单、具体。在教学“呱、哇、汪”等表示声音的字时,可先让学生听音辨别动物的叫声,然后再出示生字,学习生字。这样处理,学生会变得情趣盎然,进而认真地去读、去记。又如“哭”字,学生很容易漏写一点,此时教师可先出示一幅小妹妹在哭的图片,再让学生用简笔画画出她哭的样子,然后适时点拨,“哭”字两个口表示眼睛,一个点表示眼泪。这样,学生再写“哭”字,就会联想到这滴眼泪,一般不会再写错了。

在一年级语文下册《操场上》识字环节,可让学生上台,看过教师出示的写有“打球、拔河、拍皮球、跳高、跑步、踢足球”六组词的纸条后,用动作将其表现出来,让其余学生猜一猜是哪一组词,甚至可让所有的学生再一起来做这些动作,体会这些字的部首与意思的关系:为什么打球的打、拍皮球的拍、拔河的拔都是提手旁,而跳高的跳、跑步的跑、踢足球的踢都是足字旁?通过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学生定会跃跃欲试,从中体验到识字的乐趣。

在识字写字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效果,同样可以创设有趣的识字情境,快速激起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如在认识“清、晴、睛、请、蜻、情”一组字时,可运用多媒体演示“青”与“三点水”“日字旁”“目字旁”“言字旁”“虫字旁”“竖心旁”等偏旁组成的新字,展示出组合不同,字的音形义也不尽相同。动感的画面,形象的解说,艳丽的色彩,把画面与相关联的汉字联系在了一起,枯燥的识字顿时变得形象、有趣了,加深了学生对字的理解,提高了识字的效率。

二、借助游戏活动,保持识字热情

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游戏,把游戏引进课堂,把识字融入丰富的游戏活动中,让学生在有趣的识字场景中学习识字,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师可以根据学习要求,设计不同的游戏活动。如认识以“木”为偏旁组成的新词时,可以让某个学生一边手拿“木”字图片,一边唱道:“找呀找呀找朋友,谁是我的好朋友。”另一位手拿“奇”字图片的学生起身回答:“找呀找呀找朋友,我是你的好朋友。”然后让大家一起说出两张图片组合成了一个什么字。通过“找朋友”的游戏互动,“杨”“柏”“柳”等字也相应组成,这样既满足了学生好动好玩的心理,也在玩乐中不知不觉和生字交上了朋友,达到寓教于乐、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猜字谜也是深受学生喜欢的游戏形式。我们可以根据字的形状或意义编成字谜,让学生去猜,去读。比如在教学“日”字时,可以编成“四周不透风,一横在当中”的字谜。学生猜对后,便可激发他们的兴趣。此时,还可转换一下游戏形式,让学生来给“高”字创作一个谜面。在“日”字的启发下,学生很快地编出诸如“一点一横长,口字在中央,大口不封口,小口里面藏”這样的字谜。猜字谜可以在初识生字时运用,也可以在记忆生字时运用。当然,谜语要考虑学生年龄特点,难易适度,启发性强,借此训练、培养学生的敏捷思维能力。

顺口溜寓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识字。在教学具有相同声旁字时,教师可以根据字形不同编出顺口溜,如“抱”“泡”“跑”“炮”字的顺口溜:有手是拥抱,有水吹泡泡,有脚才能跑,有火是大炮。这些生活化的顺口溜,幽默风趣,饶有兴味,朗朗上口,易学好记,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提高识字效果。

汉字中的形声字占了多数,掌握好这类字的造字规律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形声字教学可以采用拼字游戏:在转盘中,声旁是固定的,告诉学生这是声旁,随着转盘的转动,会出现多个不同的形声字,然后让学生进行比较,说说自己观察到了什么。不难发现,形声字通常由声旁和形旁两部分构成,形旁表示字的意思,声旁表示字的读音。学生根据这一特点很快能记住这些字,而且还能通过偏旁推断出字的大概意思。运用这种方法能让学生牢固建立音、形、义三者之间的联系,主动地根据形旁推测字义,根据声旁推测发音,体会到汉字独特的魅力。

三、拓展学生视野,提高识字能力

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学习的外延就有多大。学生生活在这个多彩的世界中,汉字随处可见,生活为学生的识字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为学生营造了最好的识字环境,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生活即识字”。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过程。”“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的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规律。”在学生学好课本的同时,教师应考虑如何利用课外资源,拓展学生视野,让学生学得快乐,学以致用。

例如,两个生字“喝”和“渴”容易混淆,学生常常误写成“渴水”和“口喝”。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平时,你为什么会口渴?”“喝水要用什么来喝?”在分析生活实际的过程中,学生渐渐找到了答案:“因为水少,只有三滴水,所以才会口渴。”“口渴了,要找水喝,所以‘喝左边有一个口。”语文课一旦与生活相联系,就拓宽了学生施展才能的天地,给教学带来全新的变化,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生活与课堂密不可分,资源无处不在,实践机会无时不有。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一方面引导学生有意识地留意生活中的生字,养成留意周围事物、学习生字的习惯;另一方面利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识字资源进行识字教学,让学生吸收各种信息,在生活中识字,从而实现课堂生活化,生活课堂化。

事实上,学生每天从跨进校园的那一刻起就进入了自由识字的天地,校园内的标语,花坛里的告示牌乃至办公室的门牌、同学老师的姓名等都是很好的识字资源。上学路上,路上的路标、广告牌等,和家人逛街、购物时,琳琅满目的商品商标等,都是很好的识字教材。

语文教师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引导学生处处留意,时时在意,积极主动地识字。有了引导,学生就会留心观察,去发现,去记忆,如找找广告牌、包装纸上有哪些刚学会的字等。让学生将自己作业本上的名字都标上拼音,每次由学生轮流发,无形中增加了识字量,也是一个良好的识字方式。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留意食品包装纸上的商标、产品名称,并制作成小贴报装饰在教室的展示栏中,可以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利用家庭资源,开展多样的活动,如自制识字课本,让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剪剪贴贴,搜集与整理汉字。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外多看一些内容浅显、图文并茂的儿童读物,如简短的童话、寓言故事等。在识字教学中,经常对学生进行这方面训练,可以巩固在课堂上所学生字,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自主识字所带来的喜悦和成就感。

小小汉字,奥妙无穷。当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汉字,不再是一个个枯燥的符号,相信他们对识字的兴趣会进一步增强,识字量也会得到显著的提升。有了主动识字的愿望,学习生字便不再是难事。

猜你喜欢

声旁生字识字
你知道形声字吗
读儿歌识生字
生字辨识大闯关
浅谈汉字简化
识字
复习生字字形的方法
识字儿歌
识字谜语
“一丝不苟”的糗事
形声字声旁含义研究之“龠”“龙”“尨”“卯”“完”“亘”“世”“癸”“於”“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