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隔”的自然体现
2018-07-16龚仲达
龚仲达
对于诗词语言的表达,王国维先生提出了“不隔”的审美要求。“隔”,指语言和它所要表达的事物之间有障碍;“不隔”,指语言和它所要表达的事物之间没有障碍。“不隔”在许红娟的这首《共享单车》里,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修辞、造句和叙事、写景之间无缝对接,乳水交融,没有丝毫的障碍,达到了王国维先生所提出的“语语都在目前便是不隔”的审美要求。
许红娟的《共享单车》:“寻春飞燕落黄州,上学回家不用愁。待命路旁人共享,等闲风雨爱晴柔。”这首诗的“不隔”是怎样实现的呢?
其一,取譬贴切生动。起句“寻春飞燕落黄州”,以飞燕比喻共享单车,抓住二者之间的相似点——轻盈、快速、便捷,读来生动、自然、亲切。“寻春”二字更是赋予了她崭新的含义,为“共享单车”增添了几分温暖的亮色。
其二,选词自然圆熟。全诗28字,双音词12个、单音词4个,全是汉语词汇中约定俗成的词语,没一个自造词语。为适应格律要求,作诗填词也免不了要自造词语,但不少作者造出來的词或生涩不堪,或诘诎聱牙,读者不知所云,编者茫然以对。选词自然圆熟,是作诗填词的第一道门槛,跨过这道门槛也非易事。且别说现在的诗人,就是古代的名诗人,也有被磕绊过的。如许浑的《咸阳城东楼》“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下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上句“日沉阁”却颇为凑合,与“风满楼”比,黯然失色。洪觉范的《秋千》“花板润沾红杏雨,彩绳斜挂绿杨烟”,“润沾”的组合,有意义交叉之嫌。
其三,素材人人熟悉。这首诗写的是人人熟悉的生活:孩子们上学放学,市民们上班下班,不管是天晴还是下雨,单车都忠诚地守候在路旁,等候人们的共享。诗中都是实实在在的人,实实在在的事,实实在在的场景,所以,读者读来“语语都在目前”,熟悉亲切,没有丝毫的阅读障碍。
这首诗取譬惟妙惟肖,状物豁人眼目,写景脉脉含情,其词脱口而出,毫无矫揉装束之态,读者如睹其物,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修辞、造句和叙事、写景之间没有丝毫的障碍。
“不隔”,在这首诗里得到了很好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