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体验活动中激活学生思维

2018-07-16董希军

教学月刊·小学数学 2018年1期
关键词:计量单位手拉手长度

董希军

【摘 要】少一点精彩的讲解,多一点课堂的体验式活动,让每一个学习个体在数学体验活动中,通过行为、认知和情感的参与,获得对数学事实与经验的理性认知和情感态度。在数学学习体验中,不仅要求学生参加实践活动,而且还要求这种活动能引起学生内心的感受、反应和领悟,从而对抽象的概念有所经历与感悟,达到有效学习、有效思考、有效运用的目的。

【关键词】体验式学习;思考;思维

一、课堂上,我们在实践

在我们小学数学课堂上,如何通过体验活动,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下面笔者就以“千米的认识”教学案例加以说明。

“千米的认识”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学生在生活中也经常会听到、看到有关千米的使用信息,但是“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离学生“可视性”的体悟和感受经验比较远,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习过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较困难,课堂中如何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体验、有所感悟成为我们共同思考的问题。对于怎样体验更有效,依然心存疑虑,笔者就这堂课的三种体验方式与大家共同探讨。

【设计一】由主题图展开体验活动

(1)观察主题图,1圈是400米,2圈半是1000米,想象1000米是多长。

(2)揭示:1千米=1000米。

(3)体验活动:教室里走一走10米是多长。

揭示:走100个10米是1千米。

【设计二】由100米展开体验活动

(1)体验活动:到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让学生走一走。

(2)10个这样的长度是1000米,也就是1千米。

【设计三】由10米展开体验活动

(1)体验活动之一:10个人手拉手大约是10米,在此基础上量出10米,感知10米的长度。

(2)猜想:全班同学手拉手站成一排够不够100米?多少名学生手拉手站成一排大约够100米?1000米需要多少名学生手拉手站成一排?

(3)体验活动之二:走一走10米要走多少步?100米要走多少步?(200步)

猜想:1千米要走多少步?(2000步)

(4)体验活动之三(课后体验):你的家到学校需要走多少步?走一走,看一看,说说你对1千米的感受。

【课后反思】

三种不同的教学设计都试图让学生经历体验,但效果究竟如何呢?

设计一运动场的跑道很多学生没有亲身感受。虽然学生知道了1千米=1000米,但究竟1千米所表示的实际长度是多少,通过这样间接的情境体验学生根本无法感受。体验活动“走一走10米有多长”,因受场地限制,不可能每个人都走一走,再者也无法直接猜想1千米有多长,所以这样的体验活动因为走过场而显得毫无意义。

设计二中的体验活动让学生对于100米有所了解,让学生对于1千米的实际长度有所感悟。但1千米究竟有多长学生还是模糊的。同时,由100米感知1000米的过程由老师直接告诉学生,因为缺少学生自主思考的过程,所以没能在“直观感受与数学思维”之间建立起联系。

设计三让学生思考并到操场上手拉手体验,数一数步数的体验,课后实际走一走1千米的体验。从小到大、循序渐进,让学生的行为与思维一步步靠近我们需要的大数。这里的活动设计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真实地感受“10米”“100米”并想象1000米,既关注了每个学生的体验,又引发了数学思考。同时在原有知识概念的基础之上充分拓展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实践经验,使学生形成对1千米有多长的感性认识。

二、激活思维的体验式学习之实施策略

(一)激活:从形象走向抽象

教学中,通过设计体验活动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变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数学事实”,这样可以实现化难为易、深入浅出的教学效果。但体验并不是最终目的,我们需要实现由形象到抽象的过渡,需要激发学生积极的数学思考!

【初步感知】“大计量单位”需要形象感知

计量单位的教学中,经常可以看到教师设计这样的过程:找一找1千克、1克、1分米、1厘米、1毫米,体验1分、1秒等,让学生对这些计量单位所对应的具体量有所感知。但是作为一个比较大的长度单位——千米,教师无法在课堂上真实地再现这个单位所对应的具体量,单纯地说理,学生只能掌握1千米=1000米,对于1千米实际所对应的长度仅限于“纸上谈兵”,由此可见,对于大计量单位的教学,必要的直观感知不可缺少!因此,笔者设计了请每个学生走一走10米、100米有多长的环节,让学生积累一些直观感受。

【课堂实录】

在课堂上让学生感受到“1千米”的实际长度是不可能的,那么教学中该如何达成目标呢?我们必须借助数学思考,让学生从积累的直观感受中猜想“1千米”,并从“形象”逐步过渡到“抽象”!

10个人手拉手大约是10米,感知10米的长度。教师请学生猜想:全班同学手拉手站成一排够不够100米?多少名学生手拉手站成一排大约够100米?1000米需要多少名学生手拉手站成一排?

【深度思考】“形象感知”需要思维提升

从上述课例中,我们发现,在课堂上无法让学生感受实际长度时,可以通过“视觉冲击、推理想象”让学生掌握知识。从“形象”走向“抽象”,形象是手段,抽象是目的。在形象与抽象之间,建立起必然联系的就是数学思考。数学思考能让学生将粗浅的“体验”升华,充分的体验将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激活:从独立走向整合

在计量单位教学中,教师往往会设计多个活动,为了让学生多角度、多感观地获得体验,感受实际具体量的大小。然而,是否体验活动越多,教学就越到位?

【初步感知】“大计量单位”需要多种体验

“大计量单位”的教学如果仅通过单一的“手拉手”的活动体验,学生获得的感受也将是单一的。因为仅通过看并猜想1千米的长度,学生根本无法实际感受“1千米”,所以,我们在教学中需要给学生提供多种途径,使学生对“1千米”有充分的感性认识。因此,本节课的体验除了“手拉手活动”外,还有“数一数1千米走多少步”“走一走,看一看,说说你对1千米的感受”等。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获得实在的经历和感受,加深对“千米”的认识。

【深度思考】“多种体验”需要建立联系

从上述案例中我们发现,教师必须合理设计体验活动,将它们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列、整合,同时巧妙地进行引导,这样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 。多种体验需要建立联系,将独立的素材整合为一体时,我们需要一条主线 ,上面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紧紧围绕“1千米”建立起3个材料间的相互关系,按照表象積累(感知10米的长度)、直接体验(感知100米的长度)、直观体验(感知1千米的长度)将独立的体验活动成为一个序列。

◇ 10个人手拉手大约是10米。

◇ 走一走100米是多少步。

◇ 走一走,看一看,说说你对1千米的感受。

由此,我们发现:当“独立”的素材走向“整合”时,在经历比较、分析之后,学生的思考变得有序、推断变得合情合理。这也是我们教学希望达到的目的:直观的体验唤醒学生的思考!

(三)激活:从基础走向拓展

为了让体验活动行之有效,为了让思维向纵深发展,我们需要设计多种形式的活动和练习让学生感悟积累。大计量单位的教学,除了直观体验、合情推理、深度思考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大量实例让学生看一看、听一听,让学生获得间接的体验。积累的开始可以是最基础的练习,但是积累的目的是灵活运用。在上述教学片段中,如果只设计与“1千米”有关的练习,学生对于“1千米”的直接、间接体验一定深刻,但不一定灵活。事实证明,大计量单位的教学需要大量积累,要让学生从基础走向拓展!联系已经获得的体验和感受,运用比较、推测的方法,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体验不仅仅是操作活动的经历,更重要的是体验思维的过程,学生的数学思维激活了,学习才得以深入!

(浙江省安吉县晓墅小学 313000)

猜你喜欢

计量单位手拉手长度
《疯狂的计量单位》
《疯狂的计量单位》
宇宙的尺度
手拉手 共搭爱的桥梁
爱的长度
手拉手
特殊长度的测量
长度单位
和警察叔叔手拉手
长度学校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