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幼儿园保育教师的成长之我见
2018-07-16江苏省如东县实验幼儿园朱家红
◆江苏省如东县实验幼儿园 朱家红
积极心理学是美国心理学界正在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它是研究人类力量、美德、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等积极方面的一种心理学思潮。积极心理学强调研究人性的优点与价值,提出了积极的组织机构、积极的主观体验和积极的个人特质对人的未来和发展前景的促进作用。幼儿园的教师队伍为每班两教一保,即两个教师和一个保育老师,保育老师作为幼儿教师的助手,对其职责的理解、对自我角色的认知以及专业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幼儿园保教工作的质量。但幼儿园保育老师多为聘用人员,他们学历偏低,年龄相差较大,缺乏专业化的能力,认为自己的工作只是辅助,幕后默默做好一些事情就行,不太愿意走到前面来。在保育队伍管理中应用积极心理学,可以帮助保育老师以积极的理念看待工作,以积极的方式协助教师组织幼儿活动,从而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全面提升保育老师的综合素养。
一、搭建积极的工作平台,鼓励保育老师用“爱”工作
积极心理学认为,一个积极机构的特质在于能够培养和鼓励组织内的成员,并且能够成为他们自我身份和自尊的来源。基于幼儿园保育老师目前的职业状况,他们很“自卑”地处于被管理者的依从地位。而其实,在保育老师内心,他们也渴望自己成为幼儿园的主人,渴求公开、公正、公平的透明管理。
保育老师小王进入幼儿园工作一年了,她非常珍惜这份工作,每天早上总是第一个来到幼儿园,以清洁的环境来迎接孩子们;幼儿午睡时,她从不离岗,巡回观察幼儿的睡眠情况,为蹬被的幼儿盖被,关注幼儿睡姿;工作中积极参加幼儿园各项活动,可是家长满意度测评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是她特别自卑。她总是感觉自己只是保育老师,只要打扫好班级卫生,照顾好幼儿的生活就行,其他的事应该由班级老师说了算。比如:早上幼儿来园时,孩子们看见小王老师大声地说:王老师早,而小王只是小声应答,便继续埋头做她的卫生工作,不知主动迎接幼儿,用教师自身的礼貌行为影响孩子,让孩子感觉老师是多么喜欢他;其次,下午幼儿离园时,她很少主动站在活动室门前迎接家长,有时站在角落里观察幼儿和家长,有时只顾个别幼儿游戏而不能关注所有的幼儿。家长与她沟通时,她总是让她问配班的两位老师,家长渐渐地失去对该保育老师的专业信任感。
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保育老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的情感互动是幼儿园精神环境的重要部分。保育老师除了对幼儿进行有效的生活服务,提高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外,还应与幼儿建立平等、亲密的关系,满足其情感需要。针对这一现状,作为园长不仅要及时发现保育老师工作的“优”与“弊”,肯定优秀做法,探讨需要改善的地方,还要针对保育老师不同的个性与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为她们安排一位负责、有教育经验的配班教师,发挥保育队伍里资深的、有特长的老师的作用,安排她们一师多徒、一徒多师多形式结对,鼓励保育老师多向身边的老师学习,提高保教能力、班级管理以及特长能力,让孩子接受到更全面的教育,从而实现保育老师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参与积极的主观体验,推动保育老师用“心”工作
积极心理学研究表明,能力的提升又可促进积极体验的获得,可见积极体验和能力发展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保育老师的一些职业特点促使他们会从健康、安全的角度多做思考,能在保育工作上做好有力的保障。保育老师各自的特长能作为有效资源,推动班级课程的多方位开展,促进课程的多点开花。保育老师团结协作的精神会让老师在开展活动时无后顾之忧,他们也会多提醒老师,从而有效保障班级一日常规活动以及特色活动的开展。
保育沙龙讨论会上,大家列举课程游戏化实施以来,自主餐点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园长、保健教师和保育教师一起分享好的经验,提出困惑,互相解答,积极互动,对自主餐点所折射出来的新的教育理念进一步解读。
问题情境 原因分析 解决办法保育老师的位置应与自主餐点的空间、盥洗室的出口形成一个三角形的生态圈。用扫视的方法保证每位幼儿完成洗手程序后进入餐点区域。幼儿吃得过少怎么办?幼儿吃点心前不洗手,怎么办?沉浸于游戏情境中。有的点心不喜欢。增加品种,及时运用正面鼓励法。部分幼儿不吃点心怎么办?只顾玩,不想着吃。需要根据不同年龄班的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使用标记法。幼儿不想进入餐点区域怎么办?需要老师反复督促才来吃点心。创设温馨的、能激发幼儿食欲的餐点小时空。
以往幼儿吃点心是在同一时间,吃相同种类和相同数量的点心,动作、时间节点整齐划一。课程游戏化实施以来,幼儿的点心是安排在区域游戏区间内,幼儿自由选择时间,进入餐点区域,平行选择食物类型,自主决定用餐量。自主餐点实施过程中,幼儿不洗手吃点心,班级点心剩余多现象比较普遍。通过沙龙研讨,保育老师发现形成这些现象的内在原因是各不相同的,通过研讨发现:只有认真观察孩子,了解深层次原因,才能针对不同情况,找到最合适的解决问题的个性化实施策略。保育老师的研讨,能够有效应对幼儿的自主餐点时的困惑和需求,能够学着以专业的心智去观察和理解教育,并带着自己的教育主张去做好保育工作。
针对保育老师很多出于非专业的情况,幼儿园可以多渠道引导保育老师参与主观积极的体验,有计划地对她们进行基本功培训与过关考核。如:自然角种植与维护、绘画、折纸、泥工、讲故事、玩具拼搭等基本功培训与过关考核,促进保育老师专业理念提升,让保育老师另一面的精彩呈现给大家,及时展示她们的成果、进步,给她们一份肯定、一份荣誉,推动她们用“心”工作,不断提高工作积极性。
三、发挥积极的个人特质,引领保育老师用“情”工作
积极心理学要求我们用一种欣赏的、开放性的、发展性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个人的潜能、动机和力量。因为,每个人的过去不等于他们的未来,他们都有很强的可塑性。从时间维度来说,他们能在一日活动的生活环节多去了解孩子;从思维角度来说,他们在思维方式上不局限,能从另外的层面启发老师们;从处理问题方法层面,她们会多从保育角度出发,关爱孩子的健康。
在日常的游戏活动中,保育教师需要经常配合教师组织幼儿开展游戏活动。为了了解更多的游戏内容和先进的教学理念,幼儿园开展了保育教师组织游戏观摩活动。首先由保育教师学会玩10种游戏内容,然后让保育教师现场组织自己班级游戏活动,由园长、骨干教师对游戏活动进行评价,保育教师自主反思游戏组织的得与失,从而获得成长。
保育老师通过学习10种游戏内容,一方面使得保育教师拥有了一个日常游戏教学资源,在游戏活动中保育教师可以“有米下锅”丰富幼儿游戏生活;另一方面在学习10种游戏的过程中,保育教师通过理解游戏规则,从而能够在辅助教师组织游戏时及时发现和有效应对幼儿游戏时的挫折与需求。由保育教师组织一次游戏活动,虽然在组织的过程中有这样或那样的不完美之处,但是过程即是目的,保育老师的教学水平得到了提高。活动结束后幼儿园趁热打铁,组织保育老师结合实践进行研讨,说出自己的见解,阐述自己的教育理念,从各个层面推动她们的历练与成长。
保育老师既是保育工作者,也是教育工作者,对幼儿的成长、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幼儿园应指导保育老师根据自己的能力特长、发展方向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制定专业成长规划,从学历提升、保教技能、操作演练、研修培训等方面确定每年的目标,及时总结完成情况,分析目标未能达成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及努力方向,从而不断提升保育老师的保教能力与专业水平。
总之,幼儿园应立足环境营造、活动引领、示范带动等多种途径,有效整合自身优势资源,扬长补短,提升保育老师的保教水平、工作能力,建构进步阶梯,增强保育老师职业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