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统编本教材前置识字单元的教学策略

2018-07-16朱英姿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8年7期
关键词:前置生字识字

朱英姿

统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以下简称统编本教材)在一年级识字教学中改革的最大亮点就是采取了识字前置、拼音后移的编排方式。这种编排方式一方面显示了编者对祖国优秀语言文字的重视,另一方面,由于对初入学的学生来说最先接触到的就是汉字,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对汉字的视觉印象,真正遵循了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有效缓解了学生学习拼音的畏难情绪,可以为学生的识字奠定良好的心理发展基础。那么,在无拼音支撑的教学背景下,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认识这些生字,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识字习惯,并提高识字效率呢?

一、遵循特点,因材施教

在低年级前置识字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应遵循课程的编排特点,在充分考虑学生认知特点的基础上,从整体入手,合理定位识字目标要求,因材施教,提升学生的识字效率。

1.关注经验,优化提升

随着家庭教育的普及,以及家长对孩子学习的重视,对于刚入学的学生来说,并不是没有一点识字经验的,在家长的引领下,孩子们已经或多或少地认识了一些生字,积累了一些初步的识字经验.在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如果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套路,会很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因此,教师应关注学生已有的识字经验,从而使前置识字真正成为联结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知识之间的桥梁。

如统编本教材一年级上册《天 地 人》这一课主要让学生认识 6个生字:“天、地、人、你、我、他。”这几个生字都属于高频字,学生在学龄前已经或多或少地对这些生字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教学生字时,为了更加有的放矢,教师先统计了学生认识的这几个字的数量,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认识这些生字的,然后再以卡片的形式呈现,检查学生对生字的字音读得是否准确,对于大家都认识的生字就少讲或者不讲,着重在学生读得不够准确的生字上进行正音。如此教学,有效避免了“炒冷饭”现象的产生,关注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起到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2.传承文化,双线并行

汉字是一种集音、形、义于一体的文字符号。统编本语文教材中前置的识字单元中的生字虽然大多是以单个字或者组合在一起的形式出现的,但是其中却蕴含着深刻的含义。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应结合识字特点,对学生进行中华文化的传承与渗透,以凸显生字的意趣与情趣。

如在《口 耳 目》这一课中,除了让学生学习生字,编者也特意把文化渗透作为又一亮点。“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这些俗语,在学生识字过程中怎样对其进行文化渗透呢?教师可以在学生学习本课生字的基础上,再结合课文插图让学生理解与体会。再如在教学《对韵歌》一课时,由于课文内容是根据《声律启蒙》和《笠翁对韵》 编写而成的韵文,韵文本身具有句式整齐、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等特点,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在学生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借机对学生进行韵文知识的渗透。在教学《金木水火土》一课时,教师可以趁机告诉学生“金木水火土”指的就是古人眼中的万物。这样进行识字教学可以把中华古典文化知识与学生的识字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帮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并由衷地为自己是中华炎黄子孙产生一种自豪之情。

二、抓住特点,深化印象

在低年级前置识字单元中,40个高频字是有着编者深深用意的。这些生字的特点突出,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应从这些生字的特点出发,帮助学生找到最佳的识记方式。

1.调动感官,多方参与

一年级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应采取丰富多样的形式,以充分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其中,使其充分感受到识字的快乐。

如在教学统编本教材一年级上册《口 耳 目》一课时,在学生学完“口、耳、目”这些生字以后,教师可以对学生说:“接下来要认识的生字是我们身体的一部分,请大家猜猜是哪个字?”(多媒体出示“手”的文字图片与象形文字) 然后提问:“这个图上的象形文字像什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最后再引导学生观察“手”字的竖勾部分像什么。如此教学,让学生充分动眼、动手、动脑,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充分参与其中,有效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让学生体会到了识字的快乐。

2.辨析比较,内化提升

对于刚入学的学生来说,由于辨识能力低,因而在一些形近字的认识上常常出现读错的现象。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应引导学生就每个字的字形与字义进行区分,以使学生能够掌握这些生字之间的区别,提升识字效果。

如在教学统编本教材一年级上册《口 耳 目》一课中的“目”字时,许多学生与“耳”字的认识很难区分,教师可提出一个具有趣味性的问题:“‘目’字小朋友放学回家了,另一个小朋友也跟着来了,可是它为什么进不了家门呢?请大家仔细观察‘ 目’字与‘ 耳’字有哪些区别?”在教师的启发下,有学生说“‘ 耳’字的上下两个长横都出头了。”有学生说:“‘耳’字右边的长竖也出头了。”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教师可再趁机说道:“是啊,它们虽然很像,却是不同的字,你们知道它指的是人身体上的哪个部位吗?”在学生答出“耳朵”以后,教师再让学生摸摸自己的耳朵,如此教学,可以使学生真正明白“目”与“耳”字之间的区别,有效地提升了识字效率。

三、多管齐下,识用结合

识字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乐于识字,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因此,教师应多管齐下,帮助学生找到识字的途径,以丰富学生的识字途径,增强学生的识字乐趣。

1.注重正音,在仿中学

学生在入学之前,虽然已经认识了一些生字,但是由于每个家庭环境不同,在教孩子认识生字的时候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可能方言味浓厚,有的可能音调读得不够准确。因此,在教学这些生字的时候,教师应采取范读的形式,以便让学生能够从小拥有标准的读音,学好普通话。

如在教学统编本一年级上册《日月水火》一课时,可先让学生将会读的字读一下,然后,在给学生正音,教师开始范读,让学生认真听清楚每个字的读音。在教师范读以后,再让学生自己读,互相读,读好以后,再让学生开火车读。这样教学,学生在教师的范读中学会了倾听与模仿,有助于学生逐步调整自己对生字的认识,达到读准会认的目的。当然,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采取对读、猜读等形式,以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丰富学生的识字途径,提升学生的识字效果。

2.链接生活,在做中练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因此,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把要学习的生字与熟悉的生活联系起来,这样教学,学练结合,可以提升学生的识字效率。

如在教学统编本教材《天地 人》一课时,在教学“我”这个字的时候,可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我”字,然后对学生说:“老师可以用‘我’字来介绍自己,你们会用‘我’字介绍自己吗?”在教师的启发下,有学生说“我叫小雨”,有学生说“我是男孩”,有学生说“我是一年级学生,我喜欢看书”……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中,学生自然运用了刚学到的“我”字,就这样,学生既理解了“我”字的意思,又在自我介绍中提升了口语交际能力,从中感受到了识字给自己带来的乐趣。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统编本教材前置识字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适时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不断创新识字教学的方法,以使学生在浓厚的识字氛围中爱上识字,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前置生字识字
读儿歌识生字
被诊断为前置胎盘,我该怎么办
前置性学习单:让学习真实发生
国企党委前置研究的“四个界面”
生字辨识大闯关
被诊断为前置胎盘,我该怎么办
复习生字字形的方法
识字儿歌
识字故事
识字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