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信息化的高职会计专业一体化跨界教学模式探讨

2018-07-15刘艳妮

时代金融 2018年18期
关键词:会计专业跨界实训

刘艳妮

(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咸阳 712000)

一、信息化和跨界教育对传统会计教学的影响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会计的基础环境发生了转变,信息化建设迫在眉睫。信息化发展是会计转型升级的重要基础,也是“十三五”期间会计改革与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

当前会计改革与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会计体系,深入推进会计工作法治化、信息化和现代化。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极大地影响了会计专业的发展。高职院校要符合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开展信息化建设。

职业教育的跨界问题是当前不能忽视的一个教育现象。2011年,职教所姜大源研究员率先提出职业教育应该是“跨界的教育”,职业教育领域的跨界问题才得到认可、重视和研究,但是并没有专门针对会计领域的跨界研究。因为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职业教育,虽然具有共性,但培养目标不同,教育方式不同,教学方法也不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传统教育方式已经趋于落后,培养出来的人才也无法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

二、构建基于信息化的高职会计专业一体化跨界教学模式

基于信息化的“岗课证赛教”一体的跨界教学模式符合社会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的需求。借助信息化,实现“互联网+会计”的跨界教育模式,重点强调以会计岗位所需的能力为主线,通过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将会计职业要求与教学和考核相融合,建立会计实践教学标准,不断拓展学生的创新和适应能力,实现零距离就业,使学生成为企业所需要的会计人才。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基于信息化的思维优化“基础知识实训→岗位技能实训→毕业综合实训→企业顶岗实习”的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针对原手工实训体系,建立与之对应的信息化实践体系包括:专业基础课信息化实训、专业核心课信息化实训、信息化综合实训,使信息化实践体系与手工实训一体化。并采取手工和计算机模拟并轨的方式,将信息化渗透到该体系的各个环节中,形成信息化、专业化、实践性于一体的“互联网+会计”的跨界教育模式,促进“岗课”的融合。

第二,采用“微课程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翻转课堂采用课程与考试对接的政策,课前,学生根据教师网络教学系统中提供的专业学习视频对职业资格考核内容自主学习;课中,教师利用微课程补充完善理论教学,内容以新理论、新观点、专题框架结构的为主,辅以操作技能性练习和实训。课后,学生准备大量资料进行分析,对教师预留主题进行实际操作后,在课堂上进行研究讨论。课程考核遵循以证代考、加分奖励原则,使证书指导课程,课程考核与证书完全融合,实现“课证”的融合。

第三,借助会计技能比赛,可以学习到最新的会计流程和规范,并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的实践水平。在日常的实践课程教学中也可以融入技能大赛相关内容,在条件成熟的条件下,甚至可以将竞赛内容作为一门实训课开设。以其为参照优化综合实训环节,增强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达成“赛教”的融合。

第四,开展学科跨界,丰富专业内涵。开展行业领域横向跨界,扎实师生理论实践水平。开展教育层次纵向跨界,延伸完善职业教育链条。特别是互联网+会计的跨界组合,以实现会计信息资源共享机制以及会计实训资料的无纸化。

三、要解决的相关问题

(一)紧跟会计发展变化,与时俱进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会计职能已经从核算和监督,向预测、决策、计划和分析方向发展。而会计的准则和制度又不断更新和变化,这就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不能固步自封,要适应这种变化,做到与时俱进。

(二)融合信息化,打造智慧教育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的出现,必然对学习方式和教育形式产生重大影响。传统的依靠板书的教育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有的发展形势。我们需要融合现代化的信息手段,依靠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将教学资源“立体化”,把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工具等相融合。并与企业合作,建立智能化、网络化的教学资源库,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实现学生线上和线下的学习等,从而打造智慧教育。

(三)协同创新,实现“互联网+”时代会计人才跨界培养

“互联网+”时代会计人才需求形势突显出会计职能转变的重要性;会计人才在培养的过程中应跨专业,跨领域,多维度对,以信息化为基础,以大数据为依托,在数据分析、决策支持、审计信息化、IT审计、ERP实施以及咨询顾问这六大类职业路径上实现会计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培养学生具备业财融合以及决策分析能力的核心竞争优势。

猜你喜欢

会计专业跨界实训
跨界
跨界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B&O继续跨界 B&O BeoVision Eclipse TV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跨界之道
虚实结合实训平台的开发与应用探索
独立学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困境与出路
关于中职会计专业优化调整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