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有林场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的会计核算方法分析

2018-07-15韦庆山

时代金融 2018年18期
关键词:补偿金生态效益营林

韦庆山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高峰林场,广西 南宁 530000)

在2004年12月份国家有关部门颁布了《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使得我国森林生态效益的产生由无偿向着有偿的方向转变,其中国家森林培育的重要场地之一就是国有林场,属于公益林管护的重要主体,因此应当有效促进国有林场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的会计核算,从而进行有效的财务管理。

一、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概述

根据我国新《森林法》的规定,在森林资源、林木营造、林木抚育、保护与管理过程中,为了实现充分的经济效益,采用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的形式促进森林的保护与运营,应当进行专款专用,不得挪作它用。森林补偿基金是由国家层面上设立的基金形式,对国有林场的经营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属于国家财政拨款的范畴,是基于自身林场生产经营而给予的补贴,应当充分发挥其相应作用。生态效益补偿金设置的目的,是以专业基金进行补偿的方式来促进我国土地土地流失严重等地区的生态效益发展。

二、国有林场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的会计核算方法

根据《国有林场与苗圃会计制度》中的相应规定,在国有林场收到国家补偿基金时,会计计算方式是在“专项应付款”中设置专门的明细科目进行相应核算,将其表示为“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在重点公益林中产生的营林费用依据会计计算方法中的制造成本法在营林成本计算方式中设置相对应的明细科目。

在年终核算时,根据单位自身核算需求,选择合适的会计核算口径。一是计入林场当期损益,作为财政资金补贴收入,贷记营业外收入等科目;二是将其作为造林资金的补助,冲减对应林地的营造林成本,会计处理为借记专项应付款科目,贷记营林成本项目,最终体现为林木资产的冲减,造林成本的降低。

三、根据新企业会计原则对生态效益补偿的分析及披露

随着国家对于生态环境的重视,加大了对国有林场的扶持力度,由此在国有林场的资产中,生态公益林林木资产占据着越来越大的比重。森林生态效益的补偿范围在逐渐扩大,在补偿标准上也在逐渐提升,地方政府与国家财政都在逐步加大对森林生态效益基金的投入力度,为此应当加大在财务报告中的体现,以充分体现其真实性与完整性。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在国有林场的发展过程中应当充分结合具体经营发展的需要,对于生态公益林的有关核算进行充分统计,从而在财务报告里充分体现[1]。

根据国家会计计算准则,在会计信息计入的过程中应当充分遵循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充分确认企业交易的事项与交易内容,按照会计学的计量方式,而不是按照法律形式进行计量。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金是以国家形式对国有林场在营造、抚育、保护与管理过程中提供的一些经济支持,通过这种经济补偿的形式实现对于森林生态效益的有效补偿,是政府为社会上个人与单位无偿使用森林生态效益进行买单的一种经济补偿。由国家林场这一经济主体进行林木的培育与森林生态效益的创造,从而将这种生态效益提供给社会经济活动的利益主体,满足会计准则计算中相应的收入计算定义与相应的确认条件。为此在国有林场的会计统计中,把进行林场的种植所进行的生态效益创造而获得的国家生态效益补偿金,计入会计核算项目的收入之中。

在国有林场的损益类项目中应当设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收入这一会计项目,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金作为收入项目计入,在会计报告中进行充分显示,在年终结算的过程中将其转入到当期损益计算之中。

四、充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

2013年,国家林业局与财政部联合发文,即林资发[2013]71号《国家级公益林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一级国家级公益林原则上不得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严禁林木采伐行为;二级国家级公益林可以进行抚育和更新性质的采伐;三级国家级公益林应当以增加森林植被、提高森林质量为目标,加强森林资源培育,科学经营、合理利用。

根据会计计算中的配比原则,在国有林场的会计核算中,不同类型林地营造林投资、生态效益补偿标准均不一样,国有林场经营目标导向与政府社会生态需求也不全部一样。如何根据各单位自身实际情况,准确计算各林地投资及收益,对单位自身的短期规划或长期规划,都显得尤为重要。在现行的核算制度中,林木资产可以分为消耗性林木资产、生产性林木资产、公益性林木资产。如果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金划入到公益性资产的经营收入之中,则在公益林的产生投入方面则应当划入到当期费用之中,进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支出的计算中充分计算出当期生态公益林具体的支出项目与折旧项目,同时在会计损益表中列示出森林生态效益的补偿收入项目[2]。

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在国有林场经营过程中,自行造林所产生的营林费用、抚育费用、营林产生的设施费用、良种实验费用、针对林中的调查设计费用与应当分派的间接费用,以及在公益林的营造期间由于林木的砍伐种植而出现的后续性支出,在营林生产核算中将其作为资本性支出进行统计。通过营林生产项目将其计入到生物资产的成本之中,在年终阶段将其转入到林木资产之中,构成一种公益性生物资产。在已经达到生产经营目的之后所产生的管护费用,在收益性支出项目中将其作为后续支出项目进行计算,同时在补偿支出中将其作为当期损益项目进行计算。对于国有林场在经营过程中补偿部分的生态公益林进行计提折旧计算,在折旧率确定之后,不应当再进行随意变更。

五、通过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制度的建立充分处理资金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关系

在2007年国家财政部与林业局共同制定并颁布了《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这一制度,对于国有林场进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的具体使用用途进行了充分规定,要求国有林场应当对生态效益补偿保障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分账核算制度等。生态效益保障基金制度建立的指导思想在于对于生态效益保障林的树木与数量进行充分保障,从而促使生态效益保障林能够持续而有效地为社会创作生态效益。因此可以对于生态效益保障林采取一些有效的会计制度与规定,进行专款专用与转账核算,促进生态效益林的积极开发与发展,进行有效的会计核算只是一种目的不是一种手段。为了充分提升公益林的质量与相应的生态功能,提升公益林的面积,国家有关部门可以开展定期检查,一旦达不到要求即对其进行停止补偿的处罚,在会计核算上可以把生态效益补偿金作为补偿金计入[3]。政府应当加强对国有森立生态效益补偿基金使用的有效监管,按照正确的会计计算方法对补偿基金的使用情况进行计提。

六、结束语

为了践行生态发展的理念,我国充分促进生态效益林的发展,主要的发展任务落在了国有林场肩上,为了对其进行鼓励,国家制定了生态效益补偿金制度,从经济上加大对国有林场的经济补偿,为了对这部分资金进行有效利用,应当加强对其进行合理的会计核算,建立一种合理的会计核算与生态效益补偿基金之间的关系。

猜你喜欢

补偿金生态效益营林
2019离职补偿金计算公式一览表
营林技术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营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城市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
论营林防火是森林防火的基本对策
灰色关联投影理论在水土保持生态效益评估中的应用
论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的功能
基于GIS的林场营林管理信息系统研建
北京:上游水质不合格 下游区县将收补偿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