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互联网+”促进成都农村金融转型发展①

2018-07-15成都市经济信息中心陈俊江

中国商论 2018年1期
关键词:农村信用农村金融成都市

成都市经济信息中心 陈俊江

以“互联网+”促进成都农村金融转型发展①

成都市经济信息中心 陈俊江

“互联网+”信息技术已成为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和农村金融转型发展的重要力量。本文以成都市为例,分析了成都农村金融发展的现状,指出目前存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单一、农户贷款成本较高、农村信用信息体系亟待完善等突出问题。本文以“互联网+”为视角,提出促进成都农村金融转型发展的路径,即完善农村互联网金融政策体系,加快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切实帮助农户降低贷款成本,进一步完善农村信用信息体系。

“互联网+” 农村金融 成都市

农村金融是我国金融体系中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是指运用信用手段筹集、分配、融通以及管理农村货币资金的活动。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农村金融运行状况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农村和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进而影响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如何加快农村金融创新、更好地服务“三农”,已成为当前业界关注的一大课题。近年来,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信息技术正加速渗透到现代农业体系中的各领域,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和农村金融转型发展的重要力量。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要“引导互联网金融、移动金融在农村的规范发展”,为“互联网+”农村金融转型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本文以成都市为例,分析了成都农村金融发展的现状及问题,所提出的“互联网+”下的农村金融转型发展思路,对成都市大力发展现代金融服务业、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具有现实意义,同时对各地制定相关发展政策具有借鉴和参考价值。

1 成都农村金融发展概况

1.1 农村金融服务综合改革深入推进

2015年7月,成都市获批全国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城市。为深入贯彻落实《成都市农村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全市出台了《成都市农村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意见》。该实施意见围绕完善金融组织体系、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完善市场体系建设等方面制定了实施细则。2017年9月,全市成立了农村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为深化农村金融服务综合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1.2 农村产权抵押融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近年来,成都市先后制定和出台了《成都市农村产权抵押融资风险基金使用实施细则(暂行)》《成都市农村产权抵押融资风险基金筹集和使用办法》《成都市农村产权抵押融资风险基金实施细则》《成都市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管理暂行办法》《成都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等文件,加快推进农村产权抵押融资工作。截至2016年底,全市农村产权抵押融资额达到153.1亿元,处于国内领先位置。

1.3 农村普惠金融体系构架已具雏形

一是鼓励、引导全市金融机构在农村增设金融经营网点,同时完善增设网点ATM机、自助终端、POS终端等金融服务设施建设。目前,全市已实现了农村地区支付结算全覆盖。二是鼓励国内外知名金融机构在各区(市)县设立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金融担保公司。截至2015年底,全市已设立村镇银行12家,注册资本合计11.5亿元。

2 成都农村金融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2.1 金融产品和服务单一

由于农村金融政策和机制不完善,农村金融供给难以满足农村企业、农户对金融产品和服务日益多元化的需求。目前全市村镇银行、农村信用社所提供的金融业务多为传统的储蓄存款、贷款业务,而较少涉及中间业务、票据业务、咨询业务、外汇业务等,产品和服务的同质化现象较严重,服务范围有限,服务质量离建设西部金融中心和国家中心城市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

2.2 农户贷款成本较高

由于金融机构贷款门槛高、手续繁琐,农户自身金融知识水平和信息化知识水平较落后,农户往往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精力来认识、了解、使用金融机构提供的信贷产品,由此产生较多的时间成本、交通成本和机会成本。民间借贷手续相对简单,但利率和风险较正规渠道高,并且可能会产生一定的中介费、人情费,这些成本都是不容忽视的。

2.3 农村信用信息体系亟待完善

近年来,成都积极创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虽然在农村信用信息体系建设方面有所进展,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全市统一的农村信用信息系统平台尚未建立,失信惩戒机制和信用主体权益保护机制不健全,社会诚信意识缺乏,信用水平不高等。这些问题加大了农村金融机构的信用评估难度和信贷风险防控难度,因此也增加了监管成本。

3 以“互联网+”促进成都农村金融转型发展的路径

3.1 顶层设计,完善农村互联网金融政策体系

依据《成都金融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加快制定成都市农村互联网金融实施细则,加快推进农村金融转型发展。同时,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加大对农村金融科技、人才的财政投入,加强对农村金融与互联网融合领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加快落实国家对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相关财税优惠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小微互联网金融企业,依法给予相关税收减免政策。

3.2 技术引领,加快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

一是鼓励全市农村金融机构利用大数据等“互联网+”技术开展市场调研,充分发挥大数据的快速、精确优势,改进工作流程,提高调研水平和成效。根据调研结果,及时获取、掌握不同类型的客户信息,通过建立数据库,开发具有针对性的农村金融产品,提供个性化的专业服务,满足不同类型的客户需求;同时,及时、有效处理市场反馈信息,不断改进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二是鼓励农村金融机构开展“互联网+”知识业务培训,帮助员工树立以需求为向导的服务理念,提升他们对“互联网+”业务的操作技能和服务水平。

3.3 宣传指导,切实帮助农户降低贷款成本

一是借助官方网站、手机短信、微博、微信等渠道,加强对“互联网+”应用及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宣传,帮助广大农户树立“互联网+”理念,逐渐学会使用贷款门槛低、审核速度快、操作方便、安全正规的互联网金融APP、微信商业平台等进行在线交易,降低贷款的综合成本。二是加强线下宣传指导,使农户懂得如何将各种与互联网金融平台相关的线下业务对接到线上;同时,制定实施激励机制,培养农户使用互联网金融平台的习惯,使“成本低、实惠多”的互联网金融连接到农村千家万户。

3.4 强化监管,进一步完善农村信用信息体系

一是探索建立由成都市政府牵头、公检法等部门配合协调、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农村互联网金融联合防控机制,形成建设农村信用信息体系的合力,促进全市农村互联网金融科学持续健康发展。二是搭建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农村信用基础数据平台,促进信用资源有效整合与再利用。在建立农村信用基础数据平台的基础上,构建农村信用信息系统与征信用平台,向农村经营主体提供金融市场动态、金融产品推荐及售后等服务,向政府有关部门提供宏微观环境分析报告、风险预警等服务。

[1] 叶万全,李晓东,黄远辉,等.农村互联网金融[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

[2] 成都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成都发展改革报告(2016)[M].成都:成都时代出版社,2017.

[3] 何礼.2016年成都经济展望[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6.

F832.35

A

2096-0298(2018)01(a)-039-02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省农村发展研究中心资助项目《“互联网+”现代农业体系创新研究》(CR1607);2017年成都市科学技术局软科学项目《“互联网+”背景下引领成都农业转型发展研究》(2016-RK00-00098-ZF)。

陈俊江(1976-),男,四川眉山人,成都市经济信息中心高级经济师,硕士,主要从事产业经济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农村信用农村金融成都市
中共成都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常委简历
成都市青羊区:推行“一网通办”下的“最多跑一次”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中江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强化权益保护宣传教育 维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山西省加快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坚守城乡 服务三农——宁安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发展纪实
2019年1~6月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2018年1—12月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农村金融要多些“乡土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