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文理思维互补在教学中的应用
2018-07-14李岐钱芳兵
李岐 钱芳兵
摘要: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人智力的基本性质是多元的,其基本结构也是多元的。现代社会是需要各种人才的时代,也是需要综合人才的时代。众所周知,决定一个人最后发展高度的往往是其综合能力。这就要求学校教育必须促进每个人各种智力的全面发展。培养具有综合性能力的人,而不是只注重其某科目的试卷成绩,从而错过智力发展的黄金期,造成学生智力发展不均衡,否则学校培养成的只会是获取高分的学习机器,缺失创新能力的偏废人才。本文试图论述在教学中运用文理思维互补方式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关键词:文理;思维互补;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8)18-0235-01
我们先从一个案例开始。我校六年级王同学数学成绩一向很不错,数学一直是全级第二,然而语文、英语成绩偏弱。综合分析来看,此生更偏向理科思维,分析能力比较强、综合能力较弱。如何更好的帮助王同学学习好语文,培养其文理思维互补能力,我想可以从下面的分析中找到答案。
其实文科和理科知识是互补的,文理科知识的学习对思维训练也是相互影响和促进的。比如,从思维方式上讲,我们发现从事文理科不同专业工作的人,思维方式上是有区别的,并且各自都有优势和不足。这说明文理科知识的差异导致了思维方式的不同,不同的思维方式决定着不同的行为方式。所以偏科学习对人的思维发展存在显然的弊端。再比如,从知识内容的相互聯系上讲,汉语言文学中的逻辑学部分和数学中的逻辑关系部分是紧密相连的;物理化学中的物体的运动部分和哲学中的物质的运动问题也是相通的等等。
人们知道,知识需要分开来学习,但必须要综合起来运用,才能称之为智慧。所以我们人为的在学校教育中把它们割裂开来孤立起来是极不科学的。这不仅给一个人的知识结构的构成造成了不完整,同时也给一个人对知识的综合运用、思维方式的拓展以及今后的发展留下了诸多的缺陷和遗憾。高中文理分科会使学生由于缺乏文理科交叉的综合优势而缺乏创造力,文理分科是现行考试制度的产物,是针对高考分文理科考试而出现的,能够减少学生负担,本身有它一定的合理性。如果不对教育方式与理念乃至高考制度进行相应的深刻变革,只是取消文理分科也毫无意义。
如何处理好文理分科带来的弊端,最优化处理文理分科,做好文理思维互补培养创新能力。回顾一下北京大学校史,在1917年,蔡元培校长当时提出了一个意见:文科的学生必须学一门理科的课。蔡校长的想法是非常了不起的。但是,我觉得我们的做法并没有达到蔡校长原来的想法。将来怎么办?我想再进一步,文理不但互补,而且要互相渗透。互补怎样补法呢?一个文科学生学一点理科的课。比如学哲学的要学一门理科的课。不仅要互补,还要互相渗透。21世纪要发展社会科学,推进理论创新,非文理结合不可。
“清华有两位大家,一位是大物理学家李政道,也是北大的教授;一位是大画家吴冠中,刚在中国美术馆搞了一个科学与艺术展,还出了一本书。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绝不像以前讲的那样泾渭分明。从一部科学史可以看到,科学越来越深化。最早的时候,只有哲学,后来分出物理、化学,再后来生物化学、物理化学等边缘学科越来越多。到了21世纪,我想边缘科学还要增加,增加的同时,文科和理科的互相渗透能不能达到?我想真要创新,应该从这地方创起。”这段来自季羡林老先生对文理学科的经典评论,我们从中看到了文理学科的交融与互补优势。
通过以上理论分析针对王同学的情况,我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一些帮助工作。
第一:兴趣入手
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非常明显,尤其在小学阶段。对于偏科的学生跟踪观察发现,偏科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兴趣,喜欢一门学科会投入大量时间与精力学习。所以对于这样的同学首先解决的是让其对语文感兴趣,喜欢上语文课。培养语文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在此不再展开谈论。
第二:思维互补
其实所谓的思维互补只是概念,如何具体落实,还是主要侧重在学习方法与技巧方面。一种思维习惯形成一种行为方式,如何让偏理科思维习惯的学生形成文科思维习惯。这应该是在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尝试。
1.培养缺失的思维习惯
对于倾向文科思维的学生在平时的教学中侧重培养其理科思维习惯,对于倾向理科思维的学生亦然。
文科思维习惯主要表现:综合能力比较强,但是分析能力比较弱。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其分析能力。
理科思维习惯更多的表现在逻辑性比较强,做事有条理,分析比较严密。这也是偏文科思维学生所缺少的。所以可以在教学中对偏文科思维的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训练,培养其思考的严密性。
2.发挥优势思维的长处
每个学生都会有一种思维倾向,这是思维的缺陷也是一种思维优势。缺陷是因为这样会有碍其全面发展,优势是因为一种思维倾向会加强其思维能力,放大其思维力度。因此面对一种思维倾向除了弥补其缺失的同时还应放大其优点。比如说对于长于综合思维的学生可以让其在需要综合全面思考一个问题时发挥他的优势。
总之,面对不同思维倾向的学生我们除了看到他们缺失的思维能力以外还应看到他们所具有的思维习惯的优势。弥补其缺失放大其优势这样才能更好地有利于学生长期的发展,真正做到让学生全面而个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王鹏伟.基于教学的学习还是基于学习的教学[J]. 中学语文教学,2005 年第 2 期.
作者简介:李岐(1987—)男,汉族,甘肃天水,天水市娘娘坝中心小学教师。
钱芳兵(1982—)男,汉族,甘肃天水,天水市娘娘坝中心小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