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式教学在高中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2018-07-14张虹
张虹
摘要:素质教育对现如今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语教师不再固守传统的知识点传授教学方式,而是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文主要分析了启发式教学在高中英语课堂中的应用,体现教师对教育教学的认知。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高中英语;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8)18-0068-01
传统的“填鸭式”英语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教学需求了,在传统的教学氛围中,学生面对枯燥的英语知识点无法提高自身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只有从学生心理层面出发,利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发散思维,积极的思考英语的可利用性,才能够提高自身的英语水平。
1.启发式教学在高中英语课堂中的意义
教师在开展英语教学时,书面化的课堂英语教授无法提高学生的代入感,而启发式英语教学就是根据实际生活来展开课堂提问,学生有自身的实际体验,能够参与到课堂讨论当中,更加主动的进行思考,掌握了课堂学习的主动权,提高了英语课堂的趣味性,学生能够想象自己在实际生活中如何利用所学的知识点,形成创新思维,并且在师生和生生的互动当中拉近各自的距离,提高亲密性,更能形成良性的课堂氛围。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当中,不再只利用到单一的听觉感官来吸收英语知识,将视听说结合在一起,更加灵活的锻炼英语语感,增加英语知识掌握效率。
2.启发式教学的应用策略
2.1形成正确的教育理念。
要想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教师要从观念上进行创新,只有教师自身的观念转变才能创新自身的教学方法,学生是课堂的中心点,以学生为主体展开课堂互动,才能够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更加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形成良性的师生关系。
2.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高中的英语课程较紧张,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师生之间没有过多的时间进行沟通交流,教师是少数群体,学生占学校人数的大部分,因此无法照顾到每一位学生,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容易缺失情感,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通过拉近师生间的关系来提升学生的信服度,英语教师在教学辅导的时候,学生就能够认真的思考知识点,发散思维来延伸英语应用范围,教师可以对学生多加鼓励,例如:“You Tried Hard”;“Creative Job”;“You Are Exciting”等等。
2.3灵活利用教学方法。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有效的方法,而传统的教学方式最直接的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启发式教学结合多种教学方法来调节英语课堂氛围,提高课堂的活跃度,英语教师在上课前可以带领学生唱流行英语歌曲,比如《Words I Couldn't say》和《Apologize》等相关歌单,都是学生所喜爱的英文流行乐,不仅能够带领学生更快的融入到英语课堂当中,也能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有意识学习课外英语单词知识。
2.4创设真实情景。
在高中英语课堂的教材会体现多样化的英語对话形式,教师结合情景融入真实生活情况,创设更接近学生生活的情境,促使学生理解教材中的内容,并且能够在生活中得到有效利用,消除学生对英语语法的应用陌生感,更快熟悉教师教授的英语知识点和语法,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同时提升英语学习自信心。例如在高中英语中,有一段关于修水管的对话:“Jack,are you still repairing the pipe in the bathroom?” 朋友问Jack还在修卫生间里的水管吗?Jack回答:“Yes. Its leaking.”朋友引出更为重要的话语:“Have you finished yet? Dinner is ready.”主要是表达晚饭已经做好了,Jack需要抓紧时间了:“Ill have it ready very soon.”通过这个场景学生们就会发生,这样的情境经常发生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比如玩游戏时父母提示晚饭已经做好了,上课铃已经响了,老师提醒学生要集中注意力听课了,类似的日常生活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其中的意思,教师还可以通过情景引导学生将真实生活转化成英语带入到课堂当中,加深学生的知识印象,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结语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为了满足时代需求,英语教师利用启发式教学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启发式教学在高中英语课堂中的应用,以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对学生思维的锻炼来提高高中英语教学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张琼.浅谈高中英语如何运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积极思维[J].新课程(中学),2016(7):13-15.
[2]朱正峰.注重启发,打造英语动态课堂[J].中学生英语,2016(16):78.
[3]徐玉增.构建“启发式”英语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积极思维[J].新课程(下),2016(3):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