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教学新理念

2018-07-14夏寅

读与写·上旬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课本教材数学

夏寅

摘要: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改变了长期以来数学教学偏重于对教的研究,改变了钻研教材多,研究教法多,而对学生是如何学的、学的活动是如何安排的往往很少问津的状况。在实际教学中,教学效果的高低,不仅取决于教师的教法,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法。新课程改革中特别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性,学习方法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习效果的高低。对于初中学生,在小学学习阶段,由于科目少,知识内容浅,学生即使学法较差也能通过刻苦努力取得好成绩。进入初中后,随着课程的增多及学习内容的加深拓宽,尤其是数学从具体到抽象,由文字发展到符号、图形,学习内容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也要发生变化。如果还是用小学时的方法对待,将会因学不得法而使成绩逐渐下降,久而久之,这一部分学生就会失去学习信心和兴趣而成为学困生。而且数学学习的好坏会对物理、化学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重视对初中学生的学法指导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就对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的内容和形式谈几点浅见。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8)19-0170-01

1.以“成功教学”观点为动力,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进入初中的学生对学习充满着自信和希望,但读书心态不一,有踌躇满志的、有漫不经心的、有不知所以的,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没有很快适应学习生活,繁重的功课,大大提高了难度、广度,不同的方法、技巧再加上几次考试的不理想,有的学生一下子悲观起来,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智力,慢慢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很有可能陷入恶性循环的环节,认为自己不是学习的料,和一些优秀的同学没法比,而事实上两者并无差异,即使所谓的差异也只是这些学生懒于思考,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根据这种现象,我采取循循善诱,个别辅导的方法,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是可以克服的。只要克服缺点,消除不良因素、辅之以努力学习,成绩总会提高的。在不断鼓励和引导下,学生逐渐消除了自卑心理,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最终实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可喜转变。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成就感,要做到从简单处着手,从细微处入手。平时提问题、出考卷,要注意把握难度梯度,要敢于让学生取得好成绩,使之能产生一种成功的感觉。对学生取得的点滴进步要不失时机的加以表扬、鼓励,消除他们对数学的恐惧感。

2.要注重教会学生学习

2.1利用好数学阅读课,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很多学生认为,数学课只要带着耳朵来听足矣。其实不然,数学学习离不开书本,进行数学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数学阅读课就是课堂内,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各自独立地进行学习。

当然,教师首先告诉学生阅读的范围,指导学生阅读的思想和方法,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难等;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分析、训练,弄清知识原理,学会例题,也可以对例题进行改造。既完成练习,又复习旧知识;课堂后段教师用适量的时间进行点评、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因此,数学阅读课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学习能力,为他们主动地去学习、以及获取课外知识提供可能。

2.2注重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数学中概念的建立、结论、公式、定理的总结过程,蕴藏着深刻的数学思维过程。传统教学相对比较注重结果教学。教学中如果只注意结果,学生在应用知识时总显得比较吃力。进行这些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就显得至关重要,它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数学的新教材也注重了知识的引入和生成过程的编写,这也正是为了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

3.抓住培养思维能力这一数学教学的核心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因此要想学生学有所得,教师就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观念。某些学生不想学习或讨厌学习,是因为他们觉得学习枯燥无味,认为学习数学就是把那些公式、定理、法则和解题规律记熟,然后反反复复地做题。新教材的内容编排切实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通过我们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或身边的数学事例总结数学中知识的发展与形成过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教材列举与生活相关的题材和图表不断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我们还要使学生先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受、体验和表现数学中丰富的情感内涵非常重要。学生只有在课堂上动起来,课堂才会有气氛,学生才会逐渐喜欢数学,从而才能对数学有更深一步的了解。要積极引导学生,从而使学生不仅做到现在受益,而且做到终身受益。

4.调整心态,寻找方法

很多时候,我们付出了,努力了,也坚持了,但结果却并不尽如人意,成绩未提高,令人很懊恼,甚至会怀疑自己,怀疑自己是否真的学不好这门学科。这也可能是好多同学都会碰到的问题,或者说不同程度上都会有,不管学的好的、差的。这个时候,我们一定要保持冷静的头脑,调节自己的心态,从学习方法上改进。凡事都有规律,数学的学习也会有它的方法,找到了就事半功倍;反之,事倍功半。

5.返璞归真,回归教材

课本教材是我们学习的核心,教学大纲是我们学习的范围。因此,一切学习都应该围绕着课本教材、教学大纲。但一些学生通常会陷入误区,脱离教材,丢掉课本,自己去找一些复习资料,进行研究。其实,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其结果往往导致对课本知识似是而非,模棱两可。所以考试的成绩并不理想,陷入误区。在这里建议同学们在掌握课本的基础知识后,再进行个人兴趣的拓展,而不是连最基本的东西都没掌握就去盲目的拔高。课本教材是我们学习的依据,也是我们需要学习的最好的资料,一定要通读、理解、领悟。紧扣教材,围绕大纲,这才是学好数学的取胜之道。

猜你喜欢

课本教材数学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