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育要有趣味性

2018-07-14王艳双

读与写·上旬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趣味性教学小学数学

王艳双

摘要:数学是门逻辑性强,十分抽象的学科,而小学生正处在由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认知阶段。学生学习数学是有一点艰苦性的,但是当他们对数学产生兴趣时就会感到“乐在其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保证。

关键词: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8)19-0165-02

1.小学数学教学无趣的原因

1.1错误的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作,既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又要有很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还要有丰富的多媒体素材库。但是,在课件的具体制作过程中,学科教师由于缺乏计算机知识和多媒体技术,只能提供想法,而不能参与制作。计算机专业人员又缺少教学经验,不懂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很难理解和把握教学内容。这样的课件,就抓不住重点和难点。而且课件主要是应用在平时的教学中,并不仅仅是为了竞赛课,为了哗众取宠,追求二维三维动画功能,课成了电脑动画欣赏课;信息节奏快、容量大,学生被太多信息所干扰,感官刺激太多,注意力不易集中,抑制了深层思维活动。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

1.2过度的重视计算。小学数学教学的设计,教师十分注重。

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对于概念的理性认知或者对于学生的概念认知关注度不高,将概念教学一带而过,仅仅要求学生记住概念而不关注学生是否真正的理解了概念,导致学生对于概念的重视程度不够,将过多的时间和经历放在了数学计算方面,基本概念意识模糊,对于许多概念不甚了解,问题越积越多,最终导致数学学习兴趣降低。同时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较为注重学生是否得出了正确的数学答案,而很少关注学生问题的求解过程,导致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始终存在着各种问题,而这些问题又不能够得到有效的解答。

2.丰富的趣味性教学方式

2.1调动学生的动手能力。小学生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

欲望十分强烈,而且他们的学习兴趣极容易受这种好奇心和探索欲望的影响,因此,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使他们从触摸和实际操作中体会激发求知欲望,才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乐趣,从而使教学效果得到提高。例如:在讲解算数问题时,让学生用实物进行具体操作,“数手指”便是最好的个例;此外还可以让学生辨别图形教学模型,加强学生对图形的认知;让学生对图片的识别,对现实数学问题的采集等进行科学的锻炼和培养。

2.2開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教学活动,创新练习。课堂教学活动是引导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可以通过开展数学接力、数学趣味问答、数学拓展问题讨论等,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课堂教育成效;在课外,要多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如带领学生参观科技博物馆,使学生了解数学适用的广泛性,明白学习数学的重要,还可以开展数学竞赛活动,除鼓励学生参加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等大型赛事,还要积极创办校园数学知识竞赛活动,使学生在良性的竞争环境中体会到数学科目的趣味,促使学生好好学习,自我完善和提高.同时教师在进行数学练习辅导时,不但要将传统实用的练习方式教给学生,还要注意开展富有情趣的新颖练习方式,比如新口诀式的练习方式,想象练习方式,口头练习等,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练习的多样性,让学生通过有趣的练习活动,将知识转变为技能。

2.3合理运用教学材料。教材是教学的基础,教师规划安排。

教学进度都是按照教材来编排的,脱离了教材教学工作就难以有序进行. 但是教材也并不是万能的,例如教材中所举出的例题分析,也许只能和部分地区学生挂上钩,而脱离了其他地区学生的生活,在学生认知例题的时候难免觉得陌生,从而造成理解抽象和理解偏差等现象的发生,这时候就需要教师摈弃书上的例子,从当地学生生活中找出相关的事例对例题场景予以代替,使学生联系实际,更易接受. 而教科书中安排的拓展知识、训练题、思考题部分也是教材的精华所在,能够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发散练习,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这一部分,教师要精心安排合理利用。

3.如何更好地进行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

3.1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个充满情趣、充满智慧和创造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转变观念,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变成一种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新关系。学生心理上的安全感主要是与教师对待学生态度、学生与同伴之间的关系等因素有关,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尤为重要。所以,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是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的重要前提。这种理念下的数学活动应是一种教师和学生互动的活动,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调动所有的感官,以便不断收集学生在活动中发出的信息,及时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适时地调整教学内容、方法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2创造富含趣味的数学教学氛围。良好的教学氛围能将学生快速有效地引导到学习活动中,使学生踊跃地接受教学内容,并对知识进行积极的思考,因此教师在进行小学生的数学教学时,应当首先创造活泼有趣的教学氛围,使教学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一,教师要富含情感地进行课程解析,通过自身情感的爆发带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注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也是一门活力四射的学科,符合他们精力充沛的特性;其二,教师应当加强与学生的沟通,深入学生群体,消除代沟,和学生之间建立深厚的友谊,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善意、关心,使学生觉得是和老师在一起进行学习,是和老师在一起进步,这样,老师的建议才能更好地被学生接受,学生对老师的批评的抵触情绪也不会很强烈;其三,以现实生活例子为引导,使学生投入教学过程中去,比如教授学生认知图形的时候,举例“车轮是圆形的”,再引导学生积极发现生活中的圆。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教学中要确保学生最大化的提高学习兴趣,增进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作为一名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裕的探索、实践的空间和时间,利用多种措施,优化教学模式,转变教学理念,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李娜.中小学教学的理论基础及实施策略[J].(自然科学版),2017.

[2]郑雯雯.数学问题提出的研究述评[J],2017.

[3]高桥.怎样培养和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J].新课程学习,2017.

猜你喜欢

趣味性教学小学数学
小学低年级数学趣味性教学路径探究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