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结构漫谈

2018-07-14杨青

读与写·上旬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结构优化语文课堂

杨青

摘要:课堂结构的优化,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得有趣、有得,而以“有得”最为重要,因此方法要有灵活性。教师要依据内容和学生情况,采取不同的形式,使教学在“变中求活,活中求变”,牢牢抓住学生,实现课堂结构的真正优化。

关键词:语文课堂;结构优化;形式灵活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8)19-0091-01

小学语文教学是给学生打好基础,发展语文思维能力,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养成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提高小学生素质的一个主要渠道。为了更好地完成小学语文教学任务,就必须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从而逐步实现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是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学生接受知识,提高能力的主渠道。可以这样说,课堂教学是一切教学活动中的重中之重。我们平常讲的“向课堂45分钟要效益”,就包含了优化课堂结构的意思。课堂结构是在教学目标、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对象的统领下,要排教学环节和教学步骤的流程。优化课堂结构应成为每一位语文老师的自觉追求。下面,笔者结合实际谈此观点供参考。

1.语文课堂教学要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语文课堂教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美景,不仅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知材料,而且可以在学习疑难之处,再现情境,启发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给课堂注入新的活力,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教师可根据“流落街头,几次擦燃火柴产生幻想,冻死街头”几个情节制作课件,课堂上展示给学生看,激发了学习兴趣,营造了主动学习的良好氛围,使师生仿佛身临其境。这种以声音、图形创设课堂情境,代替枯燥乏味的口授,大大激发了学习兴趣。又如: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用发散思维组织教学,根据教学课件,教师不拘泥于游览线路,让学生感受深的部分先学,打破按课文段落前后排列顺序讲解的传统教学法,达到了设计新颖独到,颇有创见。并通过电教手段,感受多媒体教学特色,激发学习热情,倡导民主自由学习方式,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自学能力,提高了课堂效率。

2.建立平等、和谐的教与学的关系

2.1必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以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课堂教学改革。语文老师要打破陈旧的教学观念,要真正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学生是课堂教学的真正主人。教师要实现角色转换,由指挥者变为指导者,要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实现与学生平等交往、平等对话。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氛围中,通过自己读书、自己体会来了解课文内容,教师的指导作用是潜移默化的。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关系,学生才有可能去愉快地学习,才有可能产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2.2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在学生的学习经验中渐渐失去了第一主角的地位”。强调学生的自主性,重在启发,贵在引导,妙在点拨,巧在如何帮助学生设计正确的学习线路,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中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活泼、兴奋的状态,让学生有自己的空间去探究、合作、体验、创造,完成教学活动。教学不只是忠实地实施课程计划,而更是课程的创新与开发。

2.3面向全体学生。教师心中必须有整体、全体意识,应该建立开放式的语文教学,培养所有学生的语文能力,使学生各自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也就是说,教学要面对每一个个体,把所有的学生都组织到课堂教学中来。例如在备课时要多花些功夫,考虑到每个层面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类型学生的预期目标,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问题的设计。面向全体,设计学生能达到的教学目标,使每个学生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

3.大胆使用“问答法”,讓学生学会“问”

问答法是一种古老的语文教学方法,是启发式教学思想的具体体现之一。它有利于唤起注意、活跃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有利于说话能力的提高。使用这一方法的关键是“问什么,怎么问。”总的讲,问题要以有思考性为主,难易适中,这样才会有实效。

4.把讨论、争论、辩论引入课堂

小学生好奇心强,年轻气盛,在日常的争论、辩论中,常常有“奇思妙想”。教师应努力营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平等、自由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敢于思考,敢于争辩的风格,进而开发学生智力,适应时代的挑战。教师对学生的“灵感火花”要及时给予肯定,调动学生主动学习,探索问题的主动性、积极性。这种教学形式,容易形成主动学习的氛围,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主人地位,体现了师生平等、民主的教学思想。应大力提倡,一改“读死书,死读书”的不良局面。

5.在作文课堂教学中的优化

传统作文教学是学生闷头写,老师埋头批,人为地隔断了学生参与修改的权利。笔者依据大钢的要求,借鉴教改经验,冲破重重阻力,大胆改革传统做法,实现学生作文写前、写中、写后的全程训练。确定题目后,先思考、讨论如何审题、选材、组材。学生列出写作提纲,然后学生作文,这两个环节在2节课内完成。这样学生构思由地下转入公开,在审题、选材、谋篇方面都得到锻炼。写后教师拿出一两篇典型作文集体公开修改,师生互动,逐步增强改的意识,提高改的能力。接着学生自己动手,学生互批或自批,实现学生能写会改的目的。

总之,教无定法,特别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又是灵活的,只有从教材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最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总结,才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结构优化语文课堂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从《成功》走向成功——“让学”,让语文课堂“学多于教”
构建趣味盎然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