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初探

2018-07-14徐妍妍

读与写·上旬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情感语文教师

徐妍妍

摘要:语文学科能帮助学生获得学习的素养,比如,阅读、表达、理解等,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语文是学习的基础。但是,现在的孩子普遍不喜欢学习,缺乏学习的动力,学得乏味,学习效率也差强人意。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一味地去指责学生,要从自己身上找出解决的办法,让学生喜欢语文学科,学习积极努力,取得好的成绩。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8)19-0086-01

1.采用异步教学法,面向全体学生

语文教学的具体实施中,我采用异步教学法。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除指导他们超前学习之外,课堂上我还让他们展開思维,从不同角度去分析、思考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我尽量照顾中下生,让他们在40分钟内有较大收获,并注意信息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节奏,以中下生理解、弄懂、会做为前提,针对他们的思维力,多启发提问,对于他们的闪光点则给予充分的肯定,作业的难度要适中。这样使上层学生的潜力得到发展,下层学生也能逐步提高,品尝进步的快乐,使各类学生能经常体验到进步和成功的喜悦,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使他们都能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学习。教师要创造条件,给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使之在表现中增强兴趣,逐步把他们引导到教学目标上来。教师必须把握面向全体,重视个性发展的素质教育层次性原则,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重视个性技能的发展,在因材施教的基础上,注重把语文能力的培养有机地和知识教学过程相结合,将语文能力的培养寓于知识的领会、理解、运用、掌握之中,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培养他们的不同个性技能,使他们的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2.阅读教学中增强审美教育

小学语文课本内容丰富,题材广泛、生动、活泼,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蕴含着审美因素。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字里行间的阅读中,深入领悟,实现审美体验。教材内容的文字描述、意境、作者的思想等需要学生去体验,从中升华自己的思想,受到高尚理想、情操、品德的陶冶。这对培养少儿健康的审美心理、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例如,在教《桂林山水》一课时,让学生大声朗读,学生富有感情的朗读,能够品味语言描写的韵味,体验如诗如画的美丽风景。文中有一句“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学生渐渐地从“静、绿”中感受到了漓江水的独特美。在阅读古诗《赠汪伦》中,“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两句诗赞颂了真挚、深厚的情谊。妙处在于结句的比物手法的运用,将无形的情谊转换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自然而耐人寻味,让学生感触到人与人之间的高尚友谊。学习有情有景的课文,教师要启发学生进行再创造的想象,边读边在头脑中浮现画面。

3.展多形式的教学模式

教学的形式纷繁多样,不一而足,但各种形教学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作为基础语言学科,朗读是不可缺少的环节。采用不同的朗读形式会更有利教学效果的提高,当需要激情引趣或学生读得不到位时,宜用范读指导;当需要借助读来帮助学生分清段中的内容、层次时,宜用引读;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课文时,宜采取分角色朗读;当需要渲染气氛、推波助澜时,宜用齐读……但要注意的是:范读只是引路而已,只能起“示范启发”作用,而不是让学生机械地模仿,因为“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必须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因情而自得,按“得”去朗读。一节课中范读不能太多,要尽可能多地留些时间让学生自己练读。慎用齐读。齐读虽有造声势、烘气氛之妙用,但也是“滥竿充数”和产生唱读的温床。驰情其中,叶圣陶说:“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了这一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契合。” 这座桥梁本身就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需要我们的“情感的王子”——学生主动投入、积极参与到阅读过程中,一点一点地挖掘出来,才能与作者会面,达成情感的契合。每种形式的读放在不同的环节,它的作用又有区别,如范读与学生的试读,先后次序互换一下,它们各自所担负的任务、执教者要体现的目的意图也就不同。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朗读训练过程,科学合理地选择好每一环节读的形式,让它们各尽所能。

4.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作者流眼泪,读者才会受感动;教师有热情,学生才会被感动。阅读的过程就是审美的过程,这个过程若缺乏审美热情,阅读就会变得索然无味。教师适当的煽情能激发学生的审美热情,增强学生学习的欲望,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让他们带着积极主动的情感进行学习。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语言不是蜜,但能粘住学生。”教师要启发学生产生“阅读期待”,须对作品有深入的研究,深刻透彻地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思想历程、写作背景,这样才能深入剖析作品,进入角色,挖掘出创作时的匠心,力争把作者创作时的全部激情重新释放出来。“激昂处还他该激昂,委婉处还他该委婉。……”教师进入课堂要以饱满的精神,将文章中的情与自己心中的情融注于讲解之中,洋溢于讲台之上,再反转过来如水似地流到学生心中,唤起学生的情思,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跟老师一起去体会文章的意境、思想和情感。

当然,教师要煽情,要动情,也不是任意地让感情泛滥,要以自己的独特、真挚、强烈、坦荡的情怀与学生见面,扣击学生的心弦,使自己、学生与作品中的人物同休戚、共哀乐,爱其所爱,憎其所憎,陶醉其中,乃至达到忘我的境界,形成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情感共鸣。

猜你喜欢

情感语文教师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最美教师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移植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