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朗读点滴谈

2018-07-14王建松

读与写·上旬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朗读语文教学

王建松

摘要: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训练内容,是学生对文本认知、理解和感悟的重要体现形式。通过朗读学生能直接而深刻地领会课文内容,领略文章的韵味、气势和感情色彩,深入理解文章语言运用的微妙之处,从而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关键词:朗读;语文教学;方法引领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8)19-0085-01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就道出了“读”的重要性。因而,语文教学应该重视朗读的训练,加强对朗读的指导。

作为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如何才能抓好“读”这一重要环节呢?

1.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

要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我们必须从培养兴趣入手。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可以用以下的几种方式多角度进行培养。

1.1凭借教材,激发学生的兴趣。九年义务小学语文教材图文并茂,可读性强。尤其文字堪称“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丰富的内容,多样的体裁,活泼的语言,多彩的画面,无时无刻都在激发着学生的朗读兴趣。教师凭借教材,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就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狐狸和乌鸦》这一课,光让学生看看精美的插图,学生就已经迫不及待地要读课文了。

1.2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朗读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我认为教师应在“读”上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师有感情地朗读有利于加强语言文字的感染力,用自身的情感引发、调整学生的情感,使他们进入一體的境界,这样才能使教材内蕴的理念与学生心灵相沟通,产生强烈的共鸣效应。有很多优秀教师在朗读训练中,或导读,或范读、或激发、或启迪,以美感,以情动常常使学生在爱与憎、悲与欢的心灵火花撞击中流下泪水。朗读教学实践表明,用教师良好的范读渗透力和影响力能激发学生朗读的欲望。例如在教学《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这一课时,有一段描写景色的句子:“春天到了,儿子种的花全都开了。春风吹来,姹紫嫣红的花儿轻轻摇晃着,散发出阵阵芳香,引来了一只只蜜蜂。”欣赏着春天繁花似锦的画面,再聆听着老师声情并茂的配乐朗读,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早已陶醉其中了。这时再让学生读这一节,他们个个兴高采烈,跃跃欲试,读时也比较到位。

1.3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明代教育家王阳明说过:“今教童子,必使其有向鼓,心中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经常开展一些活动进行朗读效果的检查,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在活动中充分表现自己的读书成绩,感到读书成功的欢乐。可根据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开展“课文朗读比赛”、“儿歌表演、读书读报竞赛”、“故事大王”、“朗诵会”等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朗读兴趣,提高朗读能力,发展学生的语言。这一点我深有体会,由于我班经常开展以上活动,致使班级学生朗读兴趣大增。现在只要一上课,学生就会建议我:“老师我们先读书吧。”他们要么展示昨晚的读书预习成果;要么想和“对手”比一比精彩片段的朗读。听着他们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我有时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老师。

2. 引导学生积极朗读

爱因斯坦也说过:“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学校所规定的功课,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显然,学习兴趣能有效地诱发学生学习动机,并能转化为他们的学习动力。总之,在朗读中只有充分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才能使学生情发于心间,又能溢于言表。

2.1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朗读。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读得流利的可以多读几遍;读得不流畅的也可以从容地读;有不懂之处,可以回过去重读,也可以与同学交头接耳,议论几句。切不可只做个读的样子,匆匆过场,草草收兵。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

2.2朗读要面向全体学生。有了充足的读书时间,再让每个学生都开口读,根据课文内容的需要,可分别采用齐读、指名读、分角色读、分组读、领读、默读、自由读……在教学中要为学生创造多读的机会,使朗读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3.教给学生朗读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应帮助学生掌握朗读的方法。

要读好课文,首先让学生把课文读正确,即做到“六不”:不丢字,不添字,不错字,不重复,不唱读,不读破句子,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可从停顿 、重音、语调 、语气、速度、节奏等方面入手,学生能达到正确朗读,也就初步形成读书能力,那么把课文读流利也就水到渠成了。

3.1披文入情,指导学生读出感情。达到这种境界的方法把握文章主旨,抓住内容的精彩处来探究读。

如教学《草原》中“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表示我的愉快”时,抓住文中的精彩处来探究读,草原是美丽的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通过这样的朗读指导,学生将会感受到草原的天,由于没有遮拦,显得格外开阔,也叫人特别愉快。有了这种体会,就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这种意境,也就会无拘无束地读出作者那种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3.2对文章进行鉴赏品味。如《鸟的天堂》中一句“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在理解“颤动”一词时,我让学生把“颤动”换成“抖动”、“蠕动”进行比较朗读,学生在一换一读中,很快理解“颤动”的意思,并且兴趣盎然地读,体会到作者谴词的精炼,更重要的是培养了语感,提高了学生对语言的领悟能力。

朗读教学是阅读教学的一部分,也是阅读教学的基础,同时朗读也是阅读训练最基本的手段,只有认真抓好学生的朗读训练,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阅读水平,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猜你喜欢

朗读语文教学
构建校园英语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语文教学必须加强朗读训练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