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鲍勃·迪伦:事实上,我想要为任何人演奏

2018-07-14街猫

南风 2018年5期
关键词:迪伦诺贝尔鲍勃

街猫

1

一年多前,民谣歌手鲍勃·迪伦拿下了诺贝尔文学奖,大家纷纷表示同情哭晕在厕所的村上春树。我也在心里想:这一头卷发的家伙是谁哦?于是买了一本他的自传《编年史》,一个晚上我就看完了。

极其流畅的文字,让人没办法放下书去洗个衣服或倒个垃圾再回来继续读,我不忍心破坏这种流畅。作者似乎从来不拐弯抹角,他写一个中规中矩的名牌大学生,就说他“好像这一生从未嗑过药,也从来没碰过什么麻烦。”写一个人只唱一首歌,就说他“喜欢这首歌就像吸毒上了瘾。”写一张没听说过的唱片,说“吉他发出的富有穿透力的声音几乎能把窗户弄碎。”这种观感是直接的、猛烈的,一个个画面扑面而来而又迅速地消失。就像鲍勃·迪伦追寻音乐的道路上,他不说废话,不做三心两意的事,对于外面那个疯狂、复杂的现代世界没有丝毫兴趣。

当时正值上海的寒冬,每个早晨我都陷入要被窝还是要野心的挣扎中。碰巧鲍勃.迪伦也是在严冬的时候来到纽约,开篇的这段话就像是一个巴掌向我打了过来:“天气冷得厉害,城市的所有主干道都被雪覆盖,但我是从严霜的北国出发的,在那个地球的小角落,灰暗的霜冻的树林和冰冻的道路都吓不倒我。我能够超越极限。我不是在寻找金钱或者爱情。我的觉悟很高,一意孤行,不切实际,还抱有空想。我的意志坚强得就像一个夹子,不需要任何保证。在这个冰冷黑暗的大都市里我不认识一个人,但这些都会改变——而且会很快。”一个连冷都抵抗不了的人还能干得成什么大事!活该别人成了摇滚巨星还顺手拿了个诺贝尔,而你只能在梦里舔舔嘴唇踮脚碰一下奖杯。

纽约本身就是一座具有冷酷气质的大城市,是世界的首都,在那里你可能冻死在鬧市街头也无人知晓。一个一无所有的年轻人,怀着炽热的梦想、幻想、空想来到这座冰冷的城市,只要他没有被冻死,他就值得任何荣誉。这段时间我在想,要想成为有点了不起的人,写出真正迷人的东西,第一需要具备的品质就是不怕冷。

2

我发现一个人无论最后取得了多大的成就,最精彩最好玩的部分还是发生在最开始最一无所有的时候。鲍勃是,乔布斯也是。乔布斯还曾为泡到鲍勃的前女友而感到骄傲。

当鲍勃刚来到纽约时,有人傲慢地问他做不做门房。他给那个人演奏了一曲《当你穷困潦倒的时候没人认识你》,就是这首歌让他得到了一个在酒吧演奏的机会。我喜欢这种冷冷的幽默感,正是一曲《穷困潦倒的时候没人认识你》让人开始认识这个穷困潦倒的年轻人。他见识了各种奇奇怪怪的人和事,常常睡在别人家的沙发上。他见到有个朋友因入室偷窃而入狱,但她辩称自己是个艺术家,她的行动是一种艺术行为,结果咧,对她的指控被驳回了。

当然他的音乐之路并不顺利,顺利的话估计就没什么好写的了。首先他不是那种时髦的歌手,他认为流行是一种落后的东西,而他写的东西:堕落的私酒贩子、淹死亲生孩子的母亲、洪水、工会大厅的火灾、河底的黑暗和尸体,这些东西不适合电台。他唱的民谣绝不轻松,不适应商业社会。我想他能坚持下来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在他还未成为歌手的时候,“我总是想象自己死于某场英勇的战斗而不是床上。”他在书里写道。

鲍勃有一个坚硬的人格,他天生想要去战斗,而不是讨好。由此我想到村上春树和他的多年诺贝尔陪跑,为什么诺贝尔就是不颁奖给他呢?村上写得好,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回过头看,他似乎在写作上没遇到过什么挫折:一写就出名了,一出名就畅销了,一畅销就没有停下来过。今年他都69岁了,去年才出了一本新小说。在他的小说里,你总是会看到一个在酒吧喝威士忌的男人,在厨房里煮咖啡、边听胶片边看书、打包的三明治、一个人的旅行……这些东西看上去都很美,读起来也能轻易捕捉一种愉悦感,但三明治和胶片就是生活的本质吗?对大多数人来说,生活沉重得多。

我们必须战斗,不让自己掉下去。

3

最近,我把这本《编年史》重新读了一遍。我注意到,哪怕是像鲍勃这样的金子,一开始也是会被拒绝的,他也是从小酒吧唱到大酒吧,一步一步走过来的。他并没有自恃有才而自命不凡,他在书里写:“事实上,我想为任何人演奏。我没法坐在房间里一个人演奏。我需要为别人演奏,而且一直是这样。你可以说我在公共场合得到了练习,而我的整个生活也变成我平时练习的东西。”是第二次,我才读懂了这段话。

这一年,我走出了学校,开始到处投简历,东奔西跑地面试,一次又一次被拒绝。有个HR问我,你会剪辑视频吗?我说我不会。另一个HR问我,你会制作网页吗?我说我不会。还有一个HR问我,你觉得自己是一个文艺的人吗?我说算是吧。他说那你会写搞笑段子吗?我停顿了两秒,他看着我笑了一下。所有这些羞愧的瞬间让我一点点往下沉,我在自己全身上下找不出一丝才能,不如回家去给楼下的奶茶店打工算了。一早知道自己倔,没想到现实比我还要倔100倍。我想跟世界和解,但世界不肯原谅我。

面试完走在夜晚的街头上,路上行人匆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的地,而我拖着疲惫的身躯不知前途在何方。第一次觉得上海这座城市如此冰冷残酷,她的美丽她的风情似乎都与我无关。但我不想回家,我想要演奏。就像鲍勃那样,想要为任何人演奏。只要有一个人为我鼓掌,我就抱有希望。

“我在那儿演奏过一两次,我可能在所有地方都演奏过一两次。”

“周末的时候,要是你从黄昏唱到天亮,那你可能赚上20美元。”

“我已经打破了思考短歌的习惯而开始阅读越来越长的诗句,看看我是否能记住最开始读的诗句。我就这样训练自己的思维,丢掉不好的习惯并让自己沉静下来。”

我看着这些句子,也慢慢沉静下来。不会剪辑,我可以学。不会制作网页,我也可以学。我怎么可以这么轻易就被打败?哪怕鲍勃成为了巨星之后,也会恐慌过气:“我看得见自己的未来——一个老演员在自己过去辉煌过的剧院外面翻拣着垃圾桶。”正是这种恐慌使他不停鞭策自己,不断进步,成为一代民谣及摇滚巨星。

道路还长着呢,还是扎好头发,出去找下一个可以让自己演奏的地方吧。

猜你喜欢

迪伦诺贝尔鲍勃
享用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镇痛成果
Dr. Skinner and Hungry Pigeon 斯金纳博士与 饥饿的鸽子
音乐家编年史:鲍勃·迪伦的歌
2019年诺贝尔颁奖
炸药大王诺贝尔
流浪猫鲍勃
你不知道的鲍勃·迪伦
冲动的助手
鲍勃·迪伦的摇滚魂
迟来的春天 ——鲍勃(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