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化工分析课程如何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研究
2018-07-14李娜
李娜
摘要:《化工分析》课程是技工学校为社会培养化工人才的基础课程也是重要课程,它不仅仅是对学生理论知识的讲解也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这就决定了在化工分析课程中教师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但是目前技工《化工分析》课堂教学现状并不容乐观,部分教师为了追求知识的传递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造成《化工分析》课堂僵化发展。笔者认为,这不仅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化工学习来说也非常不利。所以教师必须改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在化工分析课程中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
关键词:化工分析;理实一体化;教学
近年来,技工学校发展迅速,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人才,越来越多的专业也在不断的开设。其中化工专业中的《化学分析》课程是技工学校教学的重要课程,也是为社会培养化工人才的主要课程。但是目前化工分析的课堂教学状况并不容乐观,严重影响了教师课程教学,也影响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所以下文笔者将从化工分析课程的教学现状出发,找到化工分析课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对症下药”,解决教学问题。
一、化工分析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化工分析课程教学现状并不容乐观,笔者在研究和调查过程中发现,化工分析课程存在最大的教学问题就是理论与实际相脱离,技工学生不能将所学的知识真正的与实际相结合,从而导致“书呆子”式人才的出现。化工分析课堂之所以会呈现这样的现状,笔者认为存在两方面的问题。首先是主体错位问题,大部分教师在教学时会将自己摆在课堂的中心,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甚至在一些实验课上也是教师做一些实验示范,学生没有动手实践的机会。另一方面则是教师的教学过于贴近教材,没有与生活实际、社会所接轨,导致化工分析课堂教学“重理论、轻实际”,影响了高效课堂的创建,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提升。
二、化工分析課程如何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
教师必须明确化工分析课程的特点,其课程除了学习基础的化工理论知识之外,还需要学生进行独立的分析化验的实际操作,将知识与实践想结合。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时不能像理论课堂一样过分重视理论知识,而应该实现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调动起学生的参与度和动手能力。
1.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教师主导作用
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我国教育中明确指出,学生的主体和自由性应该得到尊重,所以化工分析课堂必须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一些实践、实验活动都需要学生来亲手去做,才能够明白其中的知识,毕竟实践出真知。所以教师要尽可能的减少自己的实践示范,而要在理论知识传递完毕后让学生去做。如在进行《化工分析技术》酸碱滴定法教学时,基础理论是为了让学生通过不同类型的酸碱滴定指示剂的选择原则和方法进行应用,所以教师可以在进行基本的知识讲解后让 学生自己去配制和标定酸碱标准滴定溶液,让学生在实践中熟练掌握酸碱试样的含量配制和测定。当然,教师也不能忽略自身的主导作用,教师在课堂中起着“监督、组织、指导”的作用,既要监督学生的实验活动是否规范安全,又要组织学生进行分小组、分类别的活动,还要在学生的实验活动中正确指引学生,这样学生才会做出正确的实验,才能够将理论知识真正的与实际相结合。
2.精简教材内容,适当增加删减
由于教材中大部分都是理论知识,而且很多都是技工学生在基础的理论知识学习中不能深入理解的知识,所以教师要对教材进行大胆的整合和精简,将繁琐的理论分析和公式推导等都删去或者简单化,然后让学生对基本的理论知识进行探究性学习、实践性操作,在实践活动中去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在理论知识讲解后进行实践活动的佐证,以实现化工分析课程的理实一体化。
3.设置社会实践课程,理论应用实际
当然,社会实践课程也是学生必不可少的课程之一。技工教师应该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带学生到化工工作室去参观工作人员的工作,让学生明确自己在未来的就业中承担着怎样的责任。并且可以在参观过程中将所学知识与工作相连接,这样能够让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际中。技工学校还可以聘请一些化工工作人员来学校进行知识的讲解,从专业、实践的角度为学生进行化工知识的传递,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性,从而达到理实一体化的目的。
随着我国社会对人才要求的变化,我国教育对人才的要求也发生改变。应用型人才越来越被认可和需要,所以技工学校应该应对时代发展要求、教育培养要求培养人才,积极实现化学分析课程理实一体化发展,让学生不仅要学会理论知识,还要灵活应用理论知识,从而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小琴;基于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导向的化工教学设计探析[J];化学教育;2015年10期
[2]鲁静,贺晓莹;理实一体化在高中《仪器分析》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2013年23期
[3]杨舜伊,袁纯红,尹瑞霞;理实一体化教学在高职《化工原理》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广东化工;2015年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