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对策分析
2018-07-14廖利
廖利
摘要:情感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组成部分,随着课改的不断推进,情感教育的重要性也逐渐突出,情感教育也逐渐实现了在学科教育中的渗透。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情感教育同样融入其中,并且语文教育内容为情感教育在其中的渗透提供了契机,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渗透成功提升了课堂教育质量。因此本文主要对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途径展开分析,仅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情感教育;实施对策
引言:
情感教育在小学教育阶段实施目的主要就是让学生通过情感教育树立良好的精神品质,使学生的自控能力进一步提升。借助语文教学的契机渗透情感教育有利于帮助学生养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形成健全的人格,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能够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和优势,将语文知识教育和情感教育相互融合,促进课堂有效性提升。
一、情感教育的意义
(一)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小学生群体,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在情感经验上相对不足,但是在进入学校教育阶段后,学生逐渐产生了探索新事物的欲望和兴趣,但是由于学生社会经验缺乏和认知能力的局限,他们的情感发展容易受到阻碍[1],这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都是非常不利的。语文学科通过语文素材学习和教师的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写作等内容的学习逐渐提升自身的认知能力,是丰富学生情感的重要途径之一。如通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来使学生感受思乡之情,通过《美丽的小兴安岭》来感受祖国的壮美,增强小学生的爱国之情[2]。
(二)陶冶小学生的情操
情感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往往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但是情感教育会对学生的情感品质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逐步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例如课文《我不能失信》、《陶罐和铁罐》告诉学生不能失信、要谦虚的人生哲理,《富饶的西沙群岛》、《香港,璀璨的明珠》引领学生欣赏美丽的祖国山河,激发学生的爱情情感[3]。
(三)净化学生的心灵
信息时代背景下,我们处于网络信息轰炸之下,成年人具有筛选和辨别信息的能力,但是小学生尚处于身心发展的初级阶段,因此更加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借助语文教育的契机渗透情感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质不良思想的影响,起到净化学生心灵的作用,帮助学生逐步树立起积极、健康的思想观念。
二、情感教育的实施对策
(一)利用情境导入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
課堂导入环节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开端,在课堂导入环节就渗透情感教育有利于带给学生良好的学习体验,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教师能够通过情感教育的契机,深入学生的情感世界和意志领域,明确学生的精神需求。因此小学语文教育中如果教师想要在情感上感染学生,就应该在课堂开端以饱满的热情感染学生,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4]。例如在《桂林山水》的课文教学前,我使用歌曲象刘三姐》为背景音乐,然后应用多媒体进行桂林上水风景的展示,学生很快就被这样的导入吸引,在感官刺激之下,学生获得了更好的视听体验,使学生对新课学习产生了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了情感上的铺垫。
(二)应用生活化教学策略进行情感教育的渗透
生活化教学主要强调应用生活素材调动学生的情感经历,进而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应用生活化的教学策略有利于带给学生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起到强化情感教育的重要作用。以强化亲情教育为例,我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结合课文内容安排了主题系类的课文,如《背影》、《可贵的沉默》等,利用课文内容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能够充分认识父母亲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观念。笔者在讲授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将亲情主题作突出强调,让学生结合自身的情感体感受父母无私的爱,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日常表现,体会父母的艰辛和伟大。
(三)情感朗读,读中悟意
朗读教学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小学语文教育活动中,教师应该合理组织学生进行朗读,在朗读中感悟文章深意,利用语文教学资源的优势,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以充沛的情感进行朗读,导学生调动多种感官,有表情、有节奏的潜心诵读[5],逐步深入作者的情感世界,体会蕴含在文字中的情感内容,达到“语语悟其神”的境界。如在《桂林山水》一文的朗读指导中,“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桂林的山真奇啊”、“桂林的山真秀啊”、“桂林的山真险啊”六个句子,在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时,可重读“静、清、绿、奇、秀、险”,而当朗读理解的侧重点转移到理解作者思想情感上的时候,则应该对“真”进行重读,让学生在不同侧重点的朗读上进一步体会桂林山水的特点和作者的思想情感,整体把握文章。学生在字里行间体会作者对桂林山水的热爱之情,逐步上升到最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在教学过程中将情感教育和朗读指导相结合,有利于优化朗读教学和情感教育的效果。
(四)优化教学内容,创造性使用课程资源
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依据,为优化情感教育效果,教师首先需要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和优化,并且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实现对教育资源的创新应用。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在知识教学目标达成的基础上,在语文教学内容中寻找能够渗透情感教育的突破口,并以此为切入点强化教学资源的情感特性,避免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机械的教学语文知识。例如在《海底世界》的课文教学时,我准确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发言,如让学生就自己知道的海底动物进行介绍,并为笔者利用学生的美术和自然学科中的插图带给学生直观感受外,进一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此外,为实现情感教育目标,我在网络上搜集了海底动物受环境污染恶性影响的实例,以图片或者公益宣传片的形式播放,引发学生对野生动物的关注和同情,进而帮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五)准确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
为能够更好地结合课文内容实施情感教育,教师首先应该具备准确把握作品情感基调的能力。小学语文课本中很多内容都具有丰富的情感内涵,并且教育意义深远,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能够准确把握作品的情感基调,结合学生情感经验引发学生的共鸣,优化情感教育效果。如在朱自清的《背影》的课文讲解中,教师就应该紧抓文章中的父子亲情,突出父亲的伟大和无私,引导学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结合自身的实际经验谈谈感想,从而引起共鸣,在课文学习中受益。再如在朱自清的散文《匆匆》的教学过程中,文章在内容上主要描写了燕子去了来,杨柳枯了青,桃花谢了开的场景,着重突出自然的荣枯交替和时序变迁,说明了岁月流逝的无声无息。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刻意强调时光易逝、珍惜现在的道理,让学生明白光阴的重要性。
(六)延伸阅读,加深体验情感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部分,基于阅读教学的作用和特点,进行阅读教学延伸,有利于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应该将阅读教学和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以及社会生活相联系,使课堂内和课堂外实现有机结合,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为实现情感教育的广泛性,我为学升推荐具有阅读意义的课外书籍,如《木偶奇遇记》、《中外名人故事》等,在大语文理念的影响下,语文知识教育过程中,课堂教学的结束并不意味着知识学习的结束,这将成为学生新知的另一个开端,因此在日常的语文教育活动中,我也刻意重视起知识之间的衔接性和扩展性,如在教《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我引领学生读《西游记》,在教学完《夹竹桃》后,我引导学生自行了解季羡林,深入阅读作者的其它作品。
结束语:
综上,情感教育有利于帮助学生完善情感体验,树立积极的情感态度和健康的心态。小学教育阶段的学生處于情感发展和培养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的学生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更应该强化对学生的引导,通过将情感教育和学科知识教育之间的巧妙结合使知识教育和情感教育目标都得到实现,促进课堂教育综合效益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俞锦佳.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D].华中师范大学,2014,14(06):211-212.
[2]藏以霞.试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理念及实践[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12(05):145-146.
[3]赵群.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3,33(14):201-211.
[4]李茂林.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对策分析[J].学周刊,2016,10(32):296-297.
[5]刘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策略[J].经营管理者,2016,32(32):453-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