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器类研究生专业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
2018-07-14陈荷娟
摘 要:武器类研究生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具有普遍性,传统的教学方式影响研究生专业教学质量。武器类研究生专业教学又具有特殊性,其改革内容涉及诸多方面,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变化,还会出现很多新问题。本文通过对十多年来我校武器类研究生专业教学现状的分析,以专业需求为基本依据,研究武器类研究生专业教学改革中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武器类;研究生专业;教学改革
武器类研究生专业课教学在培养武器类高层次科技人才的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武器类研究生专业具有明显的工程应用背景、专业建设目标以及开发时效性,这些特征决定了武器类研究生专业的教学环境具有独特性。当前,武器类研究生专业教学首先面临的是基础知识环境方面的实际问题,这也是专业教学结构设计和运行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与其他学科一样,武器类研究生专业教学目的也包含整合知识体系、培养业务能力和提高人文素质三个方面。本着与时俱进的原则和发展的观点,以武器类专业需求为基本依据,笔者从提高教学效率的角度入手,以武器类研究生教学为例,提出“知识+能力”的教学思路。
学习知识是学生的基本任务。研究生的专业学习是为以后的科学研究和工作储备专业知识。按照“知识+能力”的指导思想,将缩小基础知识与专业课需求之间的差距作为核心,不仅在武器类研究生专业教学中要注重知识整合,而且在本科生专业教学和继续教育中同时积极开展研究,建立新的课程体系,使学生获得武器类专业相对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构建互动交流、专业环境和反馈信息三个基本框架,在课堂教学、课外作业和科研活动教学环节中做到“面知”“书知”和“行知”,通过“知心”“知智”“知能”三个过程,最终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基础知识环境分析
武器类研究生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具有普遍性。传统的教学方式、非武器类本科生生源专业知识匮乏和知识结构的差异等问题已经越来越影响到研究生专业的教学质量。武器类专业课的教与学有其自身特点。
由于武器类课程具有工程应用性和发展时效性要求,使武器类和非武器类本科生进入武器类研究生阶段学习后,发现所学基础知识与武器专业课需求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这是武器类研究生专业教学面临的基础知识环境方面的问题,也是武器类研究生专业教学结构设计和运行中必须解决的问题。研究生所学的基础知识与武器专业课需求之间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存在知识间隙。基础知识教学注重知识的通用性,而武器专业课教学所需的基础知识又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基础知识教学不可能为其提供专门的知识准备。这是研究生专业教学中的普遍现象。
2.存在知识落差。由于基础知识重视通用性,自然在知识深度方面有差距。例如:优化方法在基础知识中只提供一般算法,而武器类专业课教学中所需的优化方法要求具有工程实用性,要深入复杂得多。
3.出现知识缺口。研究生专业教学需要的某些知识,在基础知识中很少涉及或者基本没有,这就在知识广度上出现了缺口。如数字仿真技术、模糊数学方法等,这些知识对某些武器类专业课教学十分重要,但在基础知识中几乎没有涉及。
以我校2015级本科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和2016级硕士研究生兵器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为例,本科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毕业生进入兵器工程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习后,培养计划中却没有计算方法方面的课程,这就存在知识间隙和知识缺口。查阅本科和研究生课程大纲不难发现,对于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控制技术等交叉学科,在本科阶段讲授很少,或者根本不涉及。例如:优化方法、现代信号处理方法、神经网络、模糊控制理论、系统理论等知识,在研究生阶段需要自学或选修。然而,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要求学生选修的总学分为28学分,其中必修课程不少于14学分。可选择的专业选修课有15门,学生从中最多可选择3门课程学习。对于两年半学制的硕士生来说,只有一年的课程学习时间,不可能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这自然会出现知识落差和知识缺口现象。
基础知识是武器类专业课教学的外部知识环境之一,与专业课教学相辅相成。基础知识与武器专业课需求之间存在的问题,除在专业课教学中主动解决外,在基础知识教学中也应不断改进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为武器类专业课教学提供更加丰富的基础知识,以促进专业课教学,增强教学效果。
二、战略环境和运行环境分析
1.战略需求环境。战略需求环境是武器类专业课教学的另一个外部环境。在战略层面上,战略需求环境表现为武器装备发展对专业课教学的支持功效,其在武器类专业课教学环境中占主导地位,主要涉及武器装备战略地位、武器装备发展环境条件和武器装备建设的军事需求。
(1)武器装备战略地位。冷兵器、火器(热兵器)、近代兵器、现代兵器和高技术兵器等总称“兵器”,是指在战争中直接毁伤敌方有生力量和破坏敌方作战设施的装备。现在所说的“武器装备”,是传统兵器概念的扩展。为正确认识武器装备发展对武器类专业课教学的影响,首先要了解武器装备在国家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就社会发展而言,国家发展战略处于首要位置,体现了国家最高利益。为保障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总体战略的实施,我国已确立了包含诸多内容的国家安全战略。其中军事战略是国家安全战略的核心,其以军事手段保卫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武器装备发展是军事战略的重要部分,具有基础性和前瞻性,是军事实力的物质基础,变过去“有什么武器打什么仗”为现在的“打什么仗使用什么武器”。
(2)武器装备发展战略环境。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我国的宏伟目标,为武器装备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历史环境。历史告诉我们,军事实力是营造国家安全环境、鑄就国家辉煌的基础。但也有历史的遗憾,中国发明了火药,带来了兵器发展的跨时代变革,可是并未做进一步开发,从而失去了兵器制造技术的领先地位。历史给我们的启示是:军事力量是大国兴衰的先导。因此要根据我国国情,谋划我国的军事优势,为我国武器装备的发展提供了真实的历史性需求。信息化是军事变革的核心,实行以信息化带动机械化、以机械化推动信息化的复合发展模式,完成我军机械化和信息化的双重历史任务,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是我国军事战略新的发展阶段对武器装备发展提出的战略目标,也是制定武器装备长远发展规划的新战略环境。
(3)武器装备建设的军事需求。世界格局的演变,我国周边国家的战略走向和军事态势,直接影响我国的安全形势。基于我国的沿海和陆地安全环境,岛屿作战、边境作战以及陆上集团作战是我国武器装备发展的直接作战需求。机动作战、快速反应、多兵种联合作战是主要作战样式,对武器装备提出了严格的作战勤务使用要求。复杂的自然环境、大跨度的地理差异,对武器装备的适配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公安队伍的需求以及广泛的民用器材需求,也是我国武器装备发展必须考虑的因素。因此,武器装备发展的战略需求环境,把武器类专业课设置提高到了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体现了对武器类专业课教学的支持功效,明确了武器类专业课教学的战略地位,保证了武器类专业课各教学环节的正常开展。
2.运行系统环境。武器类专业课教学是在我国武器系统工程的总体环境下实施的。运行系统环境对武器类专业课教学不仅具有外部环境的制约作用,同时具有运行导向作用。运行系统环境主要涉及我国武器系统工程的总体结构、运行特点以及相关的重要问题。从战略需求环境分析可以看出武器装备发展对国家军事实力的重要性和对军队形成战斗力的直接作用。因此,首先要从整体上认识武器装备系统预先研究、型号实施、使用储备的结构组成及运行规律,以及各子系统间的互相联系、互相作用和互相制约。我国武器系统工程的运行特点是,预先研究的输入信息是军事需求,以某型号武器系统需要进行优化为输出信息。型号优化是型号实施的第一步骤,型号研制是其重要部分。使用储备的核心部分列为部队装备,简称列装,被贮武器装备的定期质量检验是保证其使用性能的基本手段。武器类专业课教学的综合环境是复杂的、不断变化的,因此对环境的认识必然是不断深化的过程。我们应该本着与时俱进的原则,逐步加深对武器类专业课教学环境特征的认识。
三、教学改革的途径及措施
1.充分认识教学目的的多重性,建立本科—研究生课程链,整合知识体系,避免基础知识与专业课需求之间出现较大的差距。根据武器类研究生专业教学环境的特点,专业教学中要注重整合知识体系。学习知识是学生的基本任务,从进入大学到研究生阶段学习专业课之前,主要是学习具有共性和通用性的基础知识;而研究生阶段的专业学习则是为今后的科学研究和工作储备专业知识。武器类专业教学要使学生获得本专业相对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在课程设置中,要使本科生、研究生课程形成课程链体系,使学生在本科阶段获得共性和通用性的基础知识,研究生专业学习阶段则直接进行科学研究和专业知识学习。要不断修订本专业的课程大纲和教材,加强实验教学,着力体现“知识+能力”的教学思路。
2.探索武器类研究生专业教学中的“知彼”关系,构建师生互动交流平台,提高教与学的效果和研究生的自学能力与创新能力。研究生专业课教学中的知彼知己,属于教师的主观认识,即“知”;教学中的另一方面是教师的教学行为,即“行”。将“知”与“行”统一起来,构成研究生专业课教学中的“知”与“行”。将互动交流、专业环境和反馈信息三个层面构成研究生专业课教学知己知彼的基本框架。提出在课堂教学、课外练习和科研活动三个教学环节中要做到“面知”“书知”和“行知”,通过“知心”“知智”“知能”三个“知彼”过程,使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心态,尤其是了解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情况,了解他们理解专业知识的程度,并评价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情况,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要注重课堂教学的零距离接触,课堂上教师在讲授武器专业知识的同时,介绍科研成果和研究经验,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课上、课后零距离接触,形成师生互动、教学共鸣,最终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科学设计教学结构,搭建科研活动综合平台,提高研究生的专业能力、论文质量和人文素质。武器类专业研究生的科研活动主要包括课题研究、撰写研究论文、参与武器装备发展的相关项目研究以及工程化实践活动等,为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提供实验、分析的综合性平台。科研活动综合性平台是研究生专业教学中教师“知彼”的最高层面。这种“知彼”称之为“行知”,是教师了解学生的“知能”过程。“知能”主要包括三方面:了解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即补充必要的知识,弥补普通知识与专业知识之间、专业知识与科研需求之间的知识缺口的能力;了解学生阅读文献的综述能力,即掌握科技动态,扩展知识广度的能力;了解学生在科技活动中的创新能力,即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有效实施“行知”,要让研究生参与制订科技活动的网络图和分步实施节点,适时检查,明确技术难点,探索解决办法。
四、致谢
在本文的写作中,作者得到了国内多位武器类专家的支持。他们提供了大量有價值的参考资料和信息,对本文的撰写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此向他们表示衷心感谢。
参考文献:
[1]陈荷娟.研究生专业课教学中的知彼知己[J].军工高教研究,2006(2).
[2]陈荷娟.武器类专业继续教育的目标分析[J].继续教育,2005(1).
[3]陈荷娟.武器类本科专业课多重教学目的分析[J].军工高教研究,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