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扶贫小额贷款在广河县的实践与思考

2018-07-14樊娜王致萍

中国集体经济 2018年2期
关键词:小额贷款小额信贷

樊娜 王致萍

摘要:以甘肃省广河县为例,分析精准扶贫小额贷款的实践情况,梳理在精准扶贫小额贷款发放与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建议,建立动态监测机制,发现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当地企业带动就业,增加就业机会;脱贫经验助力贫困农户脱贫。以期为今后的精准扶贫小额贷款的发放与使用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精准扶贫小额贷款;广河县;动态监测;就业;脱贫

一、研究背景

甘肃省有56个民族成份,少数民族人口244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9.4%。民族地区普遍存在自然环境敏感脆弱、基础设施落后、经济发展缓慢、人力资本水平低等问题,消除少数民族地区的绝对贫困是精准脱贫的最大难题。“十三五”时期是全省扶贫攻坚的冲刺时期,在过去的扶贫实践过程中,小额信贷作为金融扶贫的创新之举,在减贫脱贫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金融机构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本质,使得小额信贷难以瞄准贫困农户,“扶富不扶贫”现象突出。为了破解贫困农户“贷款难”、“贷款贵”等问题,全面促进精准扶贫工作,甘肃省制定《精准扶贫小额信贷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为全省97万户,417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量身打造无抵押、无担保的小额信用贷款,让贫困户享受利率优惠政策。聚焦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了解精准扶贫小额贷款的运行机制和落实情况,实证分析其对贫困农户的增收效应,对于补齐短板,消除民族地区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重要意义。

二、理论基础与文献回顾

起源于孟加拉、印度尼西亚的小额信贷在穷人群体中的成功实践,现在被作为各国扶贫到户行之有效的信贷模式。小额信贷资金的投放可以通过改变农户的生产可能性边界来提高技术或增加规模,也可以弥补生产生活中暂时性投入的空缺,两者都对农户生产经营性收入产生影响。现有关于小额信贷对农户影响研究的基本结论是,小额信贷对于农户的生产收入是积极的。Rashid(2011)利用基础数据构建代理人模型,验证小额信贷在提高穷人财富水平方面的作用不容小觑。徐淑芳等将历史贷款次数和贷款是否用于生产纳入考核变量,得出农户收入和小额信贷具有显著正向关系。朱乾宇通过追踪少数民族地区农业投向小额信贷和非农业投向小额信贷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发现小额信贷的非农业投向增收效果更佳,且农业投向中,将小额信贷投向茶叶等经济作物对农民增收显著。鉴于传统小额信贷主要流向贫困地区中的中高收入的现实,小额信贷对贫困农户的扶贫功效大打折扣。基于以上研究,本文以广河县实地调研数据为基础,实证分析精准扶贫小额信贷在甘肃省民族地区的政策效果,定量研究小额信贷对贫困农户收入的影响。

三、研究区域概况

广河县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地带,土壤贫瘠,旱灾、雹灾等自然灾害频繁,是国列、省列的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县以农业生产为主,但农业环境恶劣,人均耕地1.85亩,山旱地占70%。少数民族高度聚居,回、东乡等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7.9%,人们大多信奉伊斯兰教,县内民族特色鲜明。农民大多从事牛、羊养殖和玉米种植,生产种类单一且缺乏经济作物种植,使得农民农业收入有限。由于广河县历来是中国西部的重要商埠,皮毛交易尤其盛行,使得民间资本相对充裕,民间借贷极为普遍。并且,信仰穆斯林的群众把发放贷款收取利息看作是有违信仰的行为,这使得广河县的小额信贷发展一度停滞不前。

四、甘肃省精准扶贫小额信贷的运行机制和发展现状

(一)运行机制

1. 发放对象和发放方式

精准扶贫小额信贷是甘肃省在总结“妇小贷”、“双业贷”和“双联惠农贷款”等扶贫小额信贷成功发放的基础上由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联合推出的一款惠农信贷产品。区别于前面几种贷款,精准扶贫小额信贷是对全省有劳动能力、有贷款意愿并具備还款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农户量体裁衣打造的一款信贷产品,它是在扶贫攻坚阶段由“普惠金融”向“特惠金融”转变的创新之举,对瞄准贫困农户解决其发展资金不足问题有重要意义。当年有贷款计划的贫困农户先向村委会提出申请,村委会和驻村工作队通过走访摸底,了解贫困农户生产发展的基本需求完成初审核和复审核,在村内张榜公示无异议后向乡(镇)政府提交清单做进一步审核,此后由县(市、区)扶贫办汇总后和县财政接洽初步确定贷款名单,最后承贷金融机构根据县财政提供的花名册完成最后的审核并联系农户做贷款的发放工作。在贷款申请后由村委会、驻村工作队等基层组织对贫困农户的基本信息摸底反馈,能有效避免金融机构和贫困农户直接对话导致的“信息不对称”,并减少了银行繁琐冗长的审查,极大地提高了贷款发放效率。

2. 利率、期限和额度

精准扶贫小额信贷是按照基准利率发放的五万以下,三年之内的信贷产品。贷款额度是对贫困农户调查统计后根据其生产发展的基本需求确定的,同时也符合贫困农户对资金的管理额度和还款能力的实际情况。承贷金融机构收取利息由一季一收调整为一年一收,并将贷款期限限制在三年以内,符合甘肃省富民产业培育发展周期普遍较长的现实。

3. 保障机制

在贷款的风险防范方面建立三道防线,一是将县委、县政府作为责任主体,县长是贷款的第一责任人;二是按贷款数量的3%,由各级政府和金融机构按7:3的比例逐年建立贫困户风险补偿基金;三是政府适当补助保费支持推广扶贫小额贷款保险。此外,各级人民银行加大支农再贷款对承贷银行的政策倾斜,银监会和保监会各司其职,做好监督防范。

(二)精准扶贫小额贷款在广河县的实践情况

广河县精准扶贫小额信贷由县内多家金融机构共同承贷。2015年在初次的贷款发放尝试中,广河县聚焦全县20个精准扶贫村,重点扶持修建暖棚的农户对象,合计发放6836万元,惠及1605户贫困农户;在首次实践成功后开始对全县范围内有贷款意愿的建档立卡户陆续发放。截至2016年年底,省上下达广河县精准扶贫专项贷款资金共计4.53亿元,覆盖农户9064户,全县9个乡镇102个行政村已实现贷款全覆盖。对有贷款需求却无经营能力的农户,采用“合作社+农户”和“龙头企业+农户”形式,由农户贷款入股、参与企业分红的方式获得资金收益。除此之外,企业还为农户提供就业机会,使贫困农户获取工资性收入改善贫困状况。

广河县小额信贷起步较晚,但是由于其贫困面广,贷款需求大,使得小额信贷发展迅速,其发放小额信贷的数量占临夏州的比重较大。

五、精准扶贫小额贷款发放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 要从政治高度认识精准扶贫小额贷款的重要意义,教育跟指导基层干部遵守精准扶贫小额贷款的发放政策。

2. 明确精准扶贫小额贷款的发放目的是为了精准帮扶有困难的农户,而不是为了搞政绩工程,要做到专款专用,精准帮扶。使困难群众做到“两不愁,三保障”。

3. 精准扶贫小额贷款的受贷农户的信息要做到透明监督,做到三次张榜公布借款人信息,方便接收广大群众的监督。增强精准扶贫小额贷款的使用效率。

4. 加大在贫困群众中对精准扶贫小额贷款的宣传力度,使贫困农户了解精准扶贫小额贷款的性质,解除贫困农户对精准扶贫小额贷款的顾虑与抵触情绪,使精准扶贫小额贷款起到带动当地产业发展,农户增收的目的。

5. 加强对精准扶贫小额贷款用途的账务管理,做到实时检查,实时公布,公开透明,接受群众监督,提高当地工作效率的同时,也保证专款专用,杜绝徇私舞弊行为。

六、对策建议

1. 当地政府要形成精准扶贫小额贷款动态监测评估机制,及时发现农户在使用精准扶贫小额贷款时存在的问题,形成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使扶贫资金专款专用,减少资源浪费和业的参与度,对扶贫资金的使用去向和日常管理进行监督。

2. 鼓励县企业招纳当地贫困户入企业,为当地贫困户提供外出就业机会。即降低了外出务工的风险成本,也方便农户进行家庭农业生产劳动。聘请已脱贫农户加入到当地扶贫工作中来,借鉴脱贫农户成功脱贫经验,对目前仍处于贫困状态的农户进行生产指导与帮助,为当地整体脱贫步伐的加快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杨浩,汪三贵,池文强.少数民族地区精准脱贫进程评价及对策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6(07).

[2]董家丰.少数民族地区信贷精准扶贫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4(07).

[3]谭伊文,何广文.商业银行农村小额贷款对农户收入的影响——以B市商业银行小额贷款为例[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3).

[4]孙若梅.小额信贷对农民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J].贵州社会科学,2008(09).

(作者單位:甘肃农业大学财经学院。王致萍为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小额贷款小额信贷
扶贫小额信贷最长可延期至2021年3月底还款
重庆将开展小额扶贫保险试点
制约中国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因素和解决措施
小额贷款公司紧箍咒在浙江率先破解
小额信贷员激励与小额信贷机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