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村镇银行的潜在风险及对策探究

2018-07-14樊舒颖

中国集体经济 2018年2期
关键词:村镇贷款银行

樊舒颖

摘要:村镇银行由成立发展到现在,逐步形成了全国性的金融服务网络,村镇银行服务机构遍布全国各个省份。村镇银行的成立弥补了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不足,尤其在提供金融服务、助力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农村地域的局限性,自然社会环境的约束,以及村镇银行内部经营管理,外部竞争环境的压力,使得各村镇银行的生产经营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同时面临着一些共同的风险,这对村镇银行的经营发展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此,文章在分析村镇银行潜在风险的基础上,借鉴孟加拉银行的成功经验,以期给我国村镇银行改进和完善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村镇银行;风险与启示;孟加拉乡村银行

一、引言

近年来,在国家的政策指引下,农民经济发展意识的明显提高,农村地区开始注重与国家市场接轨,农村地区开始发展适合当地实际的特色经济,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更多的资金支持。然而我国的金融机构几乎一边倒地铺陈在城市地区,很少设置专为农村城镇发展提供资金的金融服务网点,在乡镇地区,金融服务机构更是寥寥无几。面对着这样一个农村金融服务不足的现实,村镇银行在党中央红头文件的指导下应运而生。

自2007年3月,我国第一家村镇银行开业来,十年之间,我国的村镇银行几乎遍及整个神州大陆。到2016年年底,国家村镇银行的存有量超过了1500家。全国各大省份几乎全部被覆盖,在县级行政区的覆盖面积在65%以上,其中湖北、海南、重庆等地区已经实现全部覆盖。全国布局势如破竹的同时,村镇银行的资产规模也飞速扩张,达1.2万亿元,农户的小微企业贷款占有绝对比重,份额超过了90%,其中的500万以下的贷款比重达到了80%以上。

尽管村镇银行的绝对规模在高速扩张,弥补了农村金融服务的空白,但由于农村地域、村镇银行内部经营管理等种种内部、外部竞争环境的压力,村镇银行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二、潜在风险

经过十年的发展,村镇银行开设已遍布全国各地,逐步得到人们的认可,其经营发展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作为新兴的农村金融机构,村镇银行面临的巨大的风险与挑战却不容忽视,其面临的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市场定位偏离风险

近年来,国家对于建设新农村以及大力推进农业经济的发展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原本是为“三农”服务的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却在实际经营中逐渐远离设置的初衷,表面上挂名村镇,实则地处县城,金融活动大都以盈利为主。原因主要是,农户贷款相对于工商贷款来说,具有单笔额度比較小、风险比较高的特点,因此银行更趋向于向地处县城的工商户提供贷款服务,再加上乡镇少有新设的支行机构,这些种种原因造成了支农效果并没有预期的表现,农户贷款比例下降。

(二)信用风险

所谓信用风险是指贷款人因为一系列的原因不按照协议规定,不能按时或无法支付所贷款项,而使银行承受损失的风险。 村镇银行的信用风险主要因为其所服务的对象是农民,一是农民法律及经济知识缺乏;二是农业生产具有周期性而造成的信用风险 。相比起工业和服务业,农业受自然条件、生产周期等客观因素影响比较大,并且贷款主体抵御风险能力不高,如果有不可抗力因素比如自然灾害,则违约率坏债率将大幅攀升。同时,在部分农村地区,有些借款客户的信用意识、法律意识有待加强,欠账不还,签字不认,躲债之风猖獗,信贷资金安全面临很大的挑战 。

(三)流动性风险

存贷款利差收入是我国村镇银行最主要的盈利来源。数据显示,在2013 年,我国村镇银行78.76%的存款用于贷款业务,这样的比例存在着严重的流动性风险。即便我国村镇银行有十分充足的资本(高达23.3%),考虑到我国村镇银行的单一的资金来源,加上央行并未在县域设置支行且很大一部分村镇银行与母行相距较远,在如此高的存贷比的连续运作之下,村镇银行对于紧急情况的抵抗力极低,又可能因流动性危机严重损毁其声誉,这一切都将使其后期的经营难上加难。

三、国际乡村银行模式——以孟加拉乡村银行为例

20世纪70年代,穆罕穆德·尤努斯教授创立孟加拉银行,并于2006年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孟加拉国领土面积小,人口众多,其中农村人口达85%以上,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其农村的经济情况十分糟糕,除了贫瘠的经济基础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外,地震、台风、洪涝等自然灾害也时常发生。看到这样的国家现状,尤努斯教授辞去原本安定的工作,尝试着为广大的穷苦人民创建了专门的贷款银行。其中的格莱珉银行用了30多年时间,逐渐发展成了一家拥有600万借款者的银行,并设有2356个分行,遍及全国 4.6万个村庄,还款率高达 98.89%。孟加拉乡村银行的成功引起了全球的关注,是农村金融机构运行史上的一个奇迹。

(一)组织结构清晰

格莱珉银行的组织结构由三层结构组成。第一,是借款小组和乡村中心,它们是组织结构运行的基础,借款小组的组织结构一般是由5个村名组成,内部成员之间互相监督相互担保,而乡村中心是由六个小组组成。第二,是其运行的中层组成,包括各地的分行和其下的十多个支行。第三,是格莱珉银行运行的最高组织,负责整体的统筹协调。这种机构设置,简单有效,使得管理环节减少,运营效率提高,且降低了监管成本。

(二)市场定位明确

格莱珉银行贷款对象中,97%以上是农村地区的贫困妇女,定位独特。 由于农村的贫困妇女的受教育程度较低,其中大部分的经济来源是加工一些工艺品去维持家庭日常开销,稳定流动性小,因此信用度较高,还款概率较高。此外,格莱珉银行的贷款条件是每户仅可有一人贷款,该规定可在一定程度上使真正需要帮助的贫困农户得到资金援助。

(三)小组担保机制

区别于其他传统银行,格莱珉银行采用了一种特殊的担保机制,即想要获得贷款的农民志愿结成担保小组,当有任一成员未及时还款,组内成员可帮助其垫付,否则整个小组都将失去贷款资格。这种机制称为小组担保机制,贷款者无需提供任何担保或者抵押物。这种特殊的联合担保方式使得小组成员的利益捆绑在了一起,并将还账风险从银行转移到了小组成员身上,通过小组成员间的互相督促和制约,保证了贷款及时收回,降低违约率。

(四)贷款利率多样化

不同于其他银行,格莱珉银行的贷款利率介于同期民间借贷和商业银行之间,由于其利率水平由市场情况决定,并且可以弥补较高的经营费用,此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非目标人群套取低息贷款的出现,因此,可以实现为贫困农民服务的初衷。

(五)还款机制灵活

为了减轻贫困农民的还款压力,格莱珉银行采用了整贷零还的还款机制,即一次贷款,贷款期为1年,可分50次偿还,期限以周为单位,利息为2/1000。在这种还款机制下,农民不用承担高额的还款压力,若这周因故不能及时还上,下周补上亦不影响其信用,使得农民的生活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

四、成功经验带来的启发

我国整体的经济发展状况虽落后于美国,但强于孟加拉国。尽管所面临的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的具体环境也跟两国有所不同,但在客户群体及市场定位等方面,我国村镇银行与孟加拉国格莱珉银行以及美国社区银行之间存在着一些相似之处。因而,根据他们的成功经验,再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可以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的道路。

(一)目标客户的准确定位

切实的贫困情况是获得格莱珉银行贷款的前提,其主要的目标客户是贫困妇女。而我国的村镇银行也应该考虑到当地的实际情况,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市场定位,因地制宜地根据不同类型的客户开发个性化的产品和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要明确以“三农”为服务目标,并且重点在贫困地区大力实施相应举措,以达到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目的。

(二)贷款机制的有效建立

在降低银行经营风险方面,孟加拉乡村银行采用捆绑式联合担保机制或者无抵押贷款,依靠小组成员间的相互监督和制约来降低还账风险。另外,无论是美国社区银行还是孟加拉乡村银行,其共同点是都与客户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关系,这也是保证其良好经营的重要条件。考虑到我国农业生产周期较长,我国村镇银行在还款机制方面,应当学习两国成功经验,合理分割还款期限,增加还款频率,从而提高贷款回收率。此外,可建立无抵押贷款的方式,使得缺乏抵押物的贫农能够获得贷款帮助。最后,应当建立建全的监督制度,维持良好客户关系,降低银行运营风险,推动村镇银行持续有效地发展。

(三)个性化产品的开发

无论是孟加拉乡村银行还是美国社区银行,都能融入到所处环境,发挥其地处农村或是社区的天然优势,为其产品开发提供了先天条件。我国村镇银行在研发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时,应当心系农民和中小企业,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客户的需求,发挥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提供个体化服务及个性化融产品。

(四)良好环境的创造和优秀人才吸引

为了吸引人才,应当提高岗位的薪酬待遇,并且要积极引进责任心强、善于管理的高级管理人员;此外,我国的村镇银行应当积极培养专业人才,努力提高现有人员的专业素质,从而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

五、结语

随着近几年经济的发展,在党中央的指导下我国村镇银行的规模高速扩张,极大弥补了农村金融服务的不足。然而繁荣之下依然有些潜在风险值得探索。本文在分析了孟加拉乡村银行的模式下,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借由其成功经验,得出如下启示,一是准确定位目标客户,明确为“三农”服务的目标;二是建立有效的贷款机制,有效降低银行风险成本;三是充分考虑客户需求,开发个性化产品;四是创造良好环境,吸引优秀人才。

參考文献:

[1]郑长军,等.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变革及其模式选择[J].财经论坛,2006(01)

[2]王双正.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发展的深层次思考[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6(01).

[3]程志云.等待政策救赎:东丰村镇银行开业4月[J].经济观察,2007(01).

[4]韩雪萌.18家农村金融机构开业[N].金融时报,2007-06-01.

[5]李向,贺风.村镇银行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探究[J].内蒙古金融研究,2011(06).

[6]辛本胜.村镇银行发展现状及展望[J].新金融,2011(05).

[7]张岩.对西部地区村镇银行经营发展的建议[J].经济论坛,2011(10).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中学)

猜你喜欢

村镇贷款银行
全国村镇银行综合业务发展排行榜揭晓
全国村镇银行综合业务发展榜单
云南村镇银行发展迅速
旧信封
中关村银行、苏宁银行获批筹建 三湘银行将开业
银监会再批三家民营银行
第三家互联网银行创立 四川新网银行于近期开业
俄气从中国银行获得20亿欧元贷款
长白山农商银行一季度贷款实现开门红
发起行高管兼任村镇银行高管的“利”与“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