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线员工反生产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2018-07-14刘勇吴金凯刘洁

中国集体经济 2018年2期

刘勇 吴金凯 刘洁

摘要:为深入研究一线员工反生产行为影响因素以及各个因素之间的作用关系,从个人因素、组织环境因素和管理者因素三个层面建立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采用解释结构模型(ISM)分析各影响因素的相互作用,建立4级解释结构模型。结果表明,表层直接影响因素为认知能力、责任心、报复性动机、工作压力,潜在间接影响因素为情绪稳定性、工作满意度、组织限制、人际冲突、安全监督水平,深层根本影响因素为组织管理、领导风格。因此,减少组织不公待遇、完善奖励惩罚机制、谨慎面试消除压力有助于控制一线员工的反生产行为的发生。

关键词:一线员工;反生产行为;解释结构模型(ISM)

反生产行为是指违反组织制度和章程,威胁到组织或者奇特组织成员的一种自发的、主观的行为。一线员工每天生活在充满各种噪音的环境中,条件是相当恶劣,且每天面临高难度工作和无法承受的工作量,还要面临组织管理的不公平对待以及领导无视等不平衡因素,因此,一线员工很容易产生反生产行为。反生产行为的产生是生产效率低下以及员工安全问题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一线员工的反生产行为就显得尤为重要。

国内外的学者就反生产行为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大多数只是研究某一个因素的影响,缺乏系统全面的分析。例如,王弘钰,王辉研究雇佣歧视和消极情绪对农民工反生产行为的影响;孙婷认为员工反生产行为的影响因素主要为情境因素、个体差异因素、动机性因素。张永军,赵国祥探讨了伦理性领导与员工反生产行为的关系。

影响一线员工反生产行为是多方面的,这些行为的影响因素的相互作用就构成了一个系统性结构,无法确定各个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和相互关系。基于此,本文将利用解释结构模(ISM)建立一线员工反生产行为影响因素指标体系,深入分析一线员工反生产行为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为企业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一、影响一线员工压力因素分析

经过调查分析梳理了影响一线员工反生产行为因素22个,经过专家的评定,确定出一线员工反生产行为影响因素11个(见表1)。

个人因素。总结为:认知能力、责任心、情绪稳定性、报复性动机、工作满意度。对于一线员工来说认知能力就是他们的基本素质,与受教育程度有关。责任心是他们价值观的体现,是道德的表现形式。情绪稳定性与情商有一定的关联,也与工作生活有非常重要的联系。报复性动机是任性的弱点,在受到压迫的时候表现的正常反应。工作满意度跟工作本身的性质有关,也与公司制度有一定的关联。

组织环境。总结为:工作压力、组织管理、人际冲突。工作压力大自然会有许多员工反抗,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反生产行为。组织管理主要表现为员工的公平感,组织是否公平对待每一名员工,是否让员工有归属感。人际冲突是指员工与员工之间的人际关系。

管理者因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领导风格、安全监督水平。管理者制定的公司章程的苛刻以及对员工的关心不到位或者监管力度不够都会引起员工的反生产行为。

二、基于ISM的影响一线员工反生产行为因素的模型构建

本文采用解释结构模型的分析方法,在已知的系统要素之间的复杂散乱的关系下利用解释结构模型对各复杂因素的关联程度进行分析,得出系统内部要素之间的结构关系。

(一)确定邻接矩阵

在列出的11个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见表1),通过专家打分和访谈分析法,判断中学生压力影响因素之间的作用关系,建立邻接矩阵A,矩阵中元素Aij为“1”,表明Si对Sj有影响,Aij为“0”,表明Si对Sj没有影响。据此,可以确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图(见图1)。

(二)生成可达矩阵

根据布尔矩阵运算规则,由邻接矩阵A与单位矩阵I求和,并对(A+I)进行幂运算,经过运算,当K=4时,符合上述公式。

(三)划分各因素的层级因素

经计算,对于 i = 1,2,4,6 满足条件,这表示 S1,S2,S4,S6为结构体系的最上層,也就是影响一线员工反生产行为的表层直接原因。接着,将表 2 中涉及到最上层的元素都剔除掉,继而发现 i =3,5满足上述条件,这表示 S3,S5为体系的第二层,将表中涉及到的i=3,5的元素剔除掉,剩下的元素中i=8,9,11满足条件,表明S8,S9,S11为结构体系的第二层,第二层和第三层为影响一线员工的反生产行为的中层间接原因。接着把有关i=8,9,11的元素都剔除掉,得到 i =7,10 满足 R(Si) ∩Q(Si)=R(Si),这表示S7,S10为第四层,即系统的最底层,是影响一线员工的反生产行为的根本原因。

(四)建立解释结构模型

根据ISM模型得到,一线员工反生产行为的影响因素一共划分为四层,得到一线员工反生产行为影响因素的结构体系,如图2所示。

三、影响一线员工反生产行为因素的层级分析

由上述一线员工反生产行为影响因素的ISM模型可以看出,该体系是一个四级递阶结构模型,反映了一线员工反生产行为所有影响因素的层级关系和内部联系,具体的分析如下。

1. 表层直接影响因素。包括认知能力、责任心、报复性动机和工作压力。当一线员工认知能力高的时候,他们能够意识到反生产行为会带来的严重后果,就会避免做出此行为。当一线员工长期受压迫,就会烦躁,很容易产生一些报复性行为,出现反生产行为。

2. 中层间接影响因素。中层间接影响因素涉及到个人因素、组织环境因素和管理者因素。当组织出现不公平现象或者组织中人际关系处理不恰当的时候,员工很容易产生报复心理。另外,组织管理中安全监督水平低同样会影响员工的归属感,从而引起一线员工不计后果的行为,导致反生产的发生。

3. 深层根本影响因素。包括组织管理和领导风格。企业员工不仅关注自己的薪酬,也会关注别人的薪酬,如果没有收到公平对待,他们容易对有更高待遇的同事产生敌对心理,引发反生产行为。当然领导风格的不同会影响员工的工作热情,领导的认可或信任,会激励员工,从而避免反生产行为的发生。

四、结论与建议

一线员工的反生产行为的控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企业做好相应的准备。

1. 减少组织不公待遇。建立合理的组织薪酬体系,保障一线员工的安全,提高一线员工的福利待遇,满足一线员工个人价值实现的要求,对预防和控制一线员工的反生产行为具有重要的作用。

2. 完善奖励惩罚机制。如果把一线员工经常出现的反生产行为加入到奖惩机制中,即加大奖励额度,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同时也加大惩罚力度,打击员工的不正当行为,控制一线员工的反生产行为。

3. 谨慎面试,消除压力。一线员工的反生产行为很多都是由于个人因素导致的,所以企业要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当然在工作中多关心员工,消除其压力感,避免员工产生不满情绪,从而降低反生产行为发生的概率。

参考文献:

[1]王弘钰,王辉.农民工反生产行为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研究[J].人口学刊,2015(03).

[2]孙婷.反生产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8.

[3]张永军,赵国祥.伦理型领导对员工反生产行为的影响机制:多层次视角[J].心理科学进展,2015(06).

[4]Dilchert, S,Ones, D.,Davis,R.,& Rostow, C.Cognitive ability predicts objectively measured counterproductive work behaviors[J].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2007(03).

[5]Hung,T.,Chi,N.,& Lu,W. 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perceived cowor-

ker loafing and counterproductive work behaviors: The mediating role of a revenge motive[J].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Psychology, 2009(24).

[6]李乃文,崔宏,黃敏.矿工反生产行为演化机理仿真分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5(05).

[7]曹花蕊,崔勋.领导风格对员工组织承诺的影响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09).

(作者单位:辽宁工程技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