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我国地区产业多样化、技术创新与经济发展

2018-07-14李江宇

中国集体经济 2018年2期
关键词:产业结构经济发展

李江宇

技术创新促进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也加快了新兴产业发展壮大。通过技术创新可开发出新的产品,新产品的出现,影响着消费者的心理,进而改变着各地区的经济结构,促进各地区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也使得各地区的贸易结构发生着变化。技术的创新影响着产业结构的升级,在各区域当中的技术创新,影响着生产领域各个方面,从生产手段到劳动对象,再到技术创新后的生产结果,都会发生变化,其他的各部分(生产条件、生产要素等)相互配合,替代了传统的产业结构而成立新的高新技术产业,进而促进了各个地区的产业结构的发展进步,迈向更高阶段。实现经济增长的关键就是技术的创新,由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就是放弃之前粗放型经济中的单单依靠数量来实现经济发展的方式,转向依靠技术、科技创新成果,提高实体性生产要素的质量,要尽量相对减少实体性生产要素的投入,要尽可能的提高劳动生产率,对于生产资料的利用率要大幅度提高。立足技术、科技的创新,促进相关的技术创新活动,加速科学技术创新进程,在技术创新过程中保护大自然以及生态环境,推进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进程,从而使得各地区的经济增长能用最最少的付出取得最大的效益。

一、地区产业多样化、技术创新与经济发展及产业经济的关系

要想实现地区产业多样化发展,技术创新是有很关键的,技术创新推进产业经济,促进了各个地区之间的竞争。第一,从事技术创新的技术人才一代接一代,技术创新的成果也在改变着我们的社会,技术创新的产品更推进着产业经济的发展。在各地区多样化产业中,各个产业都有专属于自己的产业技术人员,为了使自己的产业得到更好的发展,在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活动,创新出独具特色的产业产品,创新产品将满足广大人民的个性化需求,进而极大地促进产业经济的发展。第二,技术创新目的就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的需求,它也在不断地督促技术人员以及产业的经营者在产业结构创新发展上正确地做出抉择,朝着产业多样化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因此,我们更应该重视技术的创新,以实现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技术的创新能够提高各地区的经济竞争力,促进地区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关于产业多样化、技术创新与地区经济发展间的作用机理

(一)产业多样化与技术创新

在MAR外部性假设知识的溢出与交流是不存在的,或者说在直观上来讲是微不足道的,但在现实中确实存在的的经济活动中知识溢出的一个很大的来源,那就是Jacobs技术外部性。Jacobs技术外部性主要说明的问题是知识与技术的外溢在经济活动中主要出现在可以实现互补的产业间,而在同一产业间出现这种外溢概率相对较低。多样化的产业结构体系有利于知识及技术在实际的工作中实现继续利用、开发和实现不断更新。例如在社会上的某一产业的公司可以在社会上其他能够实现互补的企业相互作用,得到其他行业的有利思想,再进一步的进行创新活动,这样就实现了不同产业间技术领域的沟通。

在同一地区的多样化发展中,参与创新活动的主要有企业、消费者、及其他科研机构。在现代社会的情况下,知识的传播已与距离没有必然的联系,但这种近距离的交流能够大幅度的提高不确定知识产生的可能性,即更容易实现创新发展。

产业多样化还可以定位区域优势,形成复合型的区域经济中心。具体表现是可以实现不同行业间的交流,带动地区产业相关的产业实现发展,例如某种原材料、加工、运输、金融行业的发展,将产业链实现升级发展,还可以降低企业创新的成本,提高企业的利润。

(二)技术创新与地区经济的发展

技术创新对于地区经济的发展进步是有很大影响因素的。通过实践表明产品多样化水平的提高与技术的进步是有很大联系的,可以改进生产出产品的质量,能够使企业保持创新能力、竞争力。从而提高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技术的创新还可以不断的促进经济结构的变迁,使地区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实现转变,改善经济发展条件,促进地区经济结构的发展。

从另一方面来看,经济结构的改变、经济发展对于创新也具有反作用。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后对于教育以及经济的发展投入会增加,从而提高创新能力,增加创新产品的产出。表明在经济发展与技术创新这两者中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在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公布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中可以看出:创新产品的产出高低与当地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存在着很密切的联系。

当下的市场对于消费者而言可以有很多的差异化选择,而对于企业而言满足消费者对于产品多样化的选择就成了一个重要的方面,通过和消费者的互动、发现产品的不足,再实现产品的再次提高,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实现企业内部创新环境的优化升级。另一方面来看,企业在多样化的区域内,为企业保持企业产品、技术的先进性提供了机遇,尤其是对于小型企业来说,更加表现出了有利的一面,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大企业对于小企业的排挤现象,增强了小企业的活力,可降低小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生存能力直至成熟。

三、联立模型设定与变量定义

对于通过对之前的理论机理的分析,可以对设定出的人均产出基本方程如下:

Lnyit=β10+β11LnPit+β1iLnCVit+μit(1)

自變量pit表示技术创新水平,选取每万人申请专利数来衡量,因变量表示经济发展水平,衡量标准为GDP,下标i表示省份,t表示时期,CVit表示其他控制量,μit表示随机干扰项。

创新产出模型设定形式如下:

LnPit=β20+β21Lnyit+β22LnEit+β23LnRDit+β24LnComit+εit(2)

其中控制变量有:RDit为研发投入,Comit为竞争程度,εit为误差项,Eit为产业多样化水平。数据源为《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

根据以上两方程联立方程组:

Lnyit=β10+β11LnPit+β12Lnkit+β13LnSizit+β14LnSalit+μit(3)

Lnyit=β20+β21Lnyit+β22LnEit+β23LnRDit+β24LnComit+εit

四、我国产品多样化指数测定与结果分析

1. 测定方法,当下从不同研究角度来看有如下几大指标:Herfindhl-Hirschman指数(HHI)、变异系数、产业熵指数(EI)等,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指标是熵指标,因为其具有独特的灵活性。故采用熵指标测定方法进行测定。

2. 结果分析

下表是对于我国各省总体多样化、无关多样化与相关多样化指数均值及排名情况的总汇。从总体多样化方面来看,上海市作为我国的经济、金融发展中心城市,总体多样化指数的显示是最高的;其余最高的几大城市都位于东部沿海地区,我国中西部地区多样化指数均值明显低于东部地区。而相关多样化指数排名较高的城市也位于东部沿海地区,东部沿海城市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最前沿,由一些主导产业带动一些相关产业的发展,并逐渐形成了这些相关产业的聚集发展,所以这些地区的相关多样化指数都比较高。

五、政策启示

本论文在可持续发展视角下对我国地区产业多样化、技术创新与经济发展进行了相关研究,总结得出的政策启示有以下几方面:第一方面,在各地区进行产业调整,要实现地区各产业结构协调发展,同时也要实现由外部产业结构为主导逐步转变为由地区内部产业为主导力量。在过去的地区产业结构当中,大部分是以单一的产业作为主体产业,而要在各地区进行产业调整,我们就要改变单一产业为主体,逐步转变成为可实现可持续发展产品的产业结构体系,同时更要注重第三产业的协调促进发展,各地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发展进步,逐步向产业多极化迈进。第二方面,对各地区的产业技术进行创新,各地区要创建属于自己的特色,打出属于自己的品牌,提高自己产业的影响力,来实现产业多极化。我国的各个地区要实现产业结构的多样化以及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不仅要提高产业技术的创新,还要能够吸取其他地区的产业技术创新,不断的提升自己地区的技术,使自己地区的产业结构不断升级,进而促使本地区经济的发展。在我们国家,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发展很不均匀,所以我们要能够协调各个地区之间的经济合作,把其他地区的技术创新与自己地区内的技术创新相互结合起来,在自身的技术创新特色上面形成自己的技术优势。有竞争就会有进步,所以我们要积极建立有战略性的产业,以品牌建立和技术、科技创新作为地区产业升级换代的核心内容,把各地区产业的升级方向主要集中为发展空间大,技术含量高的产业当中,促进各个地区产业结构的协调。还有就是,在我们国家各个地区当中,产业结构分工比较明显,东部沿海地区本身存在着廉价劳动力供给不足等一系列问题,就连东部沿海地区具有自身优势的产业,也在慢慢的走下滑坡,在各地区产业竞争当中处于落后状态。也有很多地区存在劳动密集的形势,也在逐步的向我国的中西部地区转移发展,委托其他的地区进行加工或者是在地区外另设工厂。东部沿海地区在这样的地区产业结构环境下,要在保证自己传统产业结构优势的情况下,不断的进行技术创新,而且要向着多极化的产业结構发展,加快自己产业结构的步伐。中西部地区要为努力实现科技技术的创新制造有利的条件,积极努力的发掘自身资源优势和劳动力密集的优势,不单是实现自身资源的优化分配,更重要的是实现技术、科技的创新,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如此下来,将促进我国各地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六、总结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针对我国地区产业多样化、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这三者之间的联系进行了联立方程组模型,对我国各地区产业多样化水平进行了统计分析。而在上面的图表当中,明显的表达出了,我国还存在着东部地区的产业多样化相比中西部地区来说高许多;技术创新对于当地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地区经济的发展与技术创新间也有很大的相互影响的关系,也可以说地区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地区的技术创新与产业多样化,同样也是保证我国地区经济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吴三忙,李善同.专业化、多样化与产业增长关系——基于中国省级制造业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1(08).

[2]苏华.地区专业化、多样化及其与城市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14.

(作者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猜你喜欢

产业结构经济发展
私募股权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西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作用
城镇化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研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差异研究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差异研究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