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2018-07-14郑文花
郑文花
摘 要:小学义务教育学生培養要求提出,语文阅读教学是让学生获取信息、了解世界、训练思维从而拥有一定的文学审美水平。语文阅读学习是基于良好的语文基础上的,更进一步通过语文阅读学习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小学语文阅读是阅读教学的起步阶段,有效提高语文阅读课堂有效教学能够促进小学生语文阅读学习质量的提升,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课本与教学模式紧密结合,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现阶段阅读教学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有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依旧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提出了相对应的解决途径,以期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提升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效率,增加学生语文阅读兴趣。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设计
一、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现状
1.阅读教学目标转变
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突出学生创新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从传统的应试教育走出来,更加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思维能力的训练。语文阅读是学生通过文字的组合来感知句子和段落的过程,从中将重要的文章意义提炼出来,形成自己的思想。
2.学生课堂参与度低
学生是教师课堂教学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与否与学生是否参与其中有很突出的关系,但是在实际走访课堂教学中,笔者发现小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较容易被某些事物吸引,也容易被另一种事物分散。学生在阅读课堂与教师参与互动积极性较弱,学生对教师授课的兴趣降低,导致学生不主动参与教师教学计划。新课标要求重视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不仅应当参与,还应当成为课堂主体,由于学生兴趣的降低,导致学生参与性不足。
二、小学语文阅读课程设计有效性对策分析
1.完善教师课程设计教学步骤
完善教师课堂教学步骤能够让教师在课程教学中有条理、有思路地进行授课,教师通过系统的课堂教学步骤,可以全面对学生参与互动教学的开展和完成进行掌握,增加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兴趣和总体框架结构意识。完善教师阅读教学步骤需要教师从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后评价几方面入手。完善阅读教学步骤需要教师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小学阶段分为中低高三阶段,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不同,例如“默读”学习训练,1~2年级要求学生学会默读,3~4年级要求学生初步学会默读,不出声,5~6年级要求学生速度默读,每分钟300字以上。教师应当针对不同阶段的学习要求,开展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争吵》一文中的教学目标就要求学生能够朗读全文,借助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可以从一般教学目标扩展出细节目标,要求阅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认识其中的生字词并且正确读写,这一般目标细化,可以得出要正确流利地阅读文章,能够读写其中生字词这类细节目标,之后,教师在明确目标后,就可以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教师在教学计划制定后就应当将内容填充其中,针对性进行教学,要“精”“广”“基”,教师应当考虑到学生学情进行教学内容填充,例如《草原》一课,教师可以将草原图片、视频等加入教学内容,让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阅读课堂教学质量。
2.实施分阶段模式课堂教学
分阶段课堂教学是指要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从被动阅读变成主动阅读,让学生从“读懂”变成“会读”再到“乐读”。低阶段的“读懂”是针对低年级学生,学生刚开始接触阅读,因此让学生读懂是重要的基础环节,这一阶段教师应当注重学生细节学习,准确阅读,对阅读内容教师要耐心解读。3~4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对生字词的掌握也逐渐丰富,因此如何“会读”十分重要,会读要求教师进行阅读引导,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一篇文章,通过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与其他同学交流。高年级阶段要求学生“乐读”,例如《桂林山水》这篇文章,教师如何吸引学生兴趣,乐于阅读,从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十分重要,教师可以通过课堂导入教学,讲述一下家乡的美,引发学生对自然的探索,让学生寻求自然之美,将学习兴趣提升,从而开始让学生“乐读”。通过分阶段教学让学生阅读学习有针对性、计划性,让课堂教学条理性更强,阅读教学安排更加适合不同年级学生。
综上所述,提升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需要教师有明确具体的教学步骤,从目标到内容都要考虑实际,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开展课程设计,区分不同阶段教学目标的不同,和学生学习情况的区别,有阶段有层次地开展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让学生从被动阅读转变为主动阅读,让学生在课堂中不仅仅是参与者,更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逐渐成为课堂的引导者而不是主导者,笔者相信通过不断的研究努力,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质量一定会不断提升,学生阅读学习效率逐渐增强。
参考文献:
[1]章珊珊.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
[2]严琳.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4.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