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传统文化培养儿童内在力量
2018-07-14王美娣
王美娣
摘 要:顺应学生自然的成长,着眼于人性,因势利导,以儒家文化不断启蒙学生的心智,最终达到提升学生生命层次的目的,从而形成合力,构建一个积极向上的班集体。
关键词:人性;儒家文化;心智;品位;生命
一、课题设计的背景
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大部分家长对孩子灌输的是功利性很强的“名家教育”思想,诸如:考试要考第一;写好书法,长大了写一个字就可以买一栋大房子……整个大环境导致人们淡化乃至忽略了学生人格、习惯、心理的成长与定型。而其实,一个人只有迈上“人格、习惯、心理”等阶梯,具备这些“软实力”才能具备实用性很强的“硬实力”,最终去叩开成才的大门。
二、课题设计的理念
“儒家文化”的精髓俯拾即是。后人进一步发展了儒家文化,代表人物有孟子和荀子。前者重在宣扬“仁爱”,后者强调“理智”。那么作为现代教育者,也很有必要进一步发展这一国粹,让它焕发出新的光彩。
实践证明,“儒家文化”在组建班集体方面是有积极作用的。我以“儒家文化”为载体,意在建构一个拥有锐意进取的学风的班集体,取得了显著的成功。
三、课题运行方案
(一)着眼古今合璧,迸发生命活力
虽然孩子的成长环境不同,他们的认知、性情也有差异,但儒家文化已经影响了我们两千多年了,无论是走路、吃饭,还是人际交往,到处都浸润了“儒家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吸纳这些古代精粹可以帮助教师不断完善学生的人格,不断地缩小他们之间的差异。
班集体就好比是一个小型社会,一个健康的班集体就要像一个健康的社会一样,人们既可以自由地发展自己,又要注意自己的公共责任。一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可以解决很多人事纠纷,让那些乱扔垃圾的学生无地自容;一句“四海之内皆兄弟”,可以让班里很多同学主动自觉地去帮助学习和生活有困难的同学,让受惠者感激动容,让施惠者感觉幸福快乐;“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形而上谓之道,形而下谓之器”,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乐于探索的精神去钻研学问,孜孜以求,并从中得到乐趣,而且还营造出学习气氛浓郁的竞争氛围。老师要教育好学生,让孩子们学会与环境、与他人、与自己和谐相处。
(二)着眼长远规划,升华人格教育
每教一届学生,教师应对他们进行长远的规划,从每周要达到的教育目标,到每月乃至每年要达到的教育目标,呈现出递进的趋势。通过十八年的班主任工作,我总结出了“观点—人格—品位”的教育规划理念。所谓“观点”,就是要教育学生接受正能量的观点,真正理解它,內化成自己的观点;所谓“人格”,就是要逐步开启孩子的心智,让其能明事理、辨是非,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品质;所谓“品位”,在我的探索中,是指行动上要追求把事情做对,没有世俗的杂念,纯粹是完成学业、任务或者是一个小小的承诺。学生很可能从“品位”的“行”中,得出难能可贵的直接经验,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素质,洗涤心智,提升生命层次。
对班集体进行长远规划,让每一天都有方向,用儒家经典充实规划的内容,让每一步都踏实有力,让学生的内心充盈,提高班集体的凝聚力。
(三)着眼具体而微,进行实效教育
班主任的工作是琐碎的,具体的。一个负责任的老师是不会轻易放过教育孩子的良机。在班级里,真的发生了纠缠不清的事件时,是孩子们思维最活跃的时期,也是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最佳时机。
一次我值午餐班的时候,一位平时调皮的男生硬要多吃邻桌同学的鸡腿,面对这种情况,我说:“同学们,今天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大家停下来,分析一下,这个问题究竟该怎么办?每个同学都交了一份午餐费,所以按理说,每个同学都应该得到一只鸡腿。叶同学理应拥有一只鸡腿,而刘同学在得到自己应有的鸡腿后,还想再吃一只鸡腿,这是没有道理的。”说完,同学们连连点头,这时我继续说:“如果叶同学心甘情愿地给刘同学一只鸡腿,那么这种行为有‘义,因为‘义是指不求回报地、心甘情愿地付出。你们说对吗?”这时,孩子们都说:“对!对!”
抓住小小的事件,处理得当,构建品性纯良的班集体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每个老师都能抓住这些转瞬即逝的良机,晓之以理,绝不讲空话、套话,相信孩子们的道德教育会有一个新的高度。
“儒家文化”源远流长,我的探索只是沧海一粟,我将一如既往、有增无减地投入热情,挖掘国粹的深层内涵,让学生不断得到熏陶、发展,从而构建出品位优良的班集体。
编辑 高 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