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中语文少教多学模式在戏剧小说教学上的运用

2018-07-14廖巧丽

读天下 2018年8期
关键词:少教多学浅谈高中语文

摘要:戏剧小说的教学在传统的教学中显得枯燥无味,本文分析了少教多学的理念,并在少教多学理念的指导下,探索一些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浅谈;高中语文;少教多学

新课标实施多年,教学工作者长期致力于创造更有利于学生长远发展的教学模式,少教多学模式应运而生,且在实际教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少教多学并不是新的教学理念,许多教育家已经提出这个理念,早在1632年,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一书中说:“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学生可以多学。”这是早期少教多学理念的提出,大教育家孔子的“举一反三”“温故知新”,以及苏格拉底的“产婆术”,都与少教多学有着一致性。再到叶圣陶先生的“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则更好地诠释了“少教多学”的理念。

现如今《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采取讨论、自主合作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样与少教多学理念不谋而合,理念的提出,对彻底解决新课改中遇到的棘手问题起到了一定促进的作用,从而更好地推动了新课程改革的深入。

一、 传统的戏剧小说的教学,呈现一些弊端,抑制了学生多元发展的能力

(一) 灌输即成定论

教师以自己的阅读体验代替学生的自主探究,课堂上填鸭式的灌输即成的定论,没有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情节、人物、环境三段论的程式化教学,篇篇如是,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或者采用观看电影的方式,放羊式的教学,让学生自学自解,缺少必要的阅读指导,违背了文学的鉴赏规律。

(二) 缺乏问题意识

很多学生的问题意识非常淡薄,等待老师所给的结论,削弱了学生的思考和实践能力,而教师都是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而是直面高考题,讲授一些答题方法和技巧,或者教师问的问题很浅层面,或琐碎,起不到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能力的作用。

(三) “自主阅读”放羊式教学

放羊式教学看似实现了少教多学,事实上完全被学生牵着走,教师对阅读教学缺少规划与预设,对学生的学习结果不加以评价,一味地鼓励学生个性的鉴赏,教师的主导地位丧失;从学生学习的方式上来看,出现了“伪探究合作”式的合作学习,学生阅读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二、 少教多学模式在戏剧小说教学中大有可为

(一) 精心备课,指导学法

“少教”并不意味着教师工作量的减轻,而是在课前要进行精心的准备,力求在有限的课堂45分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指导学生恰当的学习方法,叶圣陶说“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这便是教学的最终目的。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教师要从传统教育模式中摆脱出来,努力向专家型、学者型和研究性教师转变。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真正做到少教,课堂上时间的少教是课后教师辛勤的付出,关注学生的课前准备工作,提前布置好学习的任务,让学生学在前,学得透,即先学,而后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组织和引导,起到最后的点睛作用。

(二) 开放阅读,先学后教

开放式教学不是放羊,放任自流,它是在教师掌控中有的放矢地让学生自由、灵动学习的方式,它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对教材的分析要基于文本,而不能超越文本的内涵,主观臆断,否则,分析就是假大空,悟不到真善美。阅读过程分三步走:粗读,细读,肯定学生阅读。明确教材重点,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带着目的进行阅读,并且把方法延伸到课外,指导课外阅读的方式,这也是先学后教理念的体现,以生为本,以师为辅,把学习还给学生,教师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感悟,然后教师再根据反馈情况,有的放矢地点拨总结,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共享的过程。

(三) 活动化阅读,共同参与

戏剧小说在传统教学中备受冷遇,即使作文课的题目也与小说无关,其实可以尝试让学生改编作品,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例如改编《祝福》,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改编的一般方法,介绍些参考书目如夏衍《漫谈改编》等,通过学习,了解改编其实是一种艺术形式向另一种艺术形式的转换和再创作。可以说,对戏剧小说的改编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了其创新精神,是自主性学习的充分展现。

设置主问题探究的活动。在阅读教学中,问题设计的质量无疑对阅读活动的开展、课堂教学的效果具有较大影响。主问题探究的活动主要是在课堂中根据文本在文体、内容、表达等方面的特点,设计或是有思维含量的,或是富有诗意的,或是有情趣的具有“提纲挈领”作用的主问题,引导学生长时间地在研读、思考与表达的课堂实践活动中,提高思维能力。如《最后的常春藤叶》中贝尔曼先生在他生命的最后一个晚上是怎样画上那片叶子的?《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别里柯夫死后,他身边的人会有怎样的反应?这些问题的解决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赏析文本。

把戏剧小说改编成课本剧。每篇小说和戏剧有不同的矛盾冲突,历史背景,有大量的台词,性格复杂的人物,以往冗长的文本分析使学生觉得学习起来比较乏味枯燥,于是,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戏剧小说的有利方面,结合學生的自身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还让同学们在亲身实践中体验了一回人物的情感,排练了一台令人难忘的课本剧。安排好导演、编剧、主要演员、策划、道具、旁边等重要职务,每组选择的一个剧目,要忠于原著,但可适当改编。学生在熟知整个剧目的背景,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特征以及作者想表达的主题的基础上,根据自己所要饰演的角色背台词,自我设计动作、练习对话表情,真正做到全身投入,深入体会能符合人物角色的情感,学生身临其境了解角色的情感与内心,或许可以是终生难忘的经历。

参考文献:

[1]时秀军.“少教多学”模式在高中现当代散文教学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2(16).

[2]周宏锐.“少教多学”理念下的活动化阅读教学策略[J].教育艺术,2013(9).

[3]张海霞.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自主学习模式实践[J].语文学刊(教育版),2018(18).

[4]孙凯燕.浅议高中语文教师应切实转变教学观念——“少教多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2(34).

作者简介:

廖巧丽,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平和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少教多学浅谈高中语文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浅谈虚拟语气
浅谈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浅谈命题
“少教多学”在中职计算机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时尚&建筑”的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