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新课改

2018-07-14胡莉

读与写·上旬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措施小学语文

胡莉

摘要:在我国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如果我国的小学生能够对自身所学习到的语文知识进行充分利用,进而解决自身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诸多问题,小学生就一定会真切感受到进行语文学习所具有的快乐和乐趣,这样小学语文学习才能够真正成为我国小学生学习过程中以及日常生活过程中所不可或缺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想要将这一目标实现,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对当前时代不断变化和发展进行顺应,结合当今社会的不断改革和进步,对我国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实施一定的创新,本文中,笔者就探究新课程理念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小学语文;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8)19-0036-01

新课程改革已经明确提出,学生一直都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必须要将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行激发,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习惯以及自主学习意识进行培养,进而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自身个体的差异,鼓励小学生选择一个适合自身进行学习的方式方法,学生语言能力、心理以及生理发展都具有自身阶段性特征,不同的内容教育教学也具有各自规律。所以,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必须要根据不同阶段学生不同特点以及不同教学内容进行结合,采取一个适合教育教学策略,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提升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质量。下面,笔者就对新课程理念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进行探究。

1.培养学生学习热情

新课标确认语文课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新知、平等对话的过程。在实践中,语文教师确实是把自己从“传道授业解惑”的权威中转变为与学生拥有平等席位的对话者,他们以“对话人”的身份尊重同样作为“对话人”的学生个体及其对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式的选择,自觉放弃了传统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当前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一方面是家长和社会要求使然,另一方面也是教师没有给予学生正确引导,让学生意识到语文学习非常重要,要有学习热情。小学语文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它倡导的学习方式就是让学生忠于自己的个人感受,进行自主探求,与他人合作探究,从而达到教育培养激发其创造潜能、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互助合作和团队精神的目的。都需要学生的兴趣性,把兴趣变成主动的,热情的学习方式。这就是新课程改革开放式的教学方式确实能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魅力,应该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投入自己的真情实感,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语文课程目标三个维度的实现。新课程改革开展以来,课堂教学的效益得到了明显提高。新课程改革下课堂教学的效果有没有提高,关键在于教师与学生是否建立了和谐互动的课堂氛围,是否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以及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2.课堂教学中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应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原因有三个方面:①引导学生自我发展的教育是中国教育转型时期对教育模式的一种探索,它以引导学生主体逐步按照社会方向学会自已教育自已、自己发展自已为核心。它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学生自我发展成为马克思所说的具有人的类本质——“自由自觉的活动”,它将建立起把服务祖国人民与实现自身价值相统一的教育机制;②当前教学的主流是强调学生的“主动发展”。“主动发展”的内涵是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主体意识,有较高的成就动机;热爱学习,求知欲强,能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学会学习,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主动地规划自己的学习任务和发展方向;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学生,是能思考、能活动的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学生学得好坏取决于他们的主观努力和能动作用。教育者的种种努力,都是为使受教育者知道应该怎么学,都是为了使学生愿意学、喜欢学、主动学。

3.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对于小学生而言,习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时刻重视小学生各种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不论人格上还是学习方法都要严格要求,从各个方面进行引导,点点滴滴不能放松。新课程改革倡导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快乐地去学习,这是必要的。但是良好习惯的养成不仅仅需要正面引导,还需要带有一些强制性。教育心理学就此专门提到:“习惯养成教育,有时还必须带有强制性。”现在小学语文教学有一种倾向,认为只要出现强制字眼,就应该遭到批判。這种倾向恰恰说明了现在改革存在一些盲区。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没有完全被激发,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还需要教师意志进行左右。教育以人为本,并不是处处顺从和迁就学生,在尊重学生和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教师也要有“强制”的意识,只要是切实来服务于学生、服务于教学的都应该得到认可。笔者认为,小学生有八个方面的习惯需要教师着重培养:①培养他们主动学习、刻苦学习的习惯;②认真谨慎的学习习惯;③勤于动脑、善于动手的习惯;④说话规范的习惯;⑤爱惜书本的习惯;⑥勤于发问的习惯;⑦互助合作的习惯;⑧写字规范的习惯。这些习惯的培养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不仅仅要求学生有培养好习惯的意识,还需要教师能为学生做好示范,严格要求学生养成习惯。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篇大文章,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因此,语文活动要立足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活动方式组织开展,才能行之有效。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

猜你喜欢

新课程理念措施小学语文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夏季猪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
新课程理念下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探析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
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小学信息技术游戏化教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