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块链技术对货币政策实施的影响

2018-07-14王培华

银行家 2018年7期
关键词:区块货币交易

王培华

面对数字货币的发展浪潮,我国为避免市场的泡沫与危机,同时构建我国自己的数字货币体系,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极力遏制数字货币的投机和炒作行为,另一方面大力推进数字货币的“国产化”研发。在我国今年举行的数字货币研讨会上,多位专家、投资者以及相关部门领导,就这一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做出了评估,提出了相关的重要问题。会议对于数字货币的未来发展的趋势做出了肯定;对于发展可能带来的问题进行了科学的预估;对于这一数字货币体系早日投入实际使用表达了期盼。在数字货币体系的研究过程中,数字货币的核心——“区块链”以及其带来的社会经济效应,应该最值得研究者的关注。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对货币政策实施的影响

区块链技术在数字货币上的应用越发重要,同时数字货币、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影响到目前的市场经济秩序,也引发了我国货币转型的讨论。我们期望通过区块链技术来解决目前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中的问题,但也要预估其可能产生的影响,保证社会经济秩序。

改善货币的流通机制与方式。数字货币改善了货币的流通机制与方式,有效解决了实体货币附加成本问题。实体货币随着时间的流逝会产生一定的损失,甚至是损坏,需要发行者投入一定的资源和人力进行分辨和处理。这样导致了一定程度的货币发行附加成本。而数字货币则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可以节省这种不必要附加成本。

数字货币的发行成本低、流通效率高。数字货币的发行成本低、流通效率高,能有效缓解货币政策实施过程中货币流通速度变化问题。数字货币的高安全性和低维护成本,极大地降低了交易成本,保持货币流通速度稳定,保证货币政策成效。数字货币的安全性在于算法密钥,由于区块链信息的不可篡改,这样的货币安全性得到极大的保证,而其整个网络参与交易的所有人都是这一系统的交易担保者。这样没有第三方的介入,将会大大降低货币体系的维护成本。同时,数字货币也能够降低银行部门的安全风险,避免了大量的安保和押运投入。因此,无论是交易成本还是其安全性,都是优于目前任何的实体货币的,能够减轻国家和纳税人的负担。

有效治理通货膨胀。数字货币的发行能有效解决控制通货膨胀,避免货币政策时滞对货币政策效力的影响。纸币的发行,是伴随着货币计划的,国家通过调整存贷率等方式,来控制通胀现象。然而我们都知道,这样的调整本身是有一定滞后性的,市场出现一定的问题、趋势或者有其他调整需求后,才通过一定的手段降低通胀率。而数字货币是反映社会财富的实际价值,实现对于交易的概念描述,反映了现实的物质社会经济状态。因此在数字货币的体系中,理论上没有通货膨胀的可能。

拓宽交易范围,破解三元悖论。区块链技术交易的安全性以及数字货币天然的“国际货币”属性使得这一货币的“交易范围”拓展至全球。采用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不受现实价格波动和汇率影响。故而,采用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可以很好的破解货币政策面临的“三元悖论”问题。区块链技术能够做到在仅有交易双方的情况下,保证交易的正常进行,其本身就是一种信誉的保证。因此,在实际的流通范围和信用上,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货币优于目前任何实体货币。相比较于传统的强制力保证下发行的货币,或者和实物价值对等的货币(如与石油价格挂钩的美元和大多数货币与黄金挂钩),采用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是天然的国际货币,其价值体现在交易与所有参与交易的使用者的共同认可。如果必须给这样的货币做一个范围的界定,那么可以说,这一货币的“交易范围”是整个计算机体系,无论是全球计算机网络还是银行、机构的内部网络,这一货币的网络交易,不受任何现实货币价格波动的影响,没有汇率这一因素。

区块链技术在货币政策应用中面临的制约因素

正如前文所述,区块链技术目前除了一些交易平台实验外,很少有项目和技术进入实用阶段。除了技术外,在区块链的规范和限制上,目前进展也较为缓慢,如利用区块链强大的信用体系支撑带来的监管漏洞,应用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被用于洗钱等金融犯罪活动。同时,对于目前的实体货币来说,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还是一缕小小的火苗,市场份额和市场影响微乎其微。因此,这一技术的实际应用面对着诸多的问题,有待进一步的发展。

成本较高。从金融经济的角度来讲,这一技术目前的收益成本虽然很大,然而由于技术的不完善,前期研究和布局投入巨大,这样的区块链投入使用的收益将被削弱。由于区块链的发展处于初步阶段,区块链研发和使用的风险较大,也进一步降低了使用的可能性。而在对这些的调整上,必然触及到一系列的利益关系,技术的布局阻力也较大。

制度约束。从法律和监管角度來讲,区块链作为数字货币,其使用和管制难度较大。一方面其对于传统的货币体系的冲击,贸然投入使用必然带来社会经济的不稳定。另一方面其去中性化的数据存储和加密的用户信息,使得交易的监管难度增大。如何在保护交易安全的同时确保交易的合法性是一大难题。就目前来讲,数字货币的交易体系监管制度和相关的法规保护体制没有构建起来(其构建难度很大)。贸然投入使用,无论对于市场还是参与其中的个人、单位或企业来说,都是一场灾难。

技术瓶颈。从技术上来讲,区块链的构建需要一定的实体投入,同时为了避免参与者的数量过多带来的区块链信息的极速膨胀,需要限制区块链参与者数量。这样的情况下,一方面需要一定的第三方进行一些小额交易的记录和控制,另一方面要通过技术手段,减轻区块链承担的信息内容压力,避免因为数据的过度增长而导致的使用困难,便于实现技术的推广和实用化。

区块链技术应用在货币政策中的对策建议

我国的信用体制建设正在持续进行,但相较于发达国家来说还处在初级阶段,交易需要的信用支撑更多。而区块链技术本身就是一种信誉的保证,整个网络参与交易的所有人都是这一系统的交易担保者。这样的信用体制,无疑将会促进我国信用体制的发展,提高经济的活跃性。

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以及相关的人才储备。对于这样的先进的,且正在处于发展和完善中的技术而言,投入越多,未来在发展中的话语权和控制权就越大。因此对于国际的发展动向要保持关注;也要参与进相关国际规则的制定,甚至可以发起、主导一定的工作;同时积极研究和扩展,壮大自身的技术实力;建立起以我方为主导的研究、开发合作组织;在国内推广、鼓励相关的研究和实验项目,充分利用我国的市场实体和虚拟经济多元化特点,加速研究工作。通过这些研究,掌握更多国际领域内话语权的同时,培养自己的研究团队。

准确评估市场风险、强化对市场主体的权益保护。区块链的用户隐私信息加密以及去中性化的数据存储方式,使得交易的监管难度增大,利用区块链强大的信用体系支撑带来的监管漏洞,数字货币被用于洗钱等金融犯罪活动。这样的情况下,要在保护交易安全的同时确保交易的合法性,一方面需要通过加强交易进行监管,在技术上阻止犯罪,另一方面要通过经济学手段,建立完整的风险和动向预估体系。这样才能实现对于犯罪的有效扼制。

监管机构需对互联网金融技术持续关注并做好应对准备。从目前的技术手段来讲,区块链的安全性远远高于传统的货币和交易形式。然而,由于监管和法律的空白,其交易依旧存在着较大的风险。这些风险主要是针对不熟悉区块链技术和市场,但对此又有着较大兴趣的一些个人和机构,如在今年被定性为犯罪的区块链非法融资等。普通消费者面对这些时,由于没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受到诈骗等犯罪的可能性很高,因此监管的建设对于这一新兴的、去中性化的金融体系,是有着绝对必要的。除了政府、专业机构加强对于这一市场的监管和保护,提供科普和宣传外,消费者也应当加强自身的意识,主动规避相关风险点,避免盲目的投资信心带来的损失。

在监管的手段上,要做到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如通过区块链本身的记录功能,对可疑交易或者涉及诈骗的交易进行记录和追溯,通过互联网技术手段,增进侦察活动的范围,从而在保护交易安全的同时确保交易的合法性。在政策上要依据目前的形式和未来的发展趋势的预估制定针对性的发展规划,利用好区块链研究的先进技术,实现犯罪的预防和防控手段的提升。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猜你喜欢

区块货币交易
百度推出“区块链操作系统”BBE平台
区块链产业发展速度放缓
Unicorn正式上线区块链浏览器UIC—Explorer
区块链投机者
货币市场利率走势图
大宗交易榜中榜
大宗交易榜中榜
货币市场利率走势图
货币市场利率走势图
大宗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