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对策

2018-07-14薛永霞

读与写·上旬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农村小学班级管理班主任

薛永霞

摘要:在农村小学中,班主任的地位和形象对于学生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作为小学生步入学校学习的引导者,班主任的角色对小学生的学习生涯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与意义。所以说,作为班主任需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对班级进行管理,需要在管理中运用一些对策与措施对学生进行引导,以培养初入校门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涯提供基础保障。

关键词:农村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小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8)19-0021-01

班级文化建设要围绕“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这一指导思想,积极研究和探索有利于学生自我教育、自主发展、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班级文化目标,使班级管理成为一种风格,形成一种多方面都有特点的新环境,会对学生起到一种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它可以一点一滴影响学生,给学生一种熏陶、一种感觉,使学生产生一种不知不觉的心理反映,产生无形的教育效果。同时,它还有一种持久性的特点,学生生活在某种氛围中,就会受到这种氛围的影响,日久天长,耳濡目染,就会形成某种气质,这也一种强化。那么,班主任如何创建班级文化呢?

1.班级环境文化的建设

班级环境文化是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文化,主要表现在教室基本配套和教室的布置与设计等方面。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板报广播,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因此,作为一个班集体学习和受教育的基地——教室,班主任要注意创设有陶冶作用的环境,使学生接受环境的熏陶,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如在教室图书角,并挂上几幅书香气浓郁的条幅,在墙壁上写上几条激励学生的名人名言,等等,努力创设各种班级文化栏目。

2.班级精神文化的建设

班主任要用爱来陶冶学生,与学生建立深厚的情感。爱是教育的根本,没有爱便没有教育。教育过程离不开情感因素。情感不仅有动力功能,还有激活创造力的作用。努力创设一种教育情境和氛围,能使师生、同学之间达到感情融洽和谐。所以,这就要求班主任要用真心去爱每一位学生,在“学困生”和“优秀生”之间摆正爱的天平,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3.班级学习文化的建设

学习需要是学生的发展要求,班级应是为学生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进行一些学习类的班级活动,让学生身心处于紧张热烈而又轻松愉快的学习状态中,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班主任要努力打造班级学习文化,使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我会学”。

4.班级体育文化的建设

班主任还要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营造班级的体育文化,也就是形成“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精神。体育精神要深入人心,形成一种稳定的风格,也磨练了持之以恒的毅力。通过课外的锻炼活动,使学生养成做事认真的好习惯,内化成为一种风格,一种境界,打造出一种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文化,这对学生的成长无疑会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新课改已为我们班级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目标,这需要我们要以创新的精神意识去面对。班主任应凭借自己渊博的知识和崇高的人格魅力去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努力营造班级文化氛围,搞好班级的环境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上学年我担任的是一年级的班主任,为了迎接从幼儿园步入小学一年级的新生,为了让孩子们能尽快融入新环境,熟悉新班级。因此,我在他们入学前一个星期就做好了迎接他们的准备,亲手布置了我们的教室。这学期,我依然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充分调动我们孩子的参与积极性的前提下,与我们班的孩子们一起用我们自己的智慧和双手来布置教室,开展了教室设计、布置比赛,发动每一个孩子都动手设计布置方案,集思广益,让孩子们感受到自己就是班级的主人。

5.优化人际关系,发挥班级文化的凝聚功能

班级人际关系主要包括师生关系、学生之间关系、教师与科任老师、家长关系等。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班级人际关系,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教育过程和结果。“亲其师”才会“信其道”。

首先,教师要关心爱护学生,理解尊重学生的情感,平等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其次,教师要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学生的“童言无忌”,保护学生的“异想天开”,理解学生的“盲目过错”,让每个学生在教师面前都能畅所欲言,勇于展示。

教师要组织和指导学生交往。学生在学校、班级开始积累做人的道理,班级中的成员人人热爱集体,又被集体所爱;人人赞美别人,也被别人赞美。教师要善于不断抓住时机,发现教育的切入点,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他们自信、自强、关心他人,关心集体。同时重视学生的心理疏导,引导学生建立宽松健康的人际关系。

6.培养正确舆论,发挥班级文化的教育功能

要注意培养正确的班级集体舆论,引导学生对班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行议论、评价,形成“好人好事有人夸,不良现象有人抓”的风气。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6.1确定共同奋斗目标。根据班级实际情况、特点,提出班训和奋斗目标。开展“争当好少年”、“寻找身边好榜样”、“争创先进集体”等活动,形成一股比、学、赶、超的热潮。

6.2进行社会热点讨论。针对社会倾向性问题或热点文化,如“小学生上网好吗?”“变调的生日歌”等,开展主题班会、辩论会,澄清模糊认识,纠正错误观点,引导正确舆论。

6.3抓好宣传阵地。充分发挥黑板报、图书角、名人名言警示牌的作用,大张旗鼓地表扬好人好事,抑制歪风邪气,树立正确舆论。通过以上种种办法,使整个班级充满正確的舆论气氛,促进优良班风的形成。

总之,我们可以利用班级文化具有潜移默化性、自我教育性等特点,采取渗透的形式,把教育思想贯穿于整个班级文化环境中,相信每一个班级会由此而更加生机勃勃,欢乐满园。

参考文献:

[1]丁娟.浅谈农村小学班级管理的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1(S1):129.

[2]方亮,刘银.农村小学“撤点并校”的成效与困境分析[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36-41.

猜你喜欢

农村小学班级管理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夸夸我的班主任
班主任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