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清”博士的一线“再造”之旅
——记“上海工匠”获得者、国网上海浦东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副主任谢邦鹏

2018-07-14李仕婧

上海工运 2018年3期
关键词:国网班组上海市

◎李仕婧

人物简介

谢邦鹏,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浦东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副主任。2008年谢邦鹏从清华大学博士毕业后进入国网上海浦东供电公司,历任继保班班员、现场工程师、班长、副主任等岗位。他曾直接参与世博保电、陆家嘴核心区世界一流配电网建设等重点工作,并迅速成长为继保高级技师,在继电保护、线损精细化、配网自动化等方面有着丰富的现场工作经验。

善于理论结合实践的谢邦鹏,先后参与了二十余项创新性科技项目的研究,先后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工匠”、“上海市十大工人发明家”等称号。

从“三清”博士到合格工人

在大家都向往‘高大上’工种的日子里,谢邦鹏没有‘唯高薪论’的择业观,他来到一线,决定扎根。

在带领笔者前往“谢邦鹏劳模创新工作室”的不长时间里,国网浦东供电公司工会主席不住地称赞谢邦鹏:这是一个有想法、有信念、有能力的青年人。更为难得的是,在大家都向往“高大上”工种的日子里,他没有“唯高薪论”的择业观,而是来到一线,决定扎根。

谢邦鹏的本、硕、博学历都在清华大学完成,他一进班组,就被亲切地称为“三清博士”。虽然谢邦鹏从硕博连读阶段起,已经跟着导师积累了不少项目经验,但当他真正来到一线工作,巨大的差异感和挫败感随即产生。他所在的继保班负责的是整个浦东新区110千伏及以下的电力网络继电保护和自动化设备安全运行工作,这与在象牙塔中研究电力原理性内容所需掌握的技能要求完全不同。

忆起在继保班的第一年,一些片段从他的脑海浮现:“在操作现场,我连接线图和原理图都看不懂,只能看着同事们熟练地检查故障、维护检修。但事实上,对这些图纸的掌握是继保工作必不可少的‘基本功’。”

“必须深埋一线,让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工人!”一个声音在他的脑中不停回响。

如何完美对接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白驹过隙,谢邦鹏深扎基层8年,完成了知识分子向合格工人的转身。

对于学生时代并未习得的实操知识,谢邦鹏无畏于从零开始。刚进班组的前三年,他边做边学,过得极为充实。为了提高工作技能,很快他就成了班组里的三清“劳模”:拧螺丝最多、接线头最多、看图纸最多、做笔记最多。

2010年初是谢邦鹏进入公司以来最为忙碌的日子,上海世博会筹备工作正如火如荼进行,此时晋级为现场工程师的谢邦鹏一头扎进世博周边地区电网的升级改造工作。2010年,对谢邦鹏来说,繁忙中也夹杂着甜蜜。他在上海拥有了自己的家。

虽是新婚,却难厮守。有件事至今让谢邦鹏的新婚妻子记忆犹新。记得2月的一天,妻子把他刚脱下的工作服丢进洗衣机,可刚抓到手的那种黏腻感却让她吓了一跳,只见他的工作服上都是湿嗒嗒的泥巴。原来为了勘查世博园区地埋变压器的状况,他得从一肩宽的地方钻下去,而防水防尘的设备经常被坑底的积水淹没,他就得只身蹚进冰凉的水中查看。但就凭着这股精益求精的劲儿,谢邦鹏和他的团队成员用双脚走完了浦东世博区域全部代维用户站的供电路径,精确描绘出了1224条线路的接线图。

毕业后,谢邦鹏不时会听到同学跳槽高升的消息,但他却选择用这些光阴成长为一名合格工人。8年的一线“打磨”,虽不轻松,但却意义非凡。谢邦鹏眼前的道路愈发清晰,他在一线工作中逐渐成长,在理论与实践中架起一座桥梁。

在一线土壤中成为“创作家”

艺术作品的创作往往来源于生活;一线‘工人创作家’谢邦鹏也将自己的工作逻辑与生活密切结合,从中汲取灵感、创造发明。这或许已成为他的 ‘工作艺术’。

2011年,谢邦鹏成为了继保班的班长,开始考虑工作方法的高效、创新。有一次,他带班做150-200安培的大电流实验。这个实验,对导电排上的短接工作有很高要求。传统的短接线采用的是废弃电缆中的屏蔽网。谢邦鹏观察到,这些屏蔽网几乎没有什么延展性,一方面缠起来极其费力;另一方,由于长短不一也极易脱落。从安全角度考量,这种操作既不规范也不安全。于是,在强烈责任感的驱使下,“大电流试验万用组合短接工具”这一科技项目应运而生。

工匠经验讲堂

◎创新案例:大电流试验万用组合短接工具

◎灵感源泉:一个天气晴好的周末,谢邦鹏叮嘱妻子将家里的被子晒出去。“放心吧,都晒好啦,还用夹子夹在晒衣排上了。”妻子的一句话,给予他工作灵感。

◎创新简介:谢邦鹏汲取晒被夹的灵感,发明了“鹰嘴夹”,保证了夹子与母线之间有充足的接触面积和导电性,可实现“一秒接入”。该项目开发了适用于继保大电流试验的、安全的、适用于多种开关柜的、方便使用的万用组合短接工具。这项成果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并在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下属11家分公司和数个工程公司中广泛应用。

◎获得奖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工匠心得:创新工作就是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并结合自己的理论背景去解决。

在一线工作中,虽然大家都发现了问题,但却没有人迈出第一步去改变这种“约定俗成”。而谢邦鹏迈出了这一步,他质疑这种“得过且过”,并有勇气和行动力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这或许就成为了他和别人之间的不同。

团队管理有妙方

我们班组的设备量逐年增加6%-7%,你想想,当人手减少了将近一半,班组工作的正常运转是怎么来的?

成为继保班的班长后,谢邦鹏开始带领一个十多人的团队起步前行。在他的管理下,他的班组获得了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上海市“工人先锋号”、上海市“青年文明号”、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集体”、上海市电力公司“工人先锋号”等光荣称号。

班组荣誉硕果累累,笔者急着追问这位“智慧工匠”团队管理的秘诀,谢邦鹏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有些俏皮地反问:我们班组的设备量逐年增加6%-7%,你想想,当人手减少了将近一半,但班组工作却正常运转,这是怎么来的?谢邦鹏一语道出其中关键:团队管理是重中之重。

敏锐果断的小谢班长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就是对团队的不同群体特征作了细致的分析。对于班组内的老师傅,他们的特点是经验丰富,但对于新设备,尤其是微机型保护设备的运用却不太熟悉。并且,由于面临退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也不高。对于经验丰富的“老法师们”,谢邦鹏考虑的是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进一步将老带新的作用发挥好。班组管理遇到难题,谢邦鹏经常虚心地请教,同他们聊困惑、讲心声。班组的年轻人愿意学,有冲劲,他们学习能力强,但却缺乏经验,尤其对安全知识不太重视,“电力行业作为一个高危行业,与此行业相关的电压等级都是10千伏及以上强电,万一触及110千伏的电压,所引发的电流可让生命在顷刻间枯萎。”说到此处,谢邦鹏加重了语气。

仔细梳理了班组情况后,小谢班长以问题为导向,索性为班组量身定制了一套“班组文化”。

工匠经验讲堂

谢邦鹏班组文化炼成记

1.新员工“授帽仪式”

结合公司每周安全日活动,新员工进入班组后第一周的安全日活动中授安全帽。同时组织班组安全员系统讲解安全注意事项,上好新员工进班组的第一堂安全教育课。多年来,“授帽仪式”获得了市公司最佳实践库“十佳”荣誉。

2.强化军事化“站班”制度

每天早上,班组成员整齐站队、点名答到,分配当天工作;班员逐一汇报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及消除路径,班长及安全员对近期安全生产状况进行分析,并对工作安全措施逐条落实。

3.“111”培训计划

为加强班组的教育培训工作,谢邦鹏为班组成员制订了“一个人、一套资料、一年时间”的“111”培训计划,希望通过这个计划,让班组员工使用班组整理出的一套资料,通过一年左右的培训基本达到工作负责人所要求的技能水平。

猜你喜欢

国网班组上海市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创新成果展示
上海市风华初级中学
“党员进班组”促进班组建设的探索和实践
“4+1”班组运行见实效
上海市房地产学校
国网江西电力2017 回眸
腾势400 用在上海市区的来回穿梭克服里程焦虑
特别感谢为本刊付出辛勤劳动的审稿专家(按姓氏拼音排序):
特别感谢为本刊付出辛勤劳动的审稿专家 (按姓氏拼音排序)
上海市制冷学会四专“双·阳”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