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风险导向的工程建设企业内控体系的构建

2018-07-14徐秀贞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8年12期
关键词:分包风险管理监督

徐秀贞

一、工程建设企业面临的风险

1.项目风险。对于工程建设企业来说,其所面临的项目风险种类较多。如,业主信用风险,业主的经营状况与财务状况都是影响建筑企业的重要因素;采购风险,建筑所需材料的采购工作也会面临着风险,采购的需求精准度不高,对供应商的选择失当,采购程序与进度的安排无法满足项目正常进行,或者是采购价格较高等方面是造成项目风险的重要方面;成本风险,项目的分包、人工、材料以及机械等方面的成本问题都会给整个项目带来一定的风险性;进度风险,项目施工很容易受到外部环境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很有可能影响到工程项目的如期进行;技术风险,施工企业在设计的过程中或者是技术交底时如果出现了不科学的因素,必然会直接影响到工程项目的正常进行。

2.经营风险。在工程实施的过程中主要涉及到三个主体,第一是建设方,第二是总包方,第三是分包商。在营改增制度下,不同的纳税主体都需要符合增值税的抵扣要求。这和之前的营业税制度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所以说,目前施工企业的经营模式存在着较大的风险。另外,对于工程分包来说,主要有专业分包、劳务分包两种基本模式。专业分包企业可以提供建筑业增值税专用发票,但是,专业分包的结算效率较低,进项税抵扣及时程度不够等因素直接影响到销项税的抵扣。劳务分包想要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比较困难。这些就是建筑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

3.资金风险。通常来讲,施工合同的支付有两种方式:按月度支付进度款和按结点支付进度款,其他扣留部分在完工及以后的节点支付。无论是哪种支付方式,付款比例相对明确。这样一来,施工企业在没有收到工程款的情况下,很有可能对材料商以及分包商等采取延期支付款的做法,因此无法在第一时间获得增值税发票,进而无法抵扣销项税额。总体来看,企业的经营性现金支出量较大,企业的资金流也会相对紧张。企业在无形中就产生了融资利息的压力,使得施工企业的资金风险逐渐加大,甚至影响到实际的生产和经营。

4.人员风险。这里所说的人员风险主要是指施工企业的技术、管理以及施工人员流动的风险。由于企业的外部环境的自由程度以及发展空间更大,工作人员希望自身的价值得到最大限度地实现。企业内部环境,包括用人机制、管理模式、企业文化等方面的不科学之处也是影响人员流动的重要因素。另外,工作人员的自我意识偏差、对业务的感兴趣程度等出现了变化都会直接带来施工企业的人员风险问题。

二、工程建设企业风险成因分析

1.内控制度不健全。在企业内部控制监督机制的建设中,我国很多企业仍然没有意识到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对企业的重要性。企业的风险管理意识薄弱,缺少对风险管理的培训,企业并没有将风险管理和绩效挂钩,企业各级人员的风险管理水平和风险管理能力都有待提高。

2.风险管理不科学。缺乏风险管理意识。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在风险管理工作方面起步相对较晚,对于风险控制体系的建立以及风险管理意识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系统,所采取的规避风险的措施科学程度不高。另外,风险管理的组织机构不够完善。目前,很多施工企业的风险管理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位,也没有建立相对完善的控制体系,风险管理职能表现出明显的分散性。风险管理的制度建设有差距。风险管理制度的设计本身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因此,其系统性和可操作性有待斟酌。对于风险管理来说缺乏相应的责任制度,无法通过制度的形式来对工作人员的行为和责任进行约束。

3.人员执行不到位。企业的日常控制活动缺乏持续有效的监督,企业中没有建立系统的监督程序,风险评估技术方法落后。内部监督人员的独立性和胜任能力不足,企业监督职能很难落实到位,即使企业制定了内部控制监督制度,也普遍存在监督执行不力的情况。

4.内部监督未落实。内部控制监督部门应定期向董事会提交内部控制监督报告,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内部控制缺陷得到及时有效的改进。但是大部分公司并没有做到这一点,企业的管理层缺乏监督意识,没有意识到监督报告制度的重要性,很多企业对内部控制系统的监督工作仅仅停留在监督的执行阶段,缺少对监督效果和效率的评估制度,进而导致无法在最后一关来保证内部控制系统的真正有效运行。

三、基于风险导向的工程建设企业内控体系的构建策略

1.完善内部控制环境。对于内部的控制环境来说,企业的高层应该给予高度重视。在做好内部控制监督的前提下,在整个组织中将这一信息进行传达。因为,管理者的相关理念、价值观以及最终的行为都会在无形中成为企业文化的构成部分。要想完善内部控制环境,就需要在具体的会议当中对控制监督的重要性进行强调,同时将监督管理工作进行落实,具体到个人。另外,需要在建筑企业的发展中营造内部控制与监督的氛围,让每一个员工都加强对内部控制环境的重视程度。另外,企业可以建立科学的奖惩机制来将这一制度进行落实。这样一来,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就会明显提升,对于优化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来说,意义重大。

2.健全风险管理机制。首先,不断健全施工管理规制。企业所遇到的施工环节较多,而且施工方式较为复杂,工程量也相对较大。如果施工管理规章制度的健全程度不完善,必然会直接影响到成本和效益。其次,建立健全财务监督管理机制。财务风险给企业带来的危机,不言而喻。施工企业的资金链能否正常运营,完全依靠企业的财务监督管理工作。因此,对财务管理制度进行规范,合理安排资金管理工作,是推动企业规避风险的重要内容。

3.强化关键活动控制。关键活动控制,包括内部的合同管理工作;企业与业主的关系处理工作;项目盈利能力的提升工作;项目财务管理工作;合理风险转移工作等等。对关键活动加强控制,企业才能在实际的运营中有重点地进行管理以规避风险,将营改增的时代背景作为契机。

4.加强内部审计工作。企业内部的审计工作也需要以风险为导向,首先是要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其中包括审计机构以及具体的人员都要做到客观、独立。审计人员需要做到对客观实际进行明确评价,独立工作,而且可以为管理层人员提供相对客观的建议,且为整个企业的价值提升做出贡献。另外,内部审计机构需要逐渐扩展审计职能。企业内部的审计机构也需要涉及到相关的管理,因此需要站在管理的角度来进行审计工作,最终以风险为导向,促进企业的发展。

结论

建设施工企业营改增背景下会遇到各种不同类型的风险,专业的管理人员需要对风险的成因进行细致分析,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才能保证建设施工企业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长足发展。

猜你喜欢

分包风险管理监督
海洋石油陆地工程建造的分包管理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浅析建设工程分包合同在工程审计中的分类、地位及作用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夯实监督之基
建筑业劳务分包制研究:现状及其展望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建设工程指定分包法律风险防范及立法建议